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凡+佘陽梓



摘 要:職業技能培訓是實現職業繼續教育和勞動者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更是我國緩解就業壓力、解決產業轉型升級與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緊缺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我國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凸顯滯后性和局限性。本文關注到“互聯網+教育”下MOOC這一新型學習模式的特征,結合職業技能培訓的主旨,并以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政策大背景,通過對高職院校、行業協會、企業調研,論證三方共建技能培訓MOOC平臺的可行性,為創新現有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尋找思路,也為實現“終身教育”理念做出貢獻。
關鍵詞:“校行企”;共建;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21-0081-05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產業轉型不斷升級,企業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解決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其中,規范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便是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國一直將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作為緩解就業壓力、持續提升勞動者能力素質的重要途徑,同時國家通過逐步取消行業職業資格的行政審批手續,將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放權給行業,由行業主導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但是,目前我國現有職業技能培訓在培訓的渠道、學習的形式、考評的手段、持續學習的途徑等方面跟不上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無法真正滿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需要。因此,尋找能夠與時代特征相結合、更高效、更實用、更便捷的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對于改變職業技能培訓現狀、真正實現培訓目的至關重要[1]。
MOOC(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作為“互聯網+教育”的產物,通過整合多種社交網絡和數字化資源,形成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突破了傳統課程在時間、空間、人數上的限制,非常適應當下人們學習方式多樣化、學習環境網絡化和學習資源數字化的學習特征。將職業技能培訓與MOOC結合,通過開發行業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讓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按意愿和需求進行學習和提高,并根據要求考核獲得入行或晉升資格,有助于改變現有技能培訓工作各個環節的繁雜,創新現有職業技能鑒定的整體學習、考核模式,實現資源的優化、共享和學習提升的可持續性。
國內外關于職業技能培訓和MOOC的研究非常成熟:職業技能培訓重在研究培訓的方法、方式、內容、題庫的開發建設應用等;MOOC的研究則主要是關于內涵和作用意義的詮釋,以及構成要素、技術平臺與工具等方面的研究。但是鮮有將二者結合的相關研究。因此,職業技能培訓的MOOC平臺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為了將理論研究結合實際,本論文選擇以物業管理行業為例,通過調研江蘇各市物業管理協會、江蘇知名物業管理企業、以及相關高校在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搭建方面的現狀,論證職業技能培訓和MOOC平臺結合的可行性問題。
一、以物業管理行業為例,“校行企”共建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的可行性調查
調研主要采用問卷和訪談兩種方式,主要針對以下問題進行:1、“校行企”三方對于職業技能培訓及考核在重要性、內容、方式、效果方面的認識;2、“校行企”三方對于MOOC的認知區別;3、“校行企”三方對于利用MOOC平臺進行學習、參加職業技能考評考核的相關要求;4、“校行企”三方對于共建、推廣及應用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態度和預期。
(一)問卷情況
根據調研目標及不同調研對象的基本情況,筆者分別針對行業協會、高職院校、知名物業管理企業編制了《“校行企”共建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的可行性調查研究》和《關于物業管理行業技能培訓及認證考試學習相關情況的調查問卷》,并且利用CVR檢查了問卷的信效度。問卷共發放638份,其中,江蘇省物業管理協會及江蘇省13個地級市物業管理協會(鹽城市只有大豐區設有物業管理協會)117份,江蘇省開設物業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硅湖職業技術學院、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274份,知名物業管理企業(江蘇蘇南萬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蘇州保利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蘇州東吳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蘇州華新國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南京百市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江蘇交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江蘇高正物業管理有限公司)247份,回收有效問卷580份。
(二)訪談調查
筆者對調研范圍內的對象進行篩選,選出24個單位(或部門)的相關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其中江蘇省物業管理協會及江蘇省13個地級市物業管理協會23人,開設物業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專業教師5人、高校學科專業帶頭人(負責人)4人,知名物業管理企業(名稱)中高層7人。高職物業管理專業學生34人,物業管理企業員工41人。訪談內容主要是圍繞對現有職業技能培訓及考核的重要性認知及效果評價、對MOOC特征及優勢的認知、對利用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進行學習的意愿及主要需求、“校行企”三方共建應用推廣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問題等。
二、調查結果分析
本文根據前述問題所討論的內容,對調研數據進行了分析整理,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校行企”三方均對現有的職業技能培訓及考核體系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滿
對現有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內容、效果進行了調研,發現不同群體都不同程度的認為存在缺陷和不足,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培訓考核方式落后。現有職業技能培訓主要方式是通過傳統課堂、固定時間和地點授課,通過傳統的筆試(或上機)進行考核。這樣的培訓學習考核方式無疑存在時間、空間受限制這樣的缺陷,不能夠充分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按照自己需求學習的愿望,更無法實現終身學習,具有局限性。同時,這種傳統的方式顯然沒有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在對江蘇省物業管理行業職業技能培訓的調研中發現,除了蘇州市物業管理協會有網上學習平臺以外,其他協會都沒有網上學習平臺,而蘇州市網上學習平臺在內容、考核方式、功能及效用等方面尚未能完全與MOOC平臺相比。
