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悅+趙蕊+鄭淞月
[摘 要] 會計作為企業管理的一種手段與工具,在服務于經濟事項的同時,它也是社會經濟關系發展到一定時期的重要產物,深深的依附于經濟環境。可以說,經濟環境的變化深刻的影響著會計——會計行業基本準則、會計科目設置、核算整體流程、會計職能目標等方方面面,因此,對經濟環境與會計存在的相互作用關系進行細致研究,有利于正確把握會計的發展脈絡與方向,從而指導管理者更好的運用會計行為服務經營發展。為了盡快完善我國會計相關制度,更好的服務于經濟建設,需要從我國宏觀經濟環境和企業微觀經濟環境兩個方面進行整體把握與引導會計行為。
[關鍵詞] 經濟環境;會計核算;會計職能;影響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8-0152-02
一、經濟環境的含義
會計經濟環境是指構成企業的生存與經營發展的整體社會經濟狀況和國家相關經濟政策。經濟環境具體包括宏觀環境的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水平和微觀環境的企業管理體制等,可以說涉及到國家、市場、企業等多個經濟領域。經濟是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也是影響會計發展的重要因素。具體講,國家履行經濟管理職能時通過國家經濟政策,調控國家宏觀經濟結構,實施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指導方針,對企業經營環境產生重要影響,并繼而對企業會計產生影響。
二、宏觀經濟環境對會計行業的影響
(一)經濟體制與會計
一個國家的經濟體制是指這個國家發展過程中采取的經濟形勢,主要是產權方面的所有制、經濟的宏觀調控方式、經濟發展類型、企業單位的經濟發展形式等各方面要素的共同組成。在不同的經濟體制影響下,往往會形成不同的企業會計目標,在企業管理方式、具體會計相關規范、監督制約模式等方面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趙睿智(2016)分析了經濟環境與會計理論、會計準則等方面的相互聯系,認為各國會計準則的產生和發展也都與經濟體制有關[1]。對于我國,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是我國基本的經濟體制,在此體制下公有制比重較大、地位較高,會計的職能與宗旨更多關注于會計服務的服務性,強調會計對社會發展的宏觀經濟效益,著力推動國有企業資本的有效、有序利用。可以說,會計的發展和所處的經濟體制存在密切相關性,當前世界范圍內存在競爭型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幾種不同的經濟發展體制,在不同體制下,如何合理確定會計目標、制定會計規范、做好會計制約監督,顯得特別重要。因此,研究會計的發展與變化,必須要認真研究會計面對的經濟體制,把握整體的經濟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理解會計內涵、制定會計實施方案、通悟會計實質,最大程度發揮會計在促進企業資源配置、提高企業效能方面的作用。
在傳統計劃經濟環境下,企業的所有權與企業的經營權往往整合在一起、合二為一,企業的統收統支有政府推進,企業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經濟單位,往往具有嚴重的行政色彩,可以視為政府的附屬部門。在此經濟環境中,會計一般承擔著代替地方政府行使對企業監督制約的作用,各種相關財務工作的重要目標是維護政府相關利益,企業會計的行為規范一般要受制于政府把控,相關的會計制度、相關法規與政策、會計基本處理程序與方法都由政府統一制定,企業的自主選擇權不是很突出。在市場經濟中,政府的干預程度逐步降低,產品價格逐步由政府統一制定轉向市場供求關系自發決定,在增大企業經濟業務相關風險性的同時,也擴大了企業的自主權。
(二)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與會計
從經濟發展水平上來看,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會計發展的主要環境因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社會經濟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社會對會計的基本要求也逐步提高。梁利紅(2011)認為經濟環境的變化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會計的核算內容[2],向美英(2016)也認為會計體系深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3]。一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對會計的認識就更加科學化、專業化,會計的重要性也就更加凸顯出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水平的逐步深入,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也在不斷向前推進,而且踐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建設思路,經濟的發展也在促進會計的改變,會計體制、法律法規、會計高素質專業人才都需要進一步提升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進而切實發揮會計的監督與管理職能。
會計的產生與落腳都在經濟活動中,它依存于經濟活動又服務于經濟活動。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環境的改變,使得會計的生存土壤與服務對象也發生了變化,會計的業務范圍不僅僅是傳統的出納、承包與聯營兼并等傳統業務,已大量擴展到投資參謀、或有事項、市場非貨幣交易和企業關聯方交易等新興內容,經濟業務領域的擴展也促使了新舊會計理論的交替發展,以及會計核算方式的變化。
