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生+++潘澤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與推進,新疆作為絲綢之路核心區,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及外交關系越來越密切,其中與新疆經貿往來最密切的國家即為哈薩克斯坦。自1992年我國與哈薩克斯坦建交以來,經過20多年的努力,兩國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及經濟交流均呈現積極樂觀態度。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建立在具有豐富自然資源的的霍爾果斯口岸,是由中國和哈國共同創立的封閉式自由合作貿易中心,對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的經貿往來合作發揮著橋頭堡作用。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建立,從地理位置上選在了新疆與哈薩克斯坦邊界地區,對于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發展及兩國的穩定和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并為中哈兩國自由貿易發展奠定基礎。但是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作為一種在經濟潮流中出現的新鮮事物,它具有不同于經濟特區和傳統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區的獨特運行模式,現有的法律制度并未完全符合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發展模式。本文以經濟法學為視角,為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發展提出新的思路與要求。
一、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發展歷程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建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哈兩國實際上提出建立一個在邊境地帶跨境開發的經濟區域最早可以追溯于哈薩克斯坦剛成立不久。在20世紀90年代,哈薩克斯坦就已明確表示期望共同合作、建立共同的自由貿易區。隨著21世紀兩國的交流合作機會逐漸增多,霍爾果斯口岸邊境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也逐漸提上了日程,2003年新疆政府與哈薩克斯坦政府共同商議簽訂《建立中哈邊境合作中心的協議》,協議的簽訂標志著我國與哈薩克斯坦就邊境貿易口岸正式開放,并向全世界展示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經濟友好往來的政治局面,同時也打破了中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經貿往來的貿易壁壘,更加便利雙方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互鑒。2005年,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投入建設軌道,同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上海召開,與會期間,兩國政府簽訂了《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管理活動的協定》,以促進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順利運行。同時,中國政府就霍爾果斯合作中心的性質、定位及一些制度政策優惠在批復文件中進行明確批復。
道路對于經濟發展及貿易暢通的作用不可比擬,精—伊—霍鐵路的運行及隨后哈薩克斯坦與霍爾果斯的專項鐵路的建成,使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成為中國與中亞國家進行貿易來往歷史上最便利的通道之一,被稱為“黃金口岸”的霍爾果斯口岸,在兩國政府的努力以及制度的推動作用下于2011年正式啟動。霍爾果斯口岸的發展也逐漸由原先的單一模式發展為“一區三園”模式,在管理模式上實行統一規劃管理,有利于口岸的集中化管理與運營。在正式實行至今,霍爾果斯口岸為貿易往來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環境,同時對兩國文化的交流也創造了交流基地,助推新疆旅游業及文化產業的發展。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進,新疆作為絲綢之路核心區,一方面口岸的設立對向中亞國家宣傳新疆的政治、宗教、文化及教育方式真正達到一體化形式,同時對新疆的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創造了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經濟分析法學與中哈跨境經濟合作的耦合
1.分析方法的耦合。中哈兩國跨境經濟合作由來已久,良好的制度保障是促進中哈兩國經濟交往、制度交流的重要載體,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是法律和經濟的完美結合體。經濟分析法學的三種基本分析方法:成本收益分析、均衡分析以及財富最大化分析方法。基于分析發現,經濟分析法學的三種分析方法與中哈兩國跨境經濟合作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及相似性。(1)從成本收益分析角度,中哈兩國政府間的法律制度安排在滿足交易安全有序的前提下主要是為減少交易時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經濟效率。有效且公平的產權制度及政治制度是中哈兩國長期合作的基礎。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自建立開發研究以來,法制建設也不斷完善,經過長達10年時間,雙方在制度建設方面會晤達成一致協議,相互配合對方相關部門的行動,因此,對于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需要中哈兩國互相合作建立具有一定層次、多方位的制度設計,形成有限的資源在立法、執法、司法等方面合理配置,營造中哈兩國互利共贏的局面。(2)任何事物的發展均離不開均衡關系的協調,法律制度的供求均衡在霍爾果斯合作中心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存在。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正式在以政府為代表的“看得見的手”與市場之間的博弈過程中不斷尋求均衡點,即體現國家意志力的縱向制衡,同時發揮市場的主觀能動性。(3)財富最大化分析方法在經濟分析法學學科中被廣泛適用,在體現公平正義的前提下,強調效率的最大化,波斯納在結合理性分析的情況下,表明效率是法律最基本的三個可實現的價值之一。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設立宗旨即通過合理利用本區域內資源,達到資源最優化配置,從而實現財富最大化。
