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文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一年之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創新要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在30多年前,就有一批科技工作者在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建設默默付出,隨著時光流逝,他們幾乎被歷史遺忘,但經過30年歲月的驗證,表現出他們對于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敏感和執著,有著超越常人的前瞻性和奉獻精神。5月23日,由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主導,遼寧省創新方法研究會承擔的“我國TRIZ研究早期發展歷史探究”項目課題在沈陽啟動,一樁樁鮮為人知的創新工作開展情況拂去歷史塵埃,首次被大眾所了解。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同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隨后,政府部門的科研機構、企業的科研機構、大學的科研機構、地方科研機構都相繼建立。可以說,中國國家的創新發展是和新中國的成長同步的。但是由于社會發展的局限性和各個階段發展的側重點不同,2000年“十五”計劃《綱要》才首次提出“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謝燮正、徐明澤和魏相為代表的一大批遼寧省的專家和學者,就將前蘇聯原汁原味經典的創新方法(TRIZ)引入國內,在我國率先開始了創新方法體系的研究。沒有人意識到,在30多年之后,正是以這項研究為代表的創新方法,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達數十億元,在310家企業引入創新方法之后,共申請專利4689項,獲專利授權2983項,解決企業技術難題與生產中實際存在的管理問題4000多個。
東北大學魏相和徐明澤1985年在翻譯“TRIZ之父”——根里奇·阿奇舒勒的代表作《創造是精確的科學》一書的基礎上,編寫了《發明程序大綱》,同時謝燮正編寫的《技術發明學》一書也介紹了TRIZ的部分核心理論。這兩本在北京現代管理學院發現的內部教學資料,被認為是我國創新方法研究的開山之作。
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S. Altshuler)1926年出生于前蘇聯北部城市塔什干(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1944年2月自愿從軍,加入了蘇聯衛國戰爭的行列。他從小就開始搞發明創造。第一次獲得發明專利是在他17歲的時候,到1950年時,他的發明已經超過了10項,其中最大的一項發明就是密閉式保溫潛水服。
1946—1948年,阿奇舒勒開始主要研究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他在研究了大量的世界范圍的專利后,依賴人類發明活動的結果,提出了不同的發明辦法,即發明從對問題的分析以找出矛盾而產生的。研究了20萬項專利后,阿奇舒勒得出結論,有1500對技術矛盾可以通過運用基本原理而相對容易地解決。
1956年,阿奇舒勒和沙佩羅合寫的文章《發明創造心理學》在《心理學問題》雜志上發表了。對研究創造性心理過程的科學家來說,這篇文章無疑像一枚重磅炸彈。直到那時,蘇聯和其他國家的心理學家還都在認為,發明是由偶然頓悟產生的——來源于突然產生的思想火花。
阿奇舒勒對于發明留下了經典的話語:“你可以等待100年獲得頓悟,也可以利用這些原理用15分鐘解決問題。”
1969年,阿奇舒勒出版了他的新作《發明大全》。在這本書中,他給讀者提供了40個發明原理——第一套解決復雜問題的完整創新法則。
1970年在阿塞拜疆的巴庫市設立了青年發明家學校,該學校在1971年改成了阿塞拜疆發明創新社會學院,是世界上的第一個TRIZ學習中心。之后在很多的城市設立了發明創新學校,科技創新社會學院,這樣的學校在80年代的時候超過了500所。
80年代中期前,該理論對其他國家保密,80年代中期,隨一批科學家移居美國等西方國家,逐漸把該理論介紹給世界產品開發領域,對該領域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與西方發達國家比較,中國創新方法研究和系統推進起步較晚,人才相對短缺。創新方法最初的工作是總結國內已有經驗,引進俄羅斯、美國、德國等國創新方法專家、翻譯經典論著,并編制適合不同需求的教材、案例和科普讀物。
在20世紀80年代,謝燮正、徐明澤、魏相、劉武、羅玲玲、于占元等專家學者以科技工作者敏銳的目光,捕捉到了當時被蘇聯極度看中的創新方法體系,出版了一系列包括TRIZ在內的創新方法理論書籍和應用教材,在各類企業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訓和推廣,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引領了我國第一波創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廣熱潮。時任遼寧省科協主席的趙惠田,也親自主編了《發明創造技法》一書,大力推廣創新方法在國內的應用。毫無疑問,他們正是那個時期中國創新道路的先行者和探路者。
本次由東北大學團隊擔綱研究的“我國TRIZ研究早期發展歷史探究”項目課題,以大量的史實資料、親歷者回顧,通過文字報告和影像紀錄片的方式,保留那段中國創新啟程的寶貴歷史,向世人展現新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奉獻與擔當。當日的啟動會議上,趙惠田、魏相、劉武、羅玲玲等當年的親歷者都齊聚會場,暢談往事。創新方法研究會秘書長周元、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發展研究處處長徐華參加了當天會議并對這項工作給予肯定和支持。
在舉國上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今天,創新方法正又一次形成研究熱潮,在中國企業推廣應用。中國科協從2008年開始,充分發揮全國學會、地方科協、企業科協的組織優勢和人才優勢,致力于以TRIZ理論為代表的創新方法在企業一線的推廣普及工作。10年共培訓了企業科技人員超過20萬名,協助企業申請國家專利1000多項,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今年12月,將在天津舉行第二屆全國企業創新方法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