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平
摘要:作為社會的人才培養搖籃,中職教育成立之初就是為了培養技能型人才,但是從目前中職教育教學的現狀來看,其所培養人才的技能水平整體較低,實踐性人才和創新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當前中職教育容量大,教學管理上存在嚴重的疏忽,使得每個學生不能接受到平等且有效的教育資源[1]。
關鍵詞:新教育背景;中職教育;教學管理;問題與策略
對于中職教育教學管理而言,最重要的幾個管理內容包括學籍管理、教學工作管理和職業化教學管理三項內容。要想保障中職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就需要對上述三項內容實施有效的管理,保障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監督教育教學工作的落實。在本文當中,筆者將對新時期中職教育教學管理的創新策略進行分析,進一步推動教學管理工作的發展。
一、當前中職教育教學管理出現的問題
教學管理是我國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著我國中職院校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研工作。隨著我國對中等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逐步提高,職業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當前中職教育教學管理也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對于教學重點的規劃存在偏差,技能教育時間不足,且使用的管理技術過于落后,無法應對大量的管理工作等。教育教學管理不同于簡單的企業管理,教學管理的第一目標是培養人才,但現階段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在思想上沒有對教學管理做出特殊性的劃分,而是把它作為一種行政工作,甚至凌駕于教師和學生之上,這就導致了教學管理服務的缺失。二是教學管理評價體系的剛性和柔性問題,當前教學評價制度不能有效指導教師和學生,但卻涉及到相關的高級職稱評價和獎項的選擇、獎學金評價結果,因此,產生了一些負面作用。目前的教學評價體系仍然是以教學目標的完成結果為主要考核和評價指標,限制了教師教學工作和學生學習思想的進步[2]。
二、中職教育教學管理的創新策略分析
1、使用更為先進的學籍管理手段。教育培訓的目標是使全體學生能夠就業,為社會提供適銷對路的人才。由于許多傳統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已被長時間采用,教育教學管理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并發生了偏離。以學籍管理為例,普通職業學校規定學生在進入社會實踐和開始就業前需要在學校學習三年[3]。樣的規定太死板了,浪費了大量的教育時間,如果耽誤了學生的實踐,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 從學校管理的角度改革教育教學,是當前中職教育必須解決的問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方向之間存在差異,學習內容和技能訓練各有不同,靈活調整學習、實踐和就業時間,不僅可以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也能促進學生學習質量和實用技能的提升。如果學籍管理制度取消,學生可以在學習階段就業,工作后也可以進入課堂學習,以便能夠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就業,同時對于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質量也有促進作用。如果學生在校時間調整到兩年以下,也能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減輕學校教育教學壓力。
2、科學統籌文化課與技能課教學。首先,要確定技能課的重要地位,著重安排技能培訓教學內容。在排課和資源分配方面,學校要傾向于技能班的整合優化,配合減少文化課課時,增加技能教學時間,或建立其他專業延伸課程,全面滿足學生對教學工作的個性需求。其次,要注意文化課學科構成,讓文化課為技能教育服務,例如,針對旅游專業的學習,在文化課方面,應當注意增加禮儀學習和語言類教學,滿足技能學習的需求,并從未來的就業需方向出發,合理調整文化課的課程結構。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體現學生的專業特點,有效地協調文化課與技能課的關系,為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創造條件。此外,應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的悟性和學習基礎不同,在學習需求方面也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比如文化水平低的學生希望能夠在中職教育階段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希望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能,根據這些個性化需求,從學校的實際教育條件出發,要求教師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服務。值得關注的是,學校必須對評價制度作出調整,從綜合角度出發,對學生和老師作出評價,避免評價體制的缺失影響教師和學生的發展,以及教學工作的開展。
3、加強對現代先進管理技術的應用。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中職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了黎明的曙光。傳統的手工資料管理、文件傳遞等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中職教育教學管理的需求。現代中職教育容量不斷提升,教學管理的內容更加復雜,面對這樣的管理局面,學校必須加大對現代先進技術的應用,尤其是計算機技術。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中職教育教學管理,實現信息化的教學管理,能夠降低管理的復雜程度,不論是對于檔案管理、信息的傳達、信息反饋等都可以利用上計算機技術。
現代很多中職教育已經建立了信息化的教學管理系統,他們利用計算機管理系統操作教學信息管理,發布最新的教學工作動態,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
以某職業院校的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建立為例,該校的管理系統中囊括了對學生信息的管理、教師信息管理、教學資源的配置等多項內容,一改傳統教學管理效率低、漏洞多的問題,使得整個學校教學活動的開展井然有序,教學水平也有效提升。
三、結語
新時期,社會人才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改變,現代社會需要的是一批具有較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較高思想素質的人才。針對這一現狀,必須對當前中職教育教學管理進行改革,全面掌握全校師生的在校情況,協調教育資源,為教學活動的開展的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猛.新時期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的創新策略研究優先出版[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5(09):177-178.
[2] 郭亦鵬.新時期高校教學管理的創新策略[J].才智,2016(13):263-264.
[3] 呂海平.研究信息時代中職教學管理創新策略[J].才智,2012(29):192-1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