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挺
摘要:中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對孩子的溺愛、嬌慣的家庭又為數眾多,因而使得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有的小學生不會自己穿衣服,鞋帶松了也不會自己系;有的不會掃地,擦桌,學校的值日也是家長代勞不可;甚至連紅領巾也要媽媽幫忙戴。如此現狀,不得不引起家庭,學校、社會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學校,教師更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生活能力素養的教育。
關鍵詞:兒童;生活能力;權利;空間
今天的孩子是新世紀的主人,在充滿競爭和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要求每一位社會成員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而現代家庭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相對優越,許多事情大人包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免不了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對孩子未來參與社會競爭是十分不利的,因而為父母者應從小培養孩子的“強者所質”。那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素養呢?
一、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國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培養兒童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開始。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通過具體、細致的示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孩子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比如讓孩子從自己洗手、洗臉、刷牙開始,逐漸學會自己穿衣、穿鞋系帶、大小便等;從自己去洗自己的襪子開始,學會洗、晾曬衣服、收衣服等。這些看上去雖是很小的事,但實際上給幼兒創造了很好的鍛煉機會,無形中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給以適當的肯定和贊賞,當孩子的努力和能力被肯定時,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創造孩子自己選擇的空間
教育孩子,我們應當注重的是把握大原則,掌握大方向,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地學習、生活的能力。我并沒有刻意把孩子培養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關愛和教育并沒有省略。我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養上,放在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上,讓孩子將來即使上不了大學,也能夠自食其力。我強調孩子要能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要我學”走向“我要學”。 從孩子上學起,我就注意培養他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學新課之前,先預習一下后面的內容。及時同他的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習慣的養成。有時候,孩子想偷懶,就給他講講道理,并且告訴他,那樣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不給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給他一點自由發展的空間,在其中觀察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再施加引導。
三、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學校與家長密切配合,讓學校學的在家中得到延伸,因為家里才是學生施展“才能”的最好“陣地”。只有家長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教育。家長一定要放開手腳,不要對孩子的鍛煉行為過多的干涉,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賴性格。有這么一個笑話,值得我們深思:一個研究生從小到大除了學習竟從未做過家務,不知道飯怎么煮,衣服怎么洗;一次,面對燒好的蛋,竟不知該如何去殼吃,拿在手里無從下手。從而,告訴我們,家長們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發掘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的自理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四、培養孩子正確對待得與失
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現在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家里,人人都寵得愛不釋手,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命運,都關系到家庭將來的喜樂哀愁。古往今來的有關兒童成長教育篇中都告訴我們家長,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人成才,很大程度上,要受家長的影響。因此,做家長的平時必須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只有我們做家長的應以開放的方式,讓孩子自由選擇,當孩子選擇了美好,心靈被美好所陶冶,那么孩子的內心就會自然而然地接受美好,排斥丑惡。美生了根,丑就無處可藏身。學習階段不光是選擇美好,也是培養閱讀習慣的最佳時間,我發現女兒已不滿足讀童話等讀物的時候,我開始思考為她選擇讀怎樣的書。我帶她到書店去,讓她自己選擇。但在汗牛充棟的書架前,她有些不知所措,我靈光一現,看“小人書”吧。“小人書”曾伴隨著我的青少年時代。我為女兒買來《洪湖赤衛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筆耕》、《小兵張嘎》等許多二手“小人書”,由她自己選擇。“小人書”伴隨著女兒長大,優美的文字熏陶著她的心靈,也培養了他的讀書的習慣。
五、在循序漸進中得到提高和鍛煉
生活能力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對孩子的發展做出過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為孩子一時沒有達到你的要求,就橫加斥責。要讓孩子在循序漸進中不斷提高和鍛煉自己,家長除了適時地提供一些指導和幫助,并給與及時的贊美和肯定外,還應做好榜樣作用。我們不要想當然的“當”父母,要不斷學習,適應時代的發展,有責任心并讓孩子喜歡。因為父母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處處依賴他人,對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動不動就尋求幫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夠獨立自主。你的一舉一動,還有你的品質,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所以,先從自己獨立自主做起,正確引導和幫助孩子樹立起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六、結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收獲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作為教師,教育好孩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好的教育方法是不斷探索出來的,讓我們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黃祥祥,楊翠娥. 談小學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J]. 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2:73-75.
[2] 謝歐. 中加小學社會課程的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15.
[3] 鐘曉. 幼兒教師科學素養現狀調查及培養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4] 許瓊華. 陶行知的幼兒科學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