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耐剛
【摘 要】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公路建設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各地區發展過程中,公路建設也影響著居民的生活水平,它可以使居民收入得到提高,有效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公路建設相對落后,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就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大力支持,加強各地區公路建設,為區域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本文就公路建設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的規律及效益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公路建設;區域經濟;影響規律及效益;分析
一、公路建設與區域經濟的關系
在我國公路建設過程中,對區域經濟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但二者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具體的說,區域路網建設是區域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區域路網的功能和結構都會對區域經濟本身的功能和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車站和公路所建構的結構屬于區域公路運輸中的一個較為重要分支系統,在此區域中,由于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公路車站的距離,也具有不同的交通條件。同時,區域經濟的發展對公路交通來說也有著更深層的意義,在進行區域投資環境分析中,我們即要對當地區域的的產業結構和勞動生產力等因素進行考察,而且還要認真考慮當地交通的整體功能。而一旦實現對區域的投資一定可以拉動區域經濟使其得到快速發展。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區域交通的建設水平可以直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如果一個地區的交通不發達,就一定會制約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二、公路建設對區域經濟的影響規律
在公路建設中,通過對區域經濟影響的推理能夠看出,距離公路軸線越近的區域,具有越高的位勢,如果遠離公路軸線區域,則具有較低的位勢,所以低勢區與高勢區之間會形成梯度勢差。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區位優勢差異就是通過該優勢差體現出來的,從而能夠更好的引導公路沿線經濟的發展,從高梯度向低梯度地區逐步推進,能夠保障低水平順利過渡到高水平地區。公路工程場區作為一種梯度場,具有不穩定性,公路建設通車以后在不同經濟活動和產業群體在沿線發展中具有基本分布規律。所以,梯度變化的規律能夠體現出公路建設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函數公式進行表達(圖1)。
在這個函數公式中,f代表的公路沿線區域經濟發展區位優勢;t代表的時間;x代表的與公路同側紅線間的距離值;I代表的經濟指標。在上述公式中,主要體現的是包括產業帶在內的公路影響區的梯度變化規律,可以把該公式稱之為梯度函數。由于經濟指標I為時間t的函數,可知動態函數為該梯度函數。從以上公式能夠看出,經濟指標I在不斷增加的同時,X則持續減少,I與X的關系成反比(圖2)。
受極化作用的影響,具有優越條件的公路區位出入口一般是通過產業關聯,依靠交通不斷快速吸收附近地區的生產要素,從而使區域經濟中心快速聚集效應作為極化過程的重要部分,不但能夠影響優越的公路區位條件,而且可以在公路出入口處集聚經濟組織和生產要素,其可以全面提升經濟組織技術經濟實力,另外還可以使公路沿線經濟發展得到快速推動。在集聚經濟中,集聚經濟的積極作用在集聚規模符合一定條件后不斷降低,而占主導位置的則是擴散效應聚集區要素和產業,它將對原有聚集區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直接影響,進而全面優化聚集規模,全面提升地區產業結構水平。
三、公路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的效益分析
(一)對區域直接效益的量化分析
基于經濟學角度進行分析,一個區域向外輸出勞務和產品的能力決定著其經濟發展水平,而交通設備是產品供應和勞務輸出的主要運輸載體,在區域運輸成本低于生產成本的情況下,交通運輸應運而生,區域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運輸與區位優勢共同促進。公路交通具有明顯的優勢,不僅有較強的通行能力,而且有較快的運輸速度,有效保障了經濟規模的擴大,促進了市場經濟的開放與協作,進一步帶動了沿線區域經濟的發展。公路事業的發展對經濟發展起到刺激作用,而區域經濟發展對公路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公路建設緊密聯系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它們相互作用,都對國民經濟的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在這種積極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效益就是直接投入效益,主要指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投資建設項目極大刺激了區域內相關產業和部門生產,進而使經濟效益得到大幅增長,通過交通直接投資轉化為社會需求的模式為主要擴散途徑,通過市場機制向相關產業間接投資轉化,最終體現為區域國民經濟增長。
(二)調整區域產業結構的分析
公路交通是帶動社會經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的基礎建設,交通運輸系統的發展狀態與區域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形成之間存有著密切的聯系。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公路經濟體系會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調整區域產業結構的方面,其導向作用比較明顯。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可以增加客運、貨運的流量,擴大不同區域的市場交流,同時也擴大了物流交換規模。尤其是其它運輸模式的聯合運營,加快了運輸行業的發展步伐。公路網的完善,提升了原有自然、人文資源的價值,也促使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區域沿線各種相關產業,如鮮活農副產品、加工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等也隨著公路運輸行業的發展得到了快速發展,縮短了運輸的距離和運輸的時間。調整產業組織形態,建立和公路運輸、產業密集分布相關聯的新型產業結構。
(三)區域間接效益影響的量化分析
間接效益是指在完成公路建設以后,為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公路建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其特點是高投資、長周期、強間接性等,這些都會對其沿線和附近區域的經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所以說,從客觀上公路建設具備了經濟性產出、非經濟性產出的效益,兩者間是存在相互性的。在區域間接效益影響量化的分析中,要確定區域經濟得發展指標。因為交通運輸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關系非常密切,在多方位、多層次上兩者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并且可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選則公路間接效益量化的分析指標時,需要以影響產出的因素為主,對國民生產總值等指標進行精確的計算,并且遵循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等實際情況,將經濟主體,如職工、部門等消費行為的所有指標進行推算,最終形成區域的總需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公路建設是基礎保障,發揮的作用也極其重要。加強公路建設在推動區域就業和增加區域經濟收入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居民經濟收入水平逐漸提升后,也可以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所以,各級政府部門只有不斷加強區域的公路建設,才能夠使當地居民收入增加,進一步促進各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偉.高速公路建設對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研究[J].北方經貿,2016,07:67-68.
[2]張俊嶺.公路基礎建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6,08:66-67.
[3]王波.公路建設對區域經濟的影響[J].經貿實踐,2016,0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