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宇
摘要:隨著我國稅收改革的不斷進行,雖然使一些規章,制度得到了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但是還存在比較嚴重的稅收違法事件,從而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增值稅在我國稅收系統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是增值稅會計核算過程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還未能給予及時、有效的解決,因此本文將會對其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同時提出了完善增值稅會計核算的相關對策,以更好的提高增值稅會計核算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增值稅;核算
一、增值稅會計核算概述
1、增值稅簡介。我國《稅法》對增值稅給予了文明的規定,其主要是指對銷售貨物或提供修理修配勞務、加工及進口貨物的個人和單位中所出現的增值額進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其屬于價外稅,從而使增值稅逐漸發展成為我國最為關鍵的一種稅種。同時,根據企業的勝場經營規模可以將納稅義務人劃分為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而后者是本文論述的重點。
2、增值稅會計計算方法及內容。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納稅人企業需要根據企業的發展需求來設置應交增值稅-應交稅費科目,同時下設“進項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轉出”和“已交稅金”等明細科目,必要的時候也需要設置“未交增值稅”科目。對于一些存在進出口業務的企業,還需要為其設置“出口退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等明細項目。
通過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進行分析和研究發現,增值稅屬于價外稅,其在銷售貨物、企業購進、提供相應加工勞務的過程中,需要為其設置專門的會計科目,從而更好的完成單獨核算工作,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而本期應納增值稅額=某一會計期間所產生的銷項額-實際進項稅額所得的差額。
3、增值稅會計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對于我國稅務體系而言,增值稅所占據的比例超過了全部稅收的60%,因此其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增值稅是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征收,并且全部稅收的75%納入到中央財政收入,而剩余的25%則屬于地方收入。同時,對于進口方面所產生的增值稅則委派給海關負責征收,所有對收入全部納入到中央財政收入。因此,增值稅會計核算對國家的企業來說,都具有不可忽視的用要性。
首先,財政屬于國家發展的血脈,而稅收則是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在全部稅收收入中,增值稅占據的比例超過了50%,因此,選擇與之對應的增值稅會計核算方法可以更好的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確保我國教育、文化、公共事業的發展。
其次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過程中,中小企業所扮演的作用不容忽視,如今隨著融資困難和通脹壓力等因素的影響,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企業的健康發展,此時對增值稅會計核算工作給予科學、合理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可以更好的拓寬企業的發展空間,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增值稅會計核算的相關問題
1、違背了歷史成本原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歷史成本原則要求企業資產應該根據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取得的實際支出進行入賬和計價。而增值稅則指納稅人在貨物購買過程中獲取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條件下,實際支出的采購費用、貨物買價和增值稅。根據目前增值稅會計核算方法可以得知納稅人應該支出的增值稅,并將納入到應交增值稅-應交稅費科目之中。因此,對于增值稅而言,一般納稅人所能夠反映出的存貨成本實際上只屬于產品成本的一部分,因此違背了歷史成本原則,無法確保增值稅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2、存貨成本缺乏可比性。首先,對于同一商品而言,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之間往往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實際上,一般納稅人在對存貨進行購 進的過程中,需要對增值稅進行單獨核算,并且不會將其納入到存貨成本中,而對小規模納稅人在存貨進行購進的過程中,其成本往往包含了增值稅,這樣一來在企業購入相同貨物的提前下,可能會因為購進渠道的差異,而導致存貨成本項目的構成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倆這之間的存貨成本往往缺乏可比性。其次,對于同一個企業而言,如果所購進貨物需要改變其用途時,例如用在職工福利或在建工程等方面時,一般不需要抵扣進項稅額,從而使同一企業在面對不同業務對象時,可以選擇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這樣一來也會導致存貨成本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從而缺乏可比性。
3、會計核算缺乏一致性。通過對目前已有的稅法規范和標準進行分析發現,在計稅基礎相同的基礎上,核算原則可能存在一定得差異。對于付款扣稅法可以更好的反映收付實制,但是對于貨到扣稅和算法一般未能夠更好的反映任何會計原則,從而導致增值稅會計核算缺乏一致性。同時,對于同一計稅基礎也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原則,從而導致同一時期的進項稅額不相比配,無法對企業是否按照相關規范和標準來計算并交納增值稅,從而導致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可比性大大降低。
三、提高增值稅會計核算工作的對策
1、構建“財稅分流”的增值稅會計核算模式。根據企業自身的原則和基本要求開展會計核算工作,并且把會計信息提交給相關信息使用者。同時,還需要根據企業特點來選擇“財會分流”的增值稅會計核算模式,通常需要做好以下倆方面的內容:(1)財務會計針對于企業增值稅中所存在的經濟業務是如何進行處理的,既所謂的如何根據會計原則和要求來對增值稅工作進行針對性的核算和報告:(2)增值稅會計是通過那些方法來明確企業的抵扣權利和納稅義務,是如何向稅務部門和會計信息使用者來提供有用會計信息,從而確保增值稅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展開。
2、完善增值稅會計核算準則。要想確保增值稅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進行,就需要具備完善的增值稅會計核算準則。首先,需要明確增值稅會計核算目標,對應繳增值稅額轉出、銷項稅額、未交增值稅和出口退稅額,并對應交增值稅明細表給予詳細的編制,從而確保增值稅會計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做好增值稅會計的計量與確認工作,主要是對范圍和時間的確認。
3、構建“價稅合一”的增值稅會計核算體系。在進行增值稅會計核算過程中,為了提稿會計信息的質量,一版需要提高增值稅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并保持“財稅分流”的指導思想,來構建由小額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組成的增值稅會計核算體系。在企業內部增值稅會計核算需要設置“應交增值稅-應交稅費”、“增值稅”、“增值稅-遞延稅款”并對三個賬戶分別進行稅法上所規定的應繳納稅額、增值稅費用和稅法與會計差異導致的稅額,在期末的時候,一版需要將賬戶余額直接轉入到“本年利潤”之中,從而使結轉后的余額變為零。
四、增值稅會計的完善建議
會計準則與稅收法規的協調及對策。在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謹慎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基礎上,既從稅法角度主動與會計準則相協調,又要從會計準則的角度解決與稅法的矛盾
1、建立協調機制和制度。從稅收法律法規的制定來看,建議國家稅務總局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出臺有關稅收法律法規時,如可能涉及影響到企業會計處理方法時,應當將相應的會計處理方法作為稅收法律的內容之一,在會計準則與稅收法規制定主體之間必須建立起協調機制和制度。
2、稅法應放寬對企業會計方法選擇的限制。稅法目前應降低對折舊年限的規定,為防止企業利用會計政策的變更而達到調節納稅的目的,可以規定當企業發生會計政策變更時,必須報請稅務機關批準或備案,并且一經確定在一定年限內不得變更。此外,對于存貨成本計價的規定是不適當的,應當予以取消。
3、稅法應有限度地許可企業對風險的估計。稅法必須從增收與涵養稅源的辯證關系出發,客觀地認識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正如稅法允許企業計提壞賬準備金一樣,也應當許可企業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等。為了防止企業利用風險估計有意進行偷漏稅款和延遲納稅,應對計提各種準備的條件和比例做出相應的規范。
五、結語
在我國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增值稅會計核算工作對于確保國家經濟、教育、文化、公共事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其可以更好的幫助企業了解和掌握自身的納稅情況,并對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取有效的對策給予解決,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能夠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敏燕.我國現行增值稅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7(9):132-133.
[2] 盧梁彥.營改增后現行增值稅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探討[J]中國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11(35):46-47.
[3] 王曉霞.增值稅會計核算中的突出問題及處理方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22):99-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