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云
【摘 要】俗話說:“教師教得好不如學生學得好。”學校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傳輸知識,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在未來能夠主動吸收知識。因此本文主要就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一點,結合初中語文學科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 自主學習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115
語文是一門語言與文化的結合,承載著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成果的學科。所以自我國出現教育以來,它一直是我國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語文雖然和數學、英語并稱為學校課程設置中的三大主要科目,但對于我國學生來說,語文不僅僅代表了一門學科,其更深層次講,是中華文化精髓的縮影,學好語文不僅僅是作為炎黃子孫的責任,更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要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既要做好知識的傳輸,更要通過語文這門學科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初中階段相對于小學來說,學生在智力和學習能力方面可以說是邁進了一大步,所以單純地進行知識的傳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更要在學科教學的同時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等。這樣才能為將來學生即使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具備自主探索、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打好基礎。所以本文中,我將以自己所教授的語文這門學科,結合長久以來積累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通過日常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
對于學生來說,預習不是一個模式的詞匯,即使是在小學階段,教師也已經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但因為本身智力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小學生本身缺乏自我約束力,所以在日常預習過程中主要依賴于家長的引導,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作用微乎其微。而進入與初中階段有了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生的身心也逐漸開始走向成熟,所以正是教師開始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開始。
首先,對于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定的過程,并且開端通常情況下并不順利,尤其是對于學生學習來說。所以需要教師在一開始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學生進行督促和引導。我在教學過程中得出的經驗是:一開始教師在可以采取布置作業的形式直接將課前預習作為一項作業布置給學生,通過教師的權威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這樣先讓學生在心理上適應課前預習這一學習環節,從而為接下來轉為主動性的預習做好鋪墊。
其次,雖然語文作為一門純文學性學科,相對于物理化學等客觀性學科來說,在自主學習方面具備更大的可能性,自主學習效率也更高。但對于初中生來說,知識累積和學習經驗相對不足,因此教師在預習過程中需要做好引導工作,而引導的媒介就是課前預習的導學案。通過導學案教師可以將每一課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標示清楚,讓學生明確預習重點所在,還可以結合知識內容適當列出練習題,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自主預習過程中有方向,讓學生合理分配預習時間,從而為課堂聽講做好準備。
二、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
在我看來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自學可能性非常高的科目,而且素質教育一直以來提倡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倡導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教師轉為指導者、引導者的角色。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創建學生為主的課堂,通過采用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方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交流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科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
首先,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現,探究式教學是非常符合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的一種教學模式,因為它給予了學生更多思想上的自由。語文是一門主觀性非常強的科目,以語文閱讀為例,不限于現代文還是古詩詞,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除了文章最為普遍外露的情感基調外,學生不同的思維角度,不同的成長經歷、具備不通的情感傾向,都會讓學生在閱讀一篇課文中通過字里行間達到不同的情感共鳴,而此時如果教師強行介入進行情感解讀,反而是對學生思維發散的一種扼殺。而探究式教學則非常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一篇文章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因為沒有教師權威性的介入,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更容易發現新的角度,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角度,還能夠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把握最基本的情感和價值導向,適當時刻給學生以方向的和引導和問題的解答。
其次,除了探究式教學來說。另一種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教學方式就是啟發式教學。雖然相對于探究式教學來說,啟發式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更傾向于思維的塑造,但思維的塑造同樣對于學生在語文學科的自學效率方面具備非常大的推動力。而啟發式教學在日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通常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問題引導,尤其是教師在講解課文基礎內容時,可以通過隨機的提問引導學生不斷跟著教師的思路一起探究,一起思考;另一方面則是問題交流,即在課堂練習階段,教師可以向學生呈現的問題中,調出典型的問題重新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進一步尋找答案。這兩方面都是通過教師引導和啟發的方式,讓學生一步步養成主動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習慣,進而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課后自主復習歸納
對于學生來說,光是依賴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很難實現知識的全部吸收和掌握,所以就需要有教師布置課下作業,以及自主的知識歸納作為鞏固,而復習和歸納的過程中也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首先,從教師布置作業角度來看,所布置的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具有典型性,要以質量取勝,結合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的學習弱點進行合理規劃,讓學生在課下作業完成過程中實現知識的重點回顧,進一步鞏固教學重難點,避免課下學習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其次,在課下除了課后作業以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養成主動歸納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建立典型題集筆記本,在每堂語文課結束后,學生可以依托課堂所整理的聽課筆記以及教師所劃出的重點、自己當堂練習的易錯知識點進行典型題的歸納,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未來復習過程中有所參照,也可以讓學生用零碎時間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未來隨著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不斷發展,會有更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出現,作為教師我們能做的就是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優化教學模式,才能實現語文教學效果的步步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