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he+Yang+Yuna+Zhong+Matthew+Ritchey+Mark+Cobain+Cathleen+Gillespie+Robert+Merritt+Yuling+Hong+Mary+G.+George+Barbara+A+Bowman
1 前言
心血管疾病每年在美國導致近80萬人死亡,并造成大約3 200億美元的花費。研究已經識別出若干可變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吸煙、高膽固醇、糖尿病以及超重和肥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發生率的不同對美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人種、社會經濟和地區上出現持續差異起著重要作用。
為有助于心血管疾病預防和管理,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幾種多變量預測模型,以個體心血管危險因素概況為基礎,預測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這些模型中的大多數都是估算在某個時間段(如未來10年),個體罹患冠心病和中風的絕對風險。但是,預測的絕對風險是個流行病學概念,普通大眾可能難以理解。因此,用這些絕對風險來激勵大眾改變生活方式或者堅持推薦的治療措施,其作用可能比較有限。而且,使用絕對風險也可能對罹患心血管疾病提供一種錯誤的確定性,尤其是在年輕人中。因為年輕人的實際年齡可能會掩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吸煙和不加控制的高血壓長期作用所帶來的影響。
2008年,“Framingham心臟研究”項目引進了心臟年齡這一概念,即基于心血管危險因素概況預測個體心血管系統的年齡。心臟年齡和實際年齡的比較是展示個體罹患心血管疾病事件風險的另外一種方法,它也為個體心血管健康提供了相關信息。但是如果僅僅用10年危險評分來評估風險,這些信息還不甚明晰。這種方法可以便于風險溝通并激勵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采取有利于心臟健康的生活方式,去堅持醫生推薦的治療方案。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項研究評估過全人群的心臟年齡,也沒有考查過美國成年人在心臟年齡上的差異。本研究使用了2011年和2013年美國行為危險因素監測系統(BRFSS)的數據,對心臟年齡進行了全國性的預測,確定了心臟年齡和實際年齡的差別,考查了美國30~74歲的成年人中,其心臟年齡在種族、社會人口和地區上顯現的差異。
2 方法
BRFSS調查以州為基礎,采用隨機撥打電話號碼方式開展電話調查。該調查采用多階段抽樣設計,在年滿18周歲以上且為非社會福利機構收容人口的美國公民中,遴選出各州樣本。而心血管疾病專項調查模塊則在奇數年份中進行。有關BRFSS的調查方法可以登陸http://www.cdc.gov/brfss網址查閱。調查研究整合了2011年和2013年美國50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的BRFSS加權數據,以期獲得較穩定的估算數值。2年的聯合應答率中位數分別為49.7%和45.9%。在981 660名參與者中,有403 135名(41%)被排除;其中包括234 936位年齡小于30歲或75歲及以上的參與者,這主要是為了滿足心臟年齡計算的推薦年齡范圍。被排除的還包括74 834位在基線調查中自報具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風的患者,也包括2 929名孕婦以及90 409名缺失血壓預測協變量的參與者。最終被納入分析的樣本量為578 525名。
為了估算心臟年齡,調查使用特定性別實驗Framingham危險評分(FRS)來估計BRFSS參與者在未來10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調查需要使用以下自述特征:年齡、當前吸煙狀況、高血壓降壓藥使用、糖尿病及BMI指數。此外,由于非實驗的FRS需要收縮壓數據,而BRFSS數據沒有測量參與者的收縮壓,調查則采用了既往發表過的收縮壓值估算方法。即利用美國2007—2012年的國家衛生與營養監測調查(NHANES)數據,采用4種性別和高血壓狀態特定的多變量線型回歸模型來預測收縮壓的值。這些NHANES來源的參數再被用于BRFSS參與者的可比變量中,以此推測每個人的收縮壓。利用收縮壓的預測值計算出參與者的FRS值后,再將這些FRS值轉換成相應的心臟年齡預測值。心臟年齡預測值的上限被設定為100歲。
調查同時計算出每位參與者的實際年齡、預測心臟年齡、預測心臟年齡與實際年齡差值(被稱為心臟老化年齡)的標化年齡加權平均值,以及發病率和95%可信區間。參與者心臟老化年齡大于或等于5歲的現患率按照不同的年齡組、人種/民族、教育水平和家庭年收入及州分別計算出。其中年齡組別分為:30~39歲、40~49歲、50~59歲、60~74歲;人種/民族分為白人組(非西班牙裔白人)、黑人組(非西班牙裔黑人)、西班牙裔和其他;教育水平則分為低于高中組、高中組和高于高中組;家庭年收入分為低于35 000美元組和不低于35 000美元組。調查使用多變量線性回歸模型,按照年齡、教育水平和家庭年收入來估算心臟老化年齡不同在種族上的差異。在統計軟件中采用針對復雜抽樣設計的模塊進行數據分析。
3 結果
