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雄+魏如夢+代海濤
[摘 要] 近年來,為了提高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和成功率,各地政府、高校紛紛成立了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吉林市高校大學生對創業服務業的期望進行調研。創業服務業在對大學生創業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存在著大學生創業者缺乏創業相關知識和對相關法律法規了解不透徹、學校創業教育宣傳力度和效果不明顯等問題。高校應該構建多元化的創業教育體系,構建復合型的創業實踐體系,構建全方位的創業保障體系以及建立健全創業服務體系的評價體系,從而促進創業服務業更好的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 創業服務業;創業教育體系;創業實踐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8-0183-02
近年來,為了提高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和成功率,各地政府、高校紛紛成立了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為了了解吉林省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實施的有效性,我們以吉林市高校為例,開展了調研。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調查對象為東北電力大學、北華大學、吉林化工學院、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吉林醫藥學院等五所高校在校大學生。調查中,實發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59份,問卷的有效率為88.25%,調研結果如下:
一、調查結果分析
(一)樣本性別
在本次調查回收的有效問卷中,男性占總體比例的55.13%,女性占總體比例的44.87%。
(二)年級情況
在調查樣本中,大一、大二、大三占據主要部分。其中,大一占總體比例的26.68%,大二人數最多,達到總體比例的27.80%,大三為25.19%,大四為16.23%。研一、研二、研三占總體比例的最少,分別為1,68%、0.56%、1.87%。
(三)學歷情況
在調查樣本中,本科生最多,占總體樣本的83.02%,專科次之,占11.19%,碩士占4.85%,博士最少,僅占總體比例的11.19%。
(四)專業情況
在調查樣本中,理工類最多,占總體比例的49.07%,經濟管理類占29.29%,人文社科類占2.43%,醫學類占5.04%,農學類占5.04%,教育類最少,占總體比例的2.43%,其他專業占6.72%。
(五)學習成績情況
在調查樣本中,無掛科現象,多次獲得各類獎學金人數最多,占總體比例的43.28%,無掛科現象,沒有獲得各類獎學金占30.22%,有少量掛科現象占15,67%,有多門掛科現象占2.805%,不想透露信息或其他占8.02%。
(六)大學生創業數量的認識情況
在調查樣本中,認為現在創業大學生的數量一般的大學生最多,占總體比例的37.13%,認為數量為少數的占25.00%,認為數量多的占18.84%,認為數量非常少的占7.84%,認為數量很多的占6.53%,不清楚的占4.66%。
(七)資金來源情況
在調查樣本中,大多數學生資金來源主要為合資,占總體比例的33.21%,大學生貸款占31.72%,家庭來源占30.78%,其他占4.29%。
(八)創業意愿情況
在調查樣本中,正在創業的占7.09%,正在為創業而積極準備的占12.69%,不一定、視機會而定的占44.78%,沒有創業計劃的占24.07%,還沒有考慮過的占11.38%。
(九)創業的主要障礙情況
資金實力不足,沒有經濟基礎占總體比例的59.33%,沒有較好的創業項目,沒有確定創業的方向占46.83%,沒有較好的創業團隊一起協作占39.07%,不了解創業的相關政策,不知道具體的程序占37.87%,覺得創業困難太大,不想冒險的占26.12%,其他占1.49%。
(十)創業目的情況
在本次調查中,挑戰自我,實現自我的人數最多,占總體比例的47.20%,緩解就業壓力的占8.96%,賺錢的占27.80%,體驗人生的占15.11%,其他的占0.93%。
(十一)選擇創業領域情況
在調查的樣本中,選擇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較小的行業占總體比例的31.90%,選擇與自身專業相結合的領域占23.88%,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人數最多,占總體比例的43.28%,其他占0.93%。
(十二)對相關培訓機構期望的情況
在調查樣本中,需要相關培訓機構的引領和支持的人數最多,占總體比例的50.75%,很需要的占38.25%,不需要的占11.01%。
二、大學生創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大學生創業者缺乏創業相關知識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在校大學生創業者普遍缺乏創業的相關基礎知識,對于創辦企業應該如何選項、辦理哪些手續、到哪些相關部門進行登記注冊,都知之甚少。
