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馨
摘 要:焦點解決短期咨詢(SFBT)提倡用積極的、發展的眼光看待當事人,把解決問題的關注點集中在正向方面,尋求最大化地挖掘個體的力量和優勢,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對問題學生的教育引導,對學生問題行為的矯正有很好的效果。本文探討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理論、技術以及將咨詢理論運用在小學生行為問題矯正中,為家庭教育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方法與思路。
關鍵詞:焦點解決短期咨詢(SFBT);小學生;行為矯正
焦點解決短期咨詢(SFBT)是指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心理治療模式,與傳統的小學生心理輔導與咨詢方法不同,焦點解決模式提倡用積極的、發展的眼光看待當事人,把解決問題的關注點集中在正向方面,尋求最大化地挖掘個體的力量和優勢,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對問題學生的教育引導,對學生問題行為地矯正有很好的效果。本文探討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理論、技術以及將咨詢理論運用在小學生行為問題矯正中,為家庭教育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方法與思路。
一、SFBT在小學生行為矯正中的基本理念
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用于小學生行為問題的矯正更側重于幫助小學生認識行為正面的部分,把咨詢的焦點放在行為空間積極的部分,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探討問題不發生時的狀況。如小學生行為系統中有“黑”(不良行為),有“白”(良好行為),“問題解決”傳統的做法是從黑的部份修改,但SFBT的作法卻是從白的部分擴展,由于整個系統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擴大一些黑的部分就減少一些;白的部分增加一點點,整個行為系統的改變就發生了,小學生的問題由此也逐漸得到了矯正。
在用SFBT對小學生問題行為進行矯正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謹記和把握以下理念:
(一)當事人是自己問題的專家,具有解決自己問題行為的潛能與資源
教師要做到的是良好的傾聽和接納、同理心。當學生出現問題行為時,教師的同理與接納會讓其覺得安全,讓學生愿意來檢視自己的問題或者嘗試作出改變。相信學生一定有其道理,相信其已經為解決問題做了很多努力,也相信其自身具備很多解決問題的資源,只不過需要幫助他們挖掘出這種資源和能力。
(二)凡事必有例外,例外是解決問題行為的重要資源
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經常會碰到令老師、家長和同學頭痛不已的“行為頑劣”或者不良行為或習慣一旦上身,就很難改變的學生,比如學習行為拖延,從來不按時交作業;說謊成性、愛打小報告等。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找到例外,解決就在其中。如果當事人有一天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交了作業;說了真話,沒有說謊。教師就要善于抓住這些例外,這些例外是解決問題的重要來源。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的基本精神在于這是一個包括改變、互動與達成目標的整體模式。
(三)牽一發而動全身,小改變引發大效應
“焦點模式”的經典格言是:如果有效就多做一點(If it works,do more of it),如果無效,就做些不一樣的(If its not working,do something different)。“焦點模式”深信,每個當事人都是解決自己行為問題的專家,都有與生俱來的潛能與力量,問題學生總有不犯錯誤或者錯誤不那么嚴重的“例外”時刻,無論他們自己是否覺察自已的問題行為,老師真誠的肯定、欣賞和鼓勵將成為激發、引導他們改變的動因。
二、SFBT在小學生行為矯正中的具體應用
(一)找到“問題行為”焦點,建立正向目標,進行正向開始
小學生行為矯正一定要找準備“問題行為”焦點,好比是找到“靶目標”,才不會將行為矯正帶偏。許多老師發現用盡心思,出盡招數,問題學生仍然不為所動。“焦點模式”強調老師應協助學生建立其希望的改變目標,而且該目標應是正向、具體、明確、小步驟的,讓學生既可望又可及,有信心達成。
比如這個案例,小海,男,9歲。小學二年級學生,散漫、好斗、成績差,在學校是出了名的。表現在課堂紀律差,課上經常玩東西,搞小動作,還經常無故招惹其他同學;下課經常動手打人、罵人,稍不留意,不是打同學,就是罵同學;老師見他頭疼,同學怕他、躲著他,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交往。教師深入了解到小海最想改變自憶的問題行為是上課能管住自已,專心聽講,學習成績能進步。因此,焦點解決可以從幫助小海上課認真聽講,不搞小動作,不招惹同學開始,一小步一小步地改變自已,有個正向的開始,小改變帶動大效應。
(二)事出并非定有因,“問題癥狀”有時也具有正向功能
了解原因在焦點解決短期治療過程中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解決”的歷程。問題的存在,不見得只呈現出病癥或弱點,有時也存在有正向功能。比如當事人有攻擊性行為,在學校打架滋事、問題不斷,看起來這個問題行為很難矯正。但是深入探究其家庭背景之后,老師發現孩子的父母早已離婚,互不往來,只有在孩子出事時,父母雙方才會一同來到學校,而孩子的幻想中仍然希望父母有一天能重和于好,所以他通過攻擊性行來引得父母的關注。因此,看到這個問題行為的正向功能,下一步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和家長商議共同進行有效地行為矯正。
(三)“奇跡式詢問”和“振奮性的鼓舞”的合理應用
焦點解決的核心任務在于幫助學生想像他(她)希望事件發生怎樣的變化,有必要做些什么才可以達成目標。學生愿意發生變化,并正在盡全力使變化得以發生,并且有能力使之發生,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有必要地合理應用“奇跡式詢問”和“贊許式鼓舞”。比如,學生改變拖延的不良習慣,有一天能按時交作業,可以這樣說“真好!好棒!你是怎么做到的?”變化已經發生了,學生也明了如何去做才會使之發生,那么我們下一步的任務形式就是“繼續做那些起作用的任務”;如果變化還未發生,但來訪學生對奇跡圖景非常清晰,教師則要求當事人“假設奇跡已經發生了,請關注與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以此不斷帶來行為方面的進一步積極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