在236 101名男性和342 424名女性中,平均加權實際年齡分別為47.8歲和47.9歲。相對應的預測心臟年齡和心臟老化年齡男性為55.6歲和7.8歲,女性為53.3歲和5.4歲(表1)。男性中,黑人預測心臟年齡最高(58.7歲),其次為西班牙裔(55.7歲),之后是白人(55.3歲)和其他(54.7)。女性中相對應的數值為58.9歲、53.5歲、52.5歲和52.3歲。心臟老化年齡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同時隨著教育和家庭收入升高而降低??傮w而言,大約6 910萬(43.7%)的30~74歲間的美國成年人心臟老化年齡大于或等于5歲。心臟老化年齡大于或等于5歲的現患率在男性中為48.8%,在女性中為38.5%。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黑人的發病率均高于白人,并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也隨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的上升而降低(表1)。
在男性中,黑人與白人調整后的心臟老化年齡差為2.7歲,西班牙裔和白人之間為-1.2歲,黑人和西班牙裔之間為3.8歲(表3)。女性相對應的結果分別為5.3歲、-1.6歲和7.0歲。預測心臟年齡在黑人與白人間的差異隨年齡、教育和家庭收入的增加而趨于增大,但西班牙裔與白人之間這種差異則隨之趨于減?。ū?)。黑人與西班牙裔相比,預測心臟老化年齡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但是隨著教育和家庭收入增加而降低。
在各州中,猶他州年齡標化的心臟老化值最低,男性為5.8歲,女性為2.8歲;密蘇里州最高,男性為10.1歲,女性為9.1歲(表3)。對心臟老化年齡大于或等于5歲的現患率從性別和州進行分析后,發現得出與前面相似的地區分布特征(表3)。
4 評論與結論
美國30~74歲的成年人中,他們的預測心臟年齡要大大高于實際年齡。如果我們選擇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在理想范圍內(不吸煙、收縮壓處于小于等于120 mmHg的正常范圍,BMI小于25,無糖尿?。?,那么平均而言,男性預測心臟年齡要高出實際年齡7.8歲,而女性則高出5.4歲。1/2男性和2/5女性預測心臟年齡大于或等于5歲。本研究發現的心臟老化年齡高現患率這一結果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那些研究發現,只有較小比例的美國成年人達到心血管健康的理想指標。
比較年輕人,男性的預測心臟老化年齡要高于女性。例如,30~39歲男性的預測心臟平均年齡要比實際年齡大3.8歲,而同年齡組的女性則為-0.3歲。這種差異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如男性心臟病首次發作的平均實際年齡比女性小7歲(65歲對應71.8歲)。除60~74歲年齡組外,其他各年齡組中男性心臟老化年齡均高于女性;60~74歲年齡組的女性心臟老化年齡則超過了男性。
本研究分析揭示預測心臟年齡存在較大的種族/民族差異,相比其他種族,黑人預測心臟年齡明顯較高。數據按照年齡、教育和家庭收入調整后,黑人男性的心臟老化年齡要比白人或西班牙裔高3歲,而女性則高5或7歲。黑人預測心臟年齡較高這一結果可能反映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在人種上持續存在的差異,如黑人具有較高的高血壓患病率。
預測心臟年齡在各州也有很大差別。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西弗吉尼亞、阿拉巴馬和肯塔基等5個州的男性年齡標化預測心臟老化年齡最高,大于或等于9.7歲;59.0%的男性心臟老化年齡超過或等于5歲。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阿拉巴馬、阿肯色和西弗吉尼亞5個州的女性年齡標化預測心臟年齡最高,大于或等于8歲;48.9%的女性心臟老化年齡超過或等于5歲。
但本研究結果至少也存在6個方面局限性。首先,估算心臟年齡采用的是模型估算出的收縮壓,而非實際測量值,但是在10年心血管疾病的FRS風險值上,采用估算收縮壓均值的BRFSS參與者與采用實際測量的NHANES參與者結果幾乎完全一致。其次,利用非實驗的FRS值估算出的心臟年齡可能要高于基于實驗的FRS風險值估算出的心臟年齡。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預測模型預測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可能不盡相同。這些不同的模型包括使用其他隊列數據建立起來的模型,這些數據解釋了危險因素在心血管疾病風險影響上的種族差異,有些模型采用的數據也合并了其他心血管風險因素,如缺乏體育鍛煉。因此,對本報告的預測心臟年齡值應該謹慎解讀。第三,本研究利用BRFSS參與者自報的BMI指數和糖尿病診斷情況來估算心臟年齡。BRFSS調查參與者自報的BMI指數值往往偏低,這種情況均被較好地記錄,這可能會導致一些參與者的心臟年齡被低估。但是研究發現,在BRFSS及本調查的數據中,參與者自述的糖尿病狀況與實際診斷的糖尿病卻高度一致。第四,BRFSS沒有收集參與者心臟衰竭或外周動脈疾病的自述狀況,所以分析中無法排除罹患這些疾病的參與者。第五,在州內也可能存在心臟老化年齡的地區差異。但是由于州內的縣級樣本量過小,本研究則無法充分評估這些差異。最后,FRS使用的是一套經過遴選產生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來預測心血管疾病的罹患情況。改變生活方式,如減少鈉的攝入、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健康飲食等在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FRS計算心臟年齡中卻沒有包含這些因素。
