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才瓊
【摘 要】二十一世紀,進入互聯網時代,網絡資源每天呈爆炸式增加,網絡對每個人的生活、學習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何將網絡資源帶入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初中生語文素養,成為了工作在一線初中語文教師現今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資源 初中生 語文素質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014
現代社會,電腦成為人們學習、生活的重要工具,網絡廣泛影響著人們的交流與學習。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網絡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具有獲取簡單,使用便捷,攜帶方便的特點。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合理的使用網絡資源能豐富語文課堂、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拓展學生語文思維角度、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如何恰當的使用網絡資源,將網絡資源與初中語文教材糅合在一起,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將語文知識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帶入學生語文學習范圍內,轉化為學生自身語文素養,高標準的完成新課標要求的教學任務,是每位初中語文教師研究的課題之一。
一、閱讀能力
初中生從小學看圖閱讀到初中課本閱讀,再到課外拓展閱讀,經過多年學習,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在考查學生閱讀時,發現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因年齡、生活背景的限制,學生代入閱讀的理解能力有限,做這類閱讀題時易出錯;二是對簡單的古代文學作品閱讀理解差,易出現南轅北轍的理解;三是對整篇文章中心理解不錯,但對個別語句的、細節方面的理解易出錯;四是對個別字詞理解不到位。基于這些問題,教師可以以語文課本為基點,利用網絡資源中的圖片、音樂、動畫、名家評論等幫助學生理解透課本中的文章的含義,然后再利用網絡拓展與課本文章主題、內容相同、相近或相反的文章、故事等開拓學生的閱讀范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如講《三峽》一文,教師在備課時準備一些關于三峽的圖片、音樂、動畫等,能更直觀反映三峽的視覺材料,輔助學生進行文字理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課后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給班內學生分組,引導各小組按照不同的興趣愛好,利用網絡的便捷性,收集關于三峽的故事、風景、歷史傳說、風土人情、詩詞歌賦以及其他關于三峽的作品,讓學生積累文章材料、理解文章內容,將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技巧應用于課外材料收集、整理中,并將這些技巧轉化成自身的語文素養,構建自身的語文閱讀感。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網絡資源充當輔助課堂閱讀教學、課外拓展閱讀、開闊學生視野的角色,為課堂教學、課外閱讀提供閱讀素材,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二、朗讀能力
朗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但是朗讀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并不被重視。因為,針對朗讀設置的考查較少,有些教師認為在課堂上進行朗讀訓練浪費時間,學生在課外自我練習朗讀,得不到相應的指導。在這種情況下,初中朗讀教學處于一種尷尬的教學地位,教師不重視,學生想學得不到好的指導。其實,社會對朗讀越來越重視,朗讀的高級表現為演講,好的演講能感染人、帶動人,能更好宣傳個人思想、意見。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放一些在網絡上找的與課本內容相關的朗誦,讓學生通過朗誦理解、把握文章感情,了解朗誦中聲音、語速、語調對不同感情的處理、表現方式;課外,學生可以自己利用網絡資源學習朗讀,選擇同篇文章,聽別人的朗讀,錄自己的朗讀進行比較,汲取別人的優點、尋找自己的不足,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利用網絡搜索、答疑尋找答案,把課堂誦讀教學與課外自我練習有機結合,培養、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
三、寫作能力
語言學習的基本功是聽、說、讀、寫,對語文“寫”方面的考查,主要表現在寫作文上。作文在語文考試中占分率高,學生面對作文寫作存在的問題:一是無話可說,面對題目,不知道如何下手,不會審題,尋找寫作角度;二是寫作語言口語化;三是不會恰當的使用名人名言或詩詞歌賦;四是達不到題目要求的字數。其實,學生從小學就開始看圖寫作,到初中已經有多年的寫作經驗,之所以產生這些問題,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訓練不接“地氣”,通常根據教學要求,選取題目就讓學生進行寫作,沒有進行相應的寫作積累。
培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起到“助產士”作用。首先,引導學生面對作文題目有話可以說。時下網絡信息傳播迅速,個人獲得信息的途徑簡單,教師可以選取網絡熱點、社會新聞等有趣的話題作為作文題目,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豐富多彩、趣味性高的網絡信息,正好迎合了初中生活躍、好奇心重的特點。其次,引導學生語言積累,利用網絡資源攜帶方便的特點,讓學生每天抄取自己認為具有美感的語言或背誦一小段具有美感的語言,攝取不盡的網絡語言資源為學生語言積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初中生語言積累從量變可以達到質變。最后,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積累,每個星期給學生布置一個小話題,讓學生利用浩瀚的網絡素材資源,進行各種素材積累。通過訓練,讓學生具有面對作文題有角度選、有故事講、有內容說的能力。這些網絡資源為學生寫作訓練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
四、審美能力
網絡資源五花八門,初中生年齡小,甄別能力有限,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有選擇的收集與處理,培養學生語文審美能力。網絡資源往往是寶藏與垃圾共存,要引導學生注意鑒別資料的優劣。面對網絡資源:首先,要確定選擇主題,分清要選材的主次;其次,對得到的資料要進行篩選和整理;再次,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評論收集的資料的等級。比如,講某篇文章時,可以引導學生搜集與此篇文章有關的故事、新聞、小說、散文、詩歌等,然后分組討論,由學生對大家收集的材料進行分類評級,分為ABCD四個等級,通過主題美、語言美、立意美等根據不同的語文角度進行評論;最后,教師引導總結,通過這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
五、結束語
總之,現代社會已進入資源共享時代,初中語文教師不應“兩耳兒不聞窗外事”的閉門教學,應該利用好網絡這個工具,將網絡資源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初中生思維活躍、對社會關注度高、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特點,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網絡資源是精華與糟粕共存,教師要提升自身素質,正確引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