2.學理工具的契合。在經濟分析法學中,“理性經濟人”是所有論證的前提條件,即要求經濟人在分析問題時首先要保持理性的態度和心理。在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法制建立同樣是理性人經濟最大化者,制度發揮最大作用的同時,注重經濟財富的高效實現,促進中哈兩國合作共贏發展。一方面法學與經濟學完美結合,各自發揮其制度優勢及學科特色,為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發展提供新的思維模式。另一方面利用經濟學不同方向,從制度經濟學,產權經濟學角度定性定量分析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存在的問題,期望從法律政策角度為中哈兩國經濟發展及政治合作保駕護航。
3.發展趨勢的融合。各學科相互交融,交叉分析已經是目前在學科發展中不可逆轉的趨勢。經濟分析法學與經濟學的完美結合不僅解決了經濟學中一些棘手的問題,明文的法律規定也使經濟人實現財富最大化有了制度保障。經濟分析法學涉及的領域已經從法學延伸到各個部門法中,如稅法、經濟法、財稅法等領域中,法律制度在經濟學分析變量中充當著內發變量的角色,屬于可控變量。與此同時,對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各種政治法律等制度問題,經濟分析法學即可發揮學科優勢,綜合考慮,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是解決各種制度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在建立運行過程中所涉及的主體較多,從國籍上區分即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但從實際具體投入的個人行為主體來說,法律關系十分復雜,所涉及問題的領域也十分廣泛。因此,大多數學者將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制度問題歸類于國際經濟法之列,并在考慮霍爾果斯國際邊境的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國際環境的制度規定,在制度保障范圍內充分發揮制度優勢,有效進行資源配置,中哈兩國共同實現互利共贏局面。
三、完善中哈跨境經濟合作中心的法律建議
1.制定出臺《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法律指南》。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對新疆經濟發展及對外開放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舉足輕重,但是隨著合作中心的快速發展,也暴露出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如霍爾果斯口岸管理委員會的權力并未真正實現,失權、越權問題日益凸現。合作中心是中哈兩國進行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如果沒有法律制度的保障,任何經濟貿易活動及雙方的長期合作均不會持久,中哈霍爾果斯國際合作合作中心也不例外。但從目前雙方進行管轄的現狀來看,雖然有共同簽訂的《管理協定》,但實際上雙方在進行管轄時更多的遵循本國國內法,對合作中心的共同管轄帶來了諸多不便。因此,制定出臺《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法律指南》是當前中哈兩國對合作口岸更加便利化管理,對《管理協定》中存在的模棱兩可的不詳細的問題可以進行規范化、制度化,推動合作中心立法協同,更好的促進合作中心的平穩運行,同時為當事人提供法律依據。
2.縮小哈國與我國法律環境的差異性。哈薩克斯坦與中國具有相似的民族習慣與文化背景,同時其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發展歷程也較為相似,均為社會主義國家。在20世紀末期經濟制度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模式,進行改革開放,注重發展經濟及文化教育。此外,哈薩克斯坦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包括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多個民族,與新疆的民族組成鑲嵌,其民族的宗教信仰及文化傳播、風俗習慣與中國新疆的少數民族生活習慣相一致。基于此,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在運行過程中合作更加離不開法律制度的支持,可通過結合與中亞國家進行貿易合作實際情況,借鑒其他典型案例,逐漸縮小哈薩克斯坦與我國法律環境等的差異性。
3.創新發展模式,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價值與形成政治友好局面,打破了之前貿易往來不便利瓶頸,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因此創新發展模式顯得尤為重要。中哈霍爾果斯國際合作中心在人才培養方面,可通過與高校聯合培養,建立聯合培養基地,有針對性的培養專項人才,如專業從事貿易領域的法律人才、翻譯人才等,合作中心可以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解決“就業難”問題。除了依托高等院校學生,與科研院所及專業領域大家同樣會為中哈更好的合作添磚加瓦。[基金項目:新疆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科研及實踐創新計劃項目《格雷欣法則與其逆法則轉換機制建模及其應用》,編號:XJUFE2016KO57;新疆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資助,項目名稱:“一帶一路”下新疆傳統地毯產業出口貿易政策法律保障研究,項目編號:XJUFE2016K019。]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