研究顯示,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或堅持實施推薦的治療方法來管控具體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則可以預防或延緩75%以上的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發生。美國在全國范圍內推出了一個“百萬心臟行動”,旨在通過采取社區預防和臨床預防策略,改善護理質量和提高護理可及性,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該計劃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關注ABCS,其中A表示在適當的時候使用阿司匹林,B表示控制血壓,C表示膽固醇管理,S代表戒煙。除了管理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和降低心血管疾病在人種和地區上的差異外,ABCS策略取得更大成就,對“百萬心臟行動”能否實現其目標至關重要。該行動旨在5年內預防100萬次的心臟病發作、中風及其他心血管病相關事件。
雖然臨床醫生還是應該使用傳統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如10年心血管疾病風險值,告知公眾有關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和管理情況。但是心臟年齡可能是向個體傳播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有效方法,而且也能激發個體采取行動改善健康。有一項研究比較了使用絕對心血管疾病風險值與使用心臟年齡對參與者風險認知和改變生活方式意愿的影響,該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心臟年齡來傳遞風險信息帶來的風險認知明顯更高,而且在情感上給心血管疾病風險水平更高的參與者帶來的影響更大。一項隨機干預試驗研究發現,經過1年的干預,使用心臟年齡比使用絕對風險值能夠更大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心臟年齡前者減少了1.5年,后者減少了0.3年。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對降低心臟老化年齡產生深刻的影響。例如,1名50歲的男性吸煙者,其收縮壓為140 mmHg,且高血壓沒有得到治療,無糖尿病,BMI指數30。這名男性的預測心臟年齡為72歲(而情況類似的女性是74歲)。戒煙1年心臟年齡就可以減少14年(女性為15年),僅將血壓降到120 mmHg就可減少6年(女性為10年)。如果根除這2項風險因素,那么心臟年齡就可能減少19年(女性為23年)。在全人群范圍,使用預測心臟年齡也許是向公眾溝通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有效方法。這個方法也能識別需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地區和人群,并促使人們在州、縣和社區層面采取行動。
考慮到美國存在心臟年齡增高的巨大負擔,且30~74歲美國成年人的心臟年齡也存在人種、社會人口和地區上的差異。使用心臟年齡則便于風險溝通,能夠激發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去采取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遵循醫生推薦的治療干預方案,最終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而且,對于那些心血管疾病風險大但防控效果差的地區,使用心臟年齡則可以支持他們的公共衛生工作,支持社區實施能夠提高心臟健康生活方式可及性的政策項目。
關鍵點:
① 心血管疾病(心臟病和中風)是美國死亡的首要原因。
② 人們可以通過計算他們的10年危險評分算出在未來10年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危險。
③ 另一種更簡單的知曉罹患心臟病和中風危險的方法是計算心臟年齡。心臟年齡是基于血壓、體重、吸煙、糖尿病狀況的心血管預測年齡。對比心臟年齡和心臟的實際年齡可以知道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是什么。心臟年齡和心臟實際年齡越接近,危險就越低。
④ 這是第一個計算美國30~74歲成年人心臟年齡的全國性研究。采用“Framingham心臟研究”的信息以及美國各州收集的數據,該研究估計,平均而言,美國男性的心臟年齡比實際年齡大8歲,而美國女性則大5歲。
⑤ 約6 900萬(43.7%)美國成年人的心臟年齡比實際年齡大5歲或者更多。在猶他州,男性和女性的心臟年齡和實際年齡的平均差異最低(分別為5.8歲和2.8歲),在密西西比州最高(分別為10.1歲和9.1歲),而且相比其他種族/民族而言,非西班牙裔黑人中更高。
⑥ 如果人們管理或控制他們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超過3/4的心臟病和中風可以避免或延緩。
⑦ 醫生和他們的病人可以計算心臟年齡,并討論制定計劃以降低基于心臟年齡的心臟病和中風危險。( http://www.cdc.gov/heartdisease/heartage.htm)結論及公共衛生意義:美國30~74歲的成年人其預測心臟年齡明顯高于他們的實際年齡。對預測心臟年齡的使用可以:① 便于風險溝通,激勵更多的人采納有利于心臟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遵循醫生推薦的臨床干預方案。② 激勵社區執行相關項目和政策,促進居民心血管健康。
致謝
感謝來自各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BRFSS協調員,感謝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慢性病預防和健康促進中心人口衛生處調查運作組。
翻譯:宋彥
審校:洪玉玲 楊全和 蔡穎
原文出自《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第64卷第34期
Http://www.cdc.gov/mmwr/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