王艷+李蕊杉
摘要:護士學生的職業能力是兒科護生教學培養的關鍵目的。近期,我國頒布了加強護生的職業能力的相關規范,經過我國的衛生職業能力教學教導委員組織會頒發的護生專業的新型教學安排與大綱要求,確定了"以教育為核心,以技能為基礎,以崗位要求為方向"的教學計劃方向,把護生的職業技能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本文總結了兒科護生教學和技能培訓方面的策略。
關鍵詞:兒科護生;教學指導;培養職業能力
兒科醫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學科,還是護理實習生實習的首選科室之一。兒科護生的教學和其他科室存在一定的區別,教育過程中應該著重培養護生的心理素質和技術能力,盡量提升護生適應崗位的能力和實際工作水平,培育護生較好的職業素養,可以使用先進的護理知識和技能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和全面細心護理,還可以對病人和社區群眾進行健康指導和教育培訓[1]。所以,兒科護生需要努力學習兒科護理的理論知識,不斷延和深化伸理論教學。這是兒科護生理論知識聯系實際的典范,還是兒科護生完成角色轉換,步入正式崗位的重要環節。
一、護生入科室前的培訓
兒科護生進入科室之前,應該主動了解科室的環境和人員加快護生融入大集體的速度。護生需要明白自己實習的工作內容,消除對陌生環境和工作人員的戒備心理。培訓是需要向護生詳細介紹國內外兒科護理的發展進程和特點,讓兒科護生了解兒科護理工作的新變化和新趨勢,教導醫生則需要起到表率作用,激發兒科護生的工作熱情,建立正確積極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由學校期間的觀念逐漸轉變為新的職業思想,建立正確的技能學習態度,擁有一個樂觀的形態和態度進行實習工作。指導教師需要向兒科護生說明科室的各項規定,必須要求護生的操作依據規程進行工作,不可以簡化。要求護生養成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行為作風,彰顯兒科護理工作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提升護理水平。
二、培養兒科護生的專業知識,提升職業能力
醫學職業技術學校老師的職責就是教育好兒科護生,為兒科護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兒科基礎理論課是兒科護生的必修課,應當引起重視,兒科基礎課的知識點很雜亂,瑣碎,缺少整體性和聯系性,兒科護生較難記住所有的兒科基礎知識和藥學知識,使得學以致用,使用醫學知識的能力比較欠缺,不能為之后的實習打下基礎。醫學職業技術學校老師必須依據兒科基礎課程各個知識點的分布特點和不同特征,采取恰到好處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維,促使兒科護生能在活躍的氛圍下學習兒科知識,掌握各項技能,不僅學會知識,還學會運用知識。明確兒科護生的學習和培養目標,提升兒科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之后采取合理科學的測量指標和方法對各個案例進行分析和操作,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習當中。
三、實行教師帶教制度
職業技術學校老師應當每周安排幾節實操課,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教學,根據不同的病理特征,兒科患者的生育發展階段和提體型發育指標,設定特定的教學課程。比如兒科喂食、兒科患者常見病癥,兒科多發病的治療要點和醫學教育培訓等。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進行綜合,加強兒科護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實際工作的熟練度。培養兒科護生病人查房的能力,教導兒科護生進行病人查房是很重要的教學課程。經過帶教老師的言傳身教,不斷示范和指導,在實際教學中糾正兒科護生的不正確行為和不規范的言語,教授正確合理的實習經驗和臨床思考判斷能力,使得兒科護生養成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良好工作能力。
職業技術學校老師在帶教的過程中,需要加強自己的語言表述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帶教老師必須傳授給兒科護生豐富的臨床經驗,教導他們怎么去消除兒科患者的恐懼心理和抗拒態度,逐漸獲得兒科患者和家長的信任,培養兒科護生的情商交往能力。不吝嗇自己的鼓勵,兒科護生做的比較出色時,夸獎他們的優點,激發兒科護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兒科護生對實習的熱情。
四、提升醫學職業技術學校老師的素質
職業技術學校老師的行為和言語對兒科護生的工作態度和人生觀都會產生很大的后續影響。因為兒科護理行為是十分繁雜的一件事,如果部分兒科護生在護理工作中,態度十分強硬和不和藹,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都較差,對兒科患者和家長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充滿了工作的懈怠和不積極性。帶教實習老師必須在平時的交談中傳達自己所要教授的知識,表現出老師應有的專業素質和知識儲備,來間接影響兒科護生未來的職業道路和職業態度。帶教實習老師應當時常鼓舞兒科護生,激勵他們多學習,多實踐。協助兒科護生盡快適應環境,減少陌生環境和工作人員造成的心里壓力和緊張心態,并且,帶教老師在知道兒科護生臨床操作的過程中,必須讓兒科護生知道吸取前人的教訓,不在重復犯錯,并養成謙虛謹慎的學習態度。鼓勵兒科護生積極與帶教老師進行學術交流和技術探討,學會為人處世和解決人際危機。讓兒科護生充分感受到帶教老師給他們的關懷和指導。入科室時還需強調兒科科室的專業性,簡單介紹兒科用藥劑量的要求、計算方法和輸液速率,兒科患者進行輸液的三個準則是:首先必須實事求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輸液速率;其次,根據患者用藥種類和要求進行輸液速度的調節;通常情況下,兒科患者進行輸液的速率有一個要求,不能超過安全控制范圍[2]。確保兒科患者用藥量和用藥種類的準確,多次時間,防護操練,兒科護生在使用藥物時必須在醫學職業技術學校老師的餓指導下進行,防治出現醫藥事故,危害患者。加強兒科護生的交流和信息交換能力,著重培養兒科護生的觀察力和邏輯思維想象力,促使其養成較好的決策能力和領導能力。醫學教學過程中,職業技術學校老師需要重視兒科護生性情和良好品質的養成,同時還得給兒科護生交代清楚兒科患者各種病癥的可能外在表現發病過程有可能產生的一些病癥,使得兒科護生不僅可以觀測到兒科患者的生命重要性,還可以清晰地發現兒科患者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差錯和一些病癥,進而培育兒科護生良好的決策能力和觀察能力。
五、結語
兒科護生的培養和職業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兒科護生的知識儲備和職業能力直接關系到兒科護理團隊的質量。作為一名醫學職業技術學校的老師,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提升兒科護生的教學質量,促進兒科護生職業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春力. 做好兒科護生教學, 培養護生職業能力[J]. 內蒙古中醫藥, 2011, 30(13): 163-164.
[2] 桑志華. 兒科護理教學中護生職業能力的培養[J]. 衛生職業教育, 2010, 28(11):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