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大學英語》一直是作者所在高職院校大部分非英語專業學生所用教材。本文通過采用坎寧沃茨的教材評價對照表為主要分析方法,對此套教材進行了靜態分析,希望能對想要采用此套教材的教師和學生有所助益。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英語》 教材分析
隨著國際一體化的不斷深入,英語作為國際間交流的主要通用語言之一,它的重要性也日趨突出。作為非母語國家,我國人們對于英語的習得主要是通過在學校環境里的系統學習,因此教材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必須得到重視。《新時代大學英語》是筆者所在的學院目前使用了大學英語教材之一。因為使用這套教材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大學英語的時間為一年,只能學此套書的第一、第二冊,因此本文也僅對《新時代大學英語》中的前兩冊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高職大學英語教材的選擇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國內外針對教材分析與評價的體系和模型有許多,麥克多諾和肖的教材評估模型、坎寧沃茨的教材評價對照表、布瑞恩和坎德林的教材評估指南是影響最為廣泛的三種。本文主要采用了坎寧沃茨的教材評價對照表為主要分析方法,對《新時代大學英語》(以后簡稱為《新時代》)這套教材中的設計與組織、語言內容等方面進行了靜態分析。
一、《新時代》的設計與組織
《新時代》以主題來設計和組織單元,是典型的主體單元排列結構。但是這套教材在文章及主題的選取上,并未完全按照循序漸進的順序。譬如第一單元的文章相較于第二單元總是難一些,學生在剛接觸這套書的時候容易產生畏難情緒。
二、《新時代》的語言內容
筆者對《新時代》大學英語第一、二冊的語篇及語言知識中的詞匯、語法、及五種語言技能的培養進行了統計及分析。
1. 教材的語篇分析。
(1)教材的課文題材及體裁選擇。《新時代》第一、二冊共32篇文章,其中最多的是關于人生哲理類的文章,共13篇。家庭(社會)生活類文章8篇,教育、未來、飲食文化、節日起源以及神話傳說類文章各2篇,科學技術類文章1篇。體裁以記敘文為主,兼有少量的議論文、說明文、散文及神話傳說。
(2)語言材料的輸入量。
《新時代》以主題為中心設計單元內容,并輔助以相關練習,以便增加與主題相關的詞匯的練習。但是聽說部分的主題和課文主題并不是同一主題,也沒有必然關聯,這就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不連貫的現象。同時《新時代》第二冊相較于第一冊在話題的內容上有所擴展延伸,但是體裁相對較為單一。
2.教材語言知識分析。
(1)詞匯。《新時代》第一冊共計詞匯6978個。第二冊共計詞匯8064個。每冊教材課文后面均列出了單詞的音標、詞性及中文釋義,并使用符號對超綱詞匯進行標記,新單詞在課文中亦標注為彩色。課本后的附錄中讀雖然所有生詞按照字母順序列出,卻沒有標注發音及釋義。但是《新時代》詞匯練習方式較多,學生通過練習,可以對所學詞匯有一定的復習及掌握。
(2)語法。《新時代》教材中的語法項目主要集中在第一冊每個單元中的Grammar部分,每個單元的Grammar講解一個或幾個重點語法項目。語法練習設計有單選題、填空、改錯、改寫、翻譯等題型,形式豐富,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操練。同時,語法編排系統,且語法內容的編排由淺入深,相關練習與所講語法扣合緊密,有利于學生建構較為完整的語法知識體系。
3.教材中對五種語言技能的培養。
(1)聽。《新時代》中第一、二冊聽力材料主要是針對《基本要求》中的能聽懂日常交際中的英文對話和陳述,包含了介紹、問候、感謝等等主題。通過《學生用書》及《學習指導與同步測試》中聽力練習部分,為學生提供了選擇題、復合式聽寫、判斷正誤等練習方式。學生通過這些練習,可以從不同角度鍛煉聽力的能力,但是仍偏重于對聽力結果的“測試”。
(2)說。《新時代》中的說包括兩個部分:《學生用書》中的Learn to Communicate,旨在通過給出的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方方面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素材,增加師生以及生生互動,并更好地了解本單元主題知識;而Listening and Speaking,則依據此部分每單元主題,提供常用的對話或表達方式,要求學生加以練習;同時設定相關任務,要求學生進行口語訓練,使學生做到邊學,邊練、邊用。
《新時代》口語練習中有復讀句子或對話,以及根據聽力材料回答問題,此為控制性練習,結合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較差的特點,這些練習還是非常適合的。同時也提供了根據圖片自由討論或者編寫對話進行交際等練習,或者設定好場景和角色,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等練習,這些半控制或非控制性練習,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口語活動的練習,提高其學習熱情,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3)讀。《新時代》更多注重于教師的指導作用,通過對課本中語篇的學習,使學生實現對詞匯、句型以及語法等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課后的Exercise中主要編排了三種類型的問題:1)判斷正誤;2)回答問題填空。此兩者均側重于對材料表面信息、事實內容的理解;3)選擇最佳答案。要求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層次的思維加工。
(4)寫。《新時代》寫作教學在第二冊中主要體現為應用文寫作。每單元設定一個或幾個應用文寫作項目,通過提供重點句型及范文,使學生了解本單元的寫作項目,并通過填空、仿寫、回信等練習,鞏固學習成果。
(5)譯。《新時代》學生用書中Text及After-class Reading后均附有翻譯練習。通過這些翻譯練習,學生可以對所學的詞匯、句型及語法知識進行一定的操練,實現鞏固和掌握的效果。
三、小結
從以上對《新時代》教材的統計與分析,不難看出此套教材以語言學習與教學的理論作為其編寫依據,符合了《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同時按照主體教學模式進行編寫,通過學習資源培養了學生掌握五種語言技能的能力,發展了其跨文化交際意識及學習策略;了解了文化異同,發展了健全人格,增強了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并且通過設計一些活動,增加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建立了較為適合語言學習的和諧課堂氛圍。但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亦發現,《新時代》教材仍主要是強化了語篇閱讀的功能,而對于語言的真實性和實效性尚有欠缺。
參考文獻:
[1]Breen,M.P.&Candlin,C.N.1987.Which material? A consumers and Designers Guide[A].In L.E.Sheldn(Ed.),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Problems in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C].London: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British Council.
[2]McDonough,J.&Shaw,C.1993.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M].Cambridge and Mass:Blackwell.
[3]Cunningsworth,A.2002.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陳明珠.教材之于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A].大學英語教學論文集[C].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
[5]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基金項目】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等學校英語系列教材對比及應用研究”(項目編號:CGW15007)。
作者簡介:盛婧(1982-),女,威海職業學院基礎課教學部,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