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念
【摘 要】物理作為一門理科類學習有難度的學科,在目前的高中教學中仍存在很大的問題,傳統的教育方式和評價方式一定程度上,打壓了部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本文基于此對高中物理進行個體差異教學展開初步的探究。
【關鍵詞】高中物理 個體差異 個性多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050
人的創造性來源于人的差異性和多樣性,來源于人的個性。隨著教育的個性多元化發展,學生的個性、興趣、認知、發展程度和基礎等多方面的個體差異是普遍存在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越來越得到重視和倡導。在新課程背景下,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實施差異教學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每個學生有自己的特點和差異,在學習上也是如此。我將選取高中物理學習為出發點,從個體差異教育的定義、意義、原則和策略四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個體差異教育定義
個體差異是指個人在認知、情感、意志和學習等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個性特征。而個體差異教育是指在學校教育和班集體教學下,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現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方式。總之,國內國外的學者都把個體差異教育定義為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體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有差異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分析有差異的教學結果來促進學生個性多元發展的教育。
二、個體差異教育意義
第一,在高中物理教育上貫徹實行個體差異教育是順應新課程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發展新時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執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有效手段和途徑。第二,在高中物理教育上,實施個體差異教育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多元發展,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為國家建設培養全方位人才以促進科技文化經濟的發展。第三,在高中物理教育上實施個體差異教育,是教師掌握學生基本實際情況的橋梁,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與溝通,維系和諧的師生關系,建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第四,在高中物理課堂上實施個體差異教育,能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發展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上的成功和喜悅,樹立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最后,在高中物理課堂實施個體教育,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手段,切實保證教師能將理論用之于實踐。
三、高中物理個體差異教育的原則
我們經常提到“凡事都要有原則”、“無規矩不成方圓”的論斷,面對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的高中物理學科教育事業,更應該有高標準和高原則。
(一)要明確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上存在的差異點,方可對癥下藥
面對高中物理學習,學生們在領會物理知識、學習方法、實驗技能、學習情感、知識運用與建構、語言組織等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會很明顯。教師實施個體差異教育的前提,是要清楚了解和把握每個學生的不同,再因材施教。
(二)教師要尊重差異,堅持學生主體地位
個體差異是客觀且必然存在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和多層次差異。物理教師在進行教育時要承認學生差異,并站在學生立場上,積極引導學生去學習物理,保證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教師絕不可壓抑學生個性差異,直接或變相打壓差異而加重學生心理負擔。
(三)差別教育下也別忽略學生的主動性
任何教育方式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這點是不會改變的。只有學生自己接受并主動學習接受的時候,外力才會產生作用,就算教師針對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終究是內因在起決定性作用,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才會產生作用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否則都是徒勞。
(四)別把個體差異教育等同于脫離整體
任何個體都存在于班級這個大集體之下,即使教師實施的是個體差異教育,但那只是表面形式上的改變,教育本質仍舊沒變。個體差異教育還是要通過集體合作來實現各自價值的提升,在大環境的輔助作用下發展個性會有更大的空間和維度。
四、高中物理個體差異教學策略探究
我們明確了個體差異教育的定義和原則,也知道了其發展的重大意義,接下來我們就來談一談,到底該怎樣開展個體差異教育?
(一)提前做好準備,掌握和了解學生基本情況
實施個體差異教學,前提肯定是基于“差異”。形形色色不等的學生更是讓教師頭疼,一切教育行動的展開都要從了解學生的差異所在開始。所以,提前做好功課是很有必要的。
(二)激發物理學習的學習動機
即使是實施個別差異教育,學習動機因素依舊不可忽略,學生的情感動機影響著學生的認知過程,帶著興趣和熱情進入學習任務的學生,往往比那些沒有興趣和熱情的學生學得更輕松、更快、更深入。從教學內容本身、學習內容、物理教師人格魅力和教育水平等方面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后,再結合個性差異展開教育會收到意外的效果。
(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相互配合
個體差異教育只是眾多教育方式之一,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因材施教,關鍵就在于靈活調整和選用教育方式。單一使用任何一種教育方法取得的效果,遠遠比不上多種方法的靈活使用,做好相應對的調整也是對教師能力的衡量。
(四)做到共性與個性的相互結合和相互聯系
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全體學生實施差異教學,當然,這在中國當前大班制教育下必定會有一些困難,要在教學過程中兼顧到所有學生的不同需求,這樣的兼顧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要認真精心備課,處理好全體和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系,還要隨機應變,處理偶發事件,確保教學效率。在物理課堂教學上,要處理好這樣的關系,做到完美真的是需要超高的教育藝術。
在教育學、教學論中,很多學者都對個體差異教育進行了研究,主要目的都在于為教育教學服務。教學活動應是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活動,在以班級授課為組織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同一班級中的不同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差異,而這些差異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教學過程及其結果,個體差異不可避免地成為影響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直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一條能較好地處理個體差異與教學之間的關系的有效途徑,在這方面的研究理論上或多或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實際實踐操作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理論與實踐沒辦法契合的現象還是很常見的,這還需要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和經驗的累積下,找到合理適時的教育方式,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