2.知識內容更新滯后,培訓效果欠缺。職業技能培訓的內容需要根據行業發展、企業需求進行設計并即時更新,現有職業技能培訓的內容多是使用紙質教材,紙質教材不能及時的將更新的知識內容編入,有些甚至出現多年不變的情況。而且目前紙質教材的編寫,企業參與很少,這就更使得培訓僅僅流于形式,學習的人并不能夠獲得行業企業發展所真正需要的能力和知識,而企業也只能對員工再次進行培訓,浪費時間和人力物力成本。
(二)“校行企”及相關學習群體(學生及企業員工)對于MOOC的認識程度存在很大差異
在調研中發現不同群體對于MOOC的了解情況存在較大差異,見表1。
由表1中可見,高校方的被調查者對于MOOC的熟悉程度較高,行業和企業的相關人員對于MOOC的了解較少,這無疑對MOOC的建設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建設MOOC平臺的任務將主要集中在高校方,但是行業和企業的人員對于MOOC的接受程度較好,有利于推廣和應用MOOC平臺。
(三)“校行企”及其相關學習群體對于MOOC平臺的關注點不一
“校行企”及其相關學習群體對于利用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進行學習、參加考核的態度直接影響MOOC平臺的建設應用和推廣。在對回收的580份有效問卷(其中,高職院校教師N=21、學生N=237、行業協會負責人N=22、行業協會工作人員N=87、物業企業負責人N=9、企業員工N=204)進行整理分析后發現不同群體對于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的認可度、期望程度、關注側重點都存在一定差異,如圖1、2、3所示。在對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認可度方面,高職院校教師(50%)、行業協會主要負責人(51%)以及物業管理企業負責人(63%)、員工(44%)都表示認可或非常認可;在期望通過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學習考核的程度來看,高職院校教師(76%)、學生(39%)、行業協會主要負責人(75%)、工作人員(50%)以及物業管理企業負責人(84%)、員工(59%)都表示期待或特別期待,高職院校教師(22%)、學生(24%)、行業協會主要負責人(17%)、工作人員(31%)以及物業管理企業負責人(14%)、員工(24%)表示如果有這樣的平臺,愿意嘗試用MOOC平臺學習;在關注側重點方面,則體現出不同群體的需求。高職院校教師主要關注MOOC平臺的搭建、維護、學習情況反饋及考核情況反饋,高職院校學生主要關注MOOC平臺學習內容與考核方式、考核內容、學習方式趣味性及平臺交互性,行業協會負責人、員工及物業管理企業負責人主要關注MOOC平臺建設、應用穩定性、知識更新及時性、學習效果等,物業管理企業員工則關注學習內容、方式等。
(四)“校行企”共建MOOC平臺的優勢明顯,可行性高
為了充分論證高職院校、行業協會、企業三方共建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的可行性,從現有優勢和主要困難兩個角度進行整理,結果見表2。
由表2可見,三方共建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的主要難度在于“校行企”融合程度和配合的默契程度不夠,因此加強交流能有效避免和解決相關問題。同時,在共建平臺的過程中,“校行企”三方各司其職,合理分工:高校方提高搭建MOOC平臺的技術手段和團隊保障以及相關的理論基礎;企業方提供一定的物質保障,以及實操內容,同時參與建立考評制度體系;行業協會溝通好企業和高校的關系,同時負責建立考評制度,主導平臺的建立。因此“校行企”三方共建技能培訓的MOOC平臺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三、討論
高職院校、行業協會、企業共同建設并應用推廣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符合當前時代特征和社會需求,同時也是一項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筆者認為實現三方共建需要考慮如下問題:
(一)建立合作契約,明確權利義務關系
契約精神是民主法治社會各行各業順利開展工作的保障。參與建設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的主體間(包括參與的所有高職院校、行業協會、企業)應依法建立契約關系,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這有助于維護合作主體合法權益,使得合作順利進行和良性發展,更有助于平臺建設最終目標的實現。
(二)設計“校行企”共建、應用推廣及動態更新完善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的路徑,并制定實施方案
實現三方共同開發建設并應用推廣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需要進行系統的路徑設計,而路徑的設計必須以平臺開發建設主體各自的特征來進行。圖4、5分別為根據平臺建設目標和參與主體的特征嘗試設計的“三主體”開發建設路徑和動態更新完善路徑圖,兩種路徑都緊緊圍繞平臺建設的最終目標、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建設應用原則,并需要參與者的通力合作。進入實施階段路徑圖應根據職業特點[2]、高職院校實際情況、協會以及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正,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三)建立運行評價機制,組建高效的建設維護團隊
對“校行企”共建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的可行性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便是考慮組建專門的團隊,包括領導團隊、開發建設團隊、實時運行維護團隊等,并建立完善的運行評價機制,協調各開發建設主體關系,順利開展工作[3]。另外,MOOC平臺需要專業團隊進行實時維護,因此需要組建高效團隊確保平臺的正常使用。
總之,高職院校、行業協會、企業通力合作共同建設職業技能培訓MOOC平臺是順應時代發展、社會科技進步的一種探索,具有極大的實踐價值和可行性[4]。這用培訓模式不僅可以解決目前學習方式死板、學習過程枯燥、師資需求過大和人力成本過高及考場考試諸多弊端的問題[5];更重要的,可以解決及時根據行業發展需求和政策變化對知識技能內容進行調整,使得技能培訓始終不脫離實際需要,實現行業企業職業技能培訓目的,也有助于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勞動者的終身學習[6]。但是,在進行這項工作之前,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國情的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王美英.利用MOOC進行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培訓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25-29.
[2]韓錫斌,葛文雙,周潛,等.MOOC平臺與典型網絡教學平臺的比較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61-68.
[3]姚媛,韓錫斌,劉英群,等.MOOCs與遠程教育運行機制的比較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6):3-10.
[4]黃喆.英國推出大規模在線課程平臺以應對美國的競爭[J].比較教育研究,2013(2):108.
[5]曾明星,周清平,蔡國民,等.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4):102-108.
[6]姜大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理性追問[J].教育研究,2011(11):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