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
摘要:法制宣傳的目的是通過有效手段來傳播各種法制信息和觀念,教育人民樹立法律意識與民主意識,以提升人民的法律素質,促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以實現。文章主要分析了基層法律宣傳的策略創新,以供參考完善。
關鍵詞:基層法律;宣傳策略;創新
一、引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戰略部署,體現了“破”與“立”的辯證統一。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不斷創新基層法律宣傳策略,通過有效宣傳手段來增強人民的法制意識,以推進依法治國,為加快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法律支撐。
二、中國特色法律實踐的現狀分析
我國是一個各地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處在不平衡狀態的國家,并不是處在變革時期,雖然可以采用“中國特色”、“法治”的概念籠統地介紹問題,但是卻不能使用這些名詞來解決實際問題。一直以來進行民族國家的建立,基本上已經完成,但是不可否認在部分偏遠地區還未得以實現,而這也是制約我國法制不能在農村地區實現的主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使得我國社會經濟急速轉型,思想開放,利益群體快速分化,建國初形成的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發生了明顯變化,人民對國家行為的認同逐漸集聚在政府道德體現與經濟績效上。而國家法制化的進程不會獨立進行,在這一過程勢必會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與組織形式的重構,加上中國法制化的一個主要目標便會平衡社會控制,降低人民過于注重行政績效而發生的和政府相沖突的行為,即指引人民對程序正義的重視,改善以結果正義為單一考量依據的格局。杰明·內森·卡多佐曾說過:“法律的最終目的是社會福利”,任何法律都是在社會生活面前表明自己存在的理由,如果不了解人民的需要,只是從法治的概念、原則出發,所產生的法律必然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逐步淪為紙上談兵。可見人民如果過于注重政府行為的績效,一旦行政行為沒有達到人民預期的目的,甚至是與預期違背,人民便會對政府的行為產生質疑。同樣適用于法律也是如此,一旦人民對法律具有較高的期盼,但是通過法律途徑,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或者是過程十分漫長,使得當事人喪失已有的信念與決心,不難想象當事人事后會對法律產生什么樣的想法。對于人民而言,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過于重視別人對自身的評判,即“口碑”,法律也一樣。法律、法治的進步應自下而上,從群眾基礎中產生,國家法制的前行、普法工作要獲得實效性的進展必須得到人民的支持,因此為了得到人民的“口碑”,必須了解人民需要什么,轉變一直以來行政部門為了完成上級的考核任務,而進行的機械、刑事的普法宣傳方法,在了解普法受眾所需要、所想要的基礎上,努力引導到合法表達訴求的道路上,以樹立人民對法律的信仰,而不是任其自生自滅,或者是一如既往地找領導、上訪[1]。
三、基層法律宣傳的策略創新
(一)深入調研,有針對性地宣傳法律
有需求,才能有“市場”,基層法律宣傳應“適銷對路”,針對市場需要,宣傳適用人民的“產品”,這樣才能確保基層法律宣傳工作有序進行。因此在組織開展基層法律宣傳工作時,必須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調研,了解掌握人民對基層法律宣傳的需要,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開展基層法律宣傳活動。具體體現為:(1)重心下沉,多進入社區、企業、學校調研,了解人民對有關法律的需要;(2)分析研究,明確重點宣傳法律法規,加強對日常來訪來電法律咨詢的登記,詳細記錄人民咨詢的問題,并分類匯總,確定平時咨詢的主要法律問題,并將其作為重點宣傳的內容。(3)宣傳“成功案例”,讓法律條文能夠通過實際案例展示在人民的面前,對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起到積極作用,以提高法律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從而實現基層法律宣傳實現性的提升。
(二)加強創新宣傳內容與方式,易于群眾接受
為了提高法律的公信力,充分發揮法律的權威性,離不開有效的宣傳渠道。因此必須加強創新宣傳內容與方式。具體體現為:(1)應緊跟時代的發展,通過網站、微博、微信和短信的方式來宣傳法律知識,提升人民的法律意識,以擴大法律宣傳的影響力。例如對于高校的法律宣傳,可在早上、中午和下午等三個廣播時間段,或者是通過校園報、宣傳欄等方式,宣傳一些大學生經常發生的犯罪事實,觸犯了刑法的什么罪名,如何判決,以案例的形式,通過潛移默化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刑法知識的理解。并定期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定時分發刑法知識宣傳手冊,將法律條文和案例有機結合起來,配以漫畫圖像的方式來增強閱讀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刑法知識學習的熱情。(2)創新普法宣傳的內容,將新的法律法規、重點法律法規濃縮,盡量簡短、精要、通俗,并且以人民樂于接受的方式來宣傳。例如在網絡發展的時代,某縣基層政府針對本地區比較熱門的行政許可辦理、行政處罰等內容,依據“以案說法、以案釋法”為依據,通過案例訪談的方式制作成當地具有特色的普法類電視節目和廣播《法治廣角》,以提升人民的法律意識。
(三)完善法律機構,提升法律人員的專業水平
隨著社會經濟的提升與法律業務的增加,對法律機構的設置與法律人員的素質提出極高的要求,且培養出一支具有較高法律素養的專業化公務人員隊伍,關系到能否依法治理與保障公正司法的執行。因此國家與政府必須加快基層法治宣傳的建設,建立完善的法律機構,強化管理職能,形成一個綜合協調工作機制。并將法制教育宣傳和其培訓學習結合起來,建立一個干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以提高基層法律人員的法治意識,提升他們依法執法的能力,從而達到解決實際法律宣傳問題的目的[2]。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層法律宣傳活動的開展,能夠增強人民的法律意識,提升法律的公信力,讓人民能夠通過法律的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因此在實際組織開展基層法律宣傳活動時,為了保證基層法律宣傳有序進行,必須對宣傳策略進行創新完善,深入調研,有針對性地宣傳法律,加強創新宣傳內容與方式,完善法律機構,提升法律人員的專業水平,為基層法律宣傳提供技術支撐,從而實現基層法律宣傳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國梁.基層法律宣傳的創新方法[J].西江月,2013,(1):95.
[2]何征,文瑜,甘思敏,等.大宣傳格局下基層宣傳工作的創新思路研究[J].經濟期刊,2015(12):200-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