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蘭
摘要:一堂成功的小學語文課,離不開充滿魅力的課堂導入。精彩的課堂導入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給學生以啟迪,提升學生活動的主動性。對于語文教師來講,應當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課堂的整體內容出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導入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導入;方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語文課要取得成功,導入十分關鍵,常言道“響鼓還需重槌敲。如果一節課時響鼓,則導入時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渾厚激越,聲聲擊到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火花,進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進入到教師為之精心營造的特定學習情境中來,來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因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如能掌握一定的導入技巧,就可在導入時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一、借助舊知識帶動新知識
“課程標準”要求科學處理基礎知識同技術水平的關系,故而在教學中必須注意感情的應用、語言的沉淀,使學生獲得扎實的基礎,并激發其潛能。用語文學科中的舊知識來帶動新知識,是一種經常運用的導入方法。在舊知識中找到其與新知識之間的聯系,達到以舊帶新的效果,既能讓學生掌握新知識,又能讓學生復習舊知識,同時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
二、提問導入
它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來進入課堂。教師可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問,通過設立一個疑點激發學生的思考,也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迅速進入新課。如邱老師在教《海底世界》一課時,一走進教室就用興奮的目光掃視學生,然后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大海嗎?”學生說:“喜歡”邱老師興致勃勃地說:“我也喜歡大海,大海是那樣的遼闊美麗,望著這美麗的大海,我忽然產生一個想法:這大海的深處是什么樣子呢?當學生說也想知道時,邱老師相機誘導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海底世界》,它將向我們介紹海底深處許多新鮮、有趣的事,那么海底究竟什么樣呢?讓我們來細心讀課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師一進課堂便向學生提問,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調動著學生的思維能力,誘導著學生由疑而思。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p>
三、創設意境,激趣導入
教師可以充分挖掘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信息,并借助多媒體手段創設優美意境,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學習課文的興趣。如在教學《伯牙絕弦》這篇文言文時,一位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導入:“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音樂,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象,聽了這音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播放音樂《高山流水》,學生沉浸在優美的音樂中)“聽完音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說聽后感受)“關于這一段音樂,還有一個千古流傳,讓人吟誦至今的故事,它講述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四、以音樂實現課程導入
音樂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小學生自然也喜歡置身于音樂的國度中,用音樂導入實現課堂教學,學生同樣樂于接受。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尋找那些同課文聯系較為密切的音樂,播放出來,達到新課引入的目的。這樣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學生出現思維緊張,調動學生良好的學習熱情。例如當講解到《二泉映月》這篇文章時,完全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二泉映樂》的二胡曲,美好的旋律可以很快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置身于藝術的境界。再比如當講解到《伯牙絕弦》這篇文章時,則可以放《高山流水》這首古曲,優雅的旋律會讓學生的情緒更加飽滿。教師再不失時機地導入新課,學生會很自然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去。
五、用名人名言導入
名人名言是語言藝術與思想內涵的集中展現,學生通常會對有較強哲理內涵的句子表現出較大的興趣。因此,教師完全可以借用名人名言達到課堂導入的目的,這樣一方面能起到渲染課堂氛圍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如講解《晨讀》一課時,教師可以引用“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的詩句,也可以引用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名言,讓學生在感情上就先對課文保持正確的態度。
六、謎語導入
與之相比,猜謎語導入更能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表面上看似一則簡單的謎語,實則是與所講課文息息相關。出謎之后,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去積極思考謎語的謎底究竟是什么。我在講《春筍》時是這樣導入的: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希望大家認真聽,看誰最聰明,第一個猜出來。“頭戴節節帽,身穿節節衣,年年二三月,出土赴宴席?!睂W生很快猜出是春筍。于是我又說:“你知道剛出生的春筍是什么樣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春筍的文章,名字就叫《春筍》,就讓我們走進春筍去看看這個神秘的伙伴吧?!边@樣學生既感興趣,又保證猜謎不會遠離主題,反而會緊跟課文內容。又如在教學《放飛蜻蜓》時,我讓學生猜“小飛機,紗翅膀,飛來飛去滅蟲忙,低飛雨,高飛晴,氣象預報它內行?!痹诮虒W《荷花》時,我讓學生猜“一個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币粋€小小的謎語,讓學生撞擊出思維的火花愉快的進入學習狀態。
七、開門見山,破題導入
這種方法就是在文章的題目上做文章,分析標題含義,引起學習興趣。這種方法,開門見山,簡潔明快,三言兩語直切正題。如:在教學《鯨》一課時,我采用了這種導入法:“鯨這種動物,同學們可能在電視或電影中親眼目睹過。但它到底有多大,分為幾類,吃什么食物,怎樣睡覺,怎樣生長呢?同學們學了《鯨》這篇課文后就會有所了解。下面我們默讀這篇課文?!?/p>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時間隨機應變,設計出“百花齊放”的導語,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自講課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從而達到思維定向、內容定旨、情感定調的作用。如此,學生能耳目一新,興趣盎然,有備而戰,師生配合默契,教師也能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翼煒.引生入文導出精彩――例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1:100-101.
[2] 安英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藝術[J].中華少年,2015,26:87-88.
[3] 易曉陽.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J].新課程導學,2016,03:59.
[4] 王鳳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藝術[J].教育教學論壇,2013(14).
[5] 任笑花.讓語文課堂成為小學生的樂園[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