當今正處于高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對利益關聯企業的各種信息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企業的知識資本和企業知識創新能力的相關信息要求同樣越來越高。目標企業的財務報告不僅要準確、合理的反映本企業的資本、負債等財務資源情況,同時也要滿足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相關信息需求。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已經慢慢由傳統的核算型會計蛻變為管理核算型企業會計,會計在企業決策階段、風險控制階段和市場分析等方面參與度越來越高。
針對我國的會計發展狀況,隨著經濟的發展,現階段我國的會計特別是有關準則制定、實施需要重新審視改善。市場化的企業經營競爭環境會加速高科技技術的崛起與傳播,提高技術的轉化效率,但是也給市場和企業帶來更高的不確定性,企業間的商務往來和頻繁的跨國交易需要設置統一的會計語言,但是我國傳統的會計準則與國際化的準則還有明顯的不同,因此針對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如何直面這種變化帶來的國際化挑戰、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特征,設置適用性強的會計準則、會計處理流程十分重要。
三、微觀經濟環境對會計行業的影響——企業管理體制與會計
企業管理體制是指國家在統一管理企業時所采取的各種相關管理制度及管理方式的統稱。企業的所有制性質、所在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體制一般決定了企業管理體制。管理體制往往在企業的理財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它直接影響著企業微觀理財環境的整體狀況,決定企業的理財領域與視野。蒙軒(2016)分析了會計所處的環境對會計本身發展的相關影響,一般來講,凡企業管理制度完備,則會計管理水平就高,會計信息的揭示就及時,信息反饋就迅速,會計管理參與經營管理決策的作用就能充分發揮[4]。
會計實質上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與經濟信息管理系統密切相關的經營控制方面的一種管理活動,在企業的發展中發揮的作用無可替代。但是,由于管理體制存在一些漏洞,會計往往存在信息失真這一普遍性問題,并且這種問題在近期被進一步放大,對最大化發揮會計管理控制相關職能、維持正常的經濟經營秩序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是在提醒我們要注重企業管理體制的優化與創新。針對我國現行的會計核算體系沒有有效反映相關經濟運營情況這一現狀,在以后會計發展中必須在立足企業實際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會計核算體系所需要的具體核算科目,使得企業的發展情況能夠通過不同科目準確表達出來。
四、提升我國會計行業水平的啟示
我國會計的發展水平與國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人們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態,加上現在社會體制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使會計工作人員弄虛作假,會計假賬導致了我國目前會計信息失真,使人們對會計的誠信產生了懷疑。為了盡快完善我國會計相關制度、更好的服務于經濟建設,需要從我國宏觀經濟環境和企業微觀經濟環境兩個方面進行整體把握與引導。
從企業外部經濟環境方面來說,首先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盡快提升我國的生產力水平、加快經濟建設的步伐。因為會計環境與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性,會計往往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升而發展。其次,國家相關管理部門要合理適度的運用宏觀調控,減少對會計粗暴性的直接過度行政干預,在國有企業中要完成政府從管企業到管資本的身份轉變。當然,政府機構還是要發揮在經濟建設中自己的特有職能,維護整個市場的交易發展秩序,有效的綜合運用行政指導、法律治理等協調企業之間、行業之間、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更多地運用價格、稅收、匯率等經濟杠桿來調節經濟運行。在合理發揮自己職能的基礎上,著重加強有關經濟立法與執法、監督制約等反面的管理,為會計工作的開展提供較為穩定、公平、成熟有效的經濟環境。
從內部經濟環境方面來說,要切實完善企業內部的管理機制,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教育,提高會計從業人員整體專業素質。因為對一個企業來說,企業會計人員素質往往直接作用于企業會計行為并直接關乎會計管理工作的效果,可以說會計人員素質對提升企業的會計業務水準、發揮會計基本職能有著重大作用。會計在經濟不斷發展的浪潮中也必須要不斷深化與發展,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意識與敬業精神,不斷進行經驗積累、加強個人職業道德修養,從而提高會計從業人員自身的職業判斷能力,這是解決會計信息失真、減少財務犯罪的重要一環。
總之,經濟環境對企業會計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如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正確引導會計相關事項的豐富與發展顯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趙睿智,于海洋.經濟環境對會計發展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6(1):129+132.
[2]梁利紅.談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的影響[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2):78-80.
[3]向美英.簡析當今社會環境對會計的影響[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4):205-206.
[4]蒙軒.會計環境對會計發展的影響與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60-62.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