(二)大學生創業者對相關法律法規了解不透徹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大學生創業者對相關的創業法律、法規,以及國家的相關政策缺乏深入的了解,有創業欲望,甚至已經創業的大學生對創業所必需具備的相關法律與政策知識較為匱乏。目前,各高校在創業知識培訓上也往往忽略了相關政策法規知識的傳遞,更多地強調創業技能培訓。
(三)學校創業教育宣傳力度和效果不明顯
目前,高校創業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各高校都開設了如創業管理等相關課程,但缺乏系統化、程序化,而且各高校在創業培訓上更注重短期效益,如參加創業大賽,取得了什么獎項,而在項目落地方面缺乏后續扶持政策與管理方案,往往使大學生創業更多體現在比賽上,真正落地的項目少之又少。
三、建議
(一)構建多元化的創業教育體系endprint
首先,高校應該打造一套完整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一些能夠開闊視野激發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提高創業基本技能的課程,也可開設一些極具發展前景和市場所需要的課程,使大學生可以全面了解市場的發展情況。在課程安排上,側重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因為大學生創業必定是一項團體活動,它需要系統的管理方法以及經濟運行流程,并且在注冊之后也需要依法前進。在教學方法上,要運用啟發性、互動性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而不是單純的口授教學。
其次,這套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僅要包括創業的相關理論知識,更應該包含創業實踐,應該更多地邀請創業者進入課堂,講述創業的經歷與感受。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樹立和培養創業理念,另一方面可以指導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有利于開啟大學生的思維,可以直接而快捷地幫助大學生了解基本的創業知識,掌握創業的基本技能,形成科學的創業結構。
最后,高校可以定期組織開展各種創業競賽、創業研究、創業大賽等活動,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判斷力、組織力、前瞻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不斷發現和彌補學生自主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使其創業風險降到最低。
(二)構建復合型的創業實踐體系
依托科技創新平臺鼓勵大學生發揮專業優勢,創業與專業學習緊密結合,學以致用,有利于鍛煉和提高大學生的觀察力、辨別力、決策力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對市場經濟環境的認知,激發大學生挖掘自身潛能,為適應未來的社會競爭積累更多的知識和經驗,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精神。以學生創業社團為載體,以志愿者社會實踐為紐帶,豐富創業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的創業品質。積極引導、幫助大學生社團如大學生創業協會、大學生KAB創業俱樂部開展市場調研等社會實踐活動,并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內涵,拓展社會實踐的領域,使大學生能更廣泛地參與到各種創業實踐活動中來。
(三)構建全方位的創業保障體系
1.完善創業支持保障機制
完善創業保障機制是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有效措施。高校應該與工商、稅務等部門緊密聯系,從大學生的創業需要出發,對創業者最關心的相關問題,如開創企業的手續辦理、商標注冊、知識產權轉化、稅務登記等方面的問題做好咨詢、培訓、輔導答疑工作。有條件的高校應該和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設立一站式服務機構,簡化大學生創業手續。
2.提供創業激勵保障機制
為了提高大學生創業積極性,政府應該設立創業激勵保障機制。例如,為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實施優先落戶政策,為大學生創辦企業簡化審批手續,為大學生創業企業提供稅收優惠等。對于外來創業大學生應該給予與本地居民同等的“市民待遇”,設立創業激勵基金,促進知識資本向生產力轉化。
(四)建立健全創業服務體系的評價體系
由于我國的創業教育尚處在起步階段,沒有完善的運行機制,創業服務體系缺乏相應的反饋和評價機制。評價體系是完善創業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環節,創業服務體系有沒有作用、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了作用可以通過評價體系進行印證和修正。評價體系是對創業服務體系目標完成狀況的價值判斷過程,是檢驗創業服務體系取得的成就和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的評價評估體系應該主要圍繞評價方法、評價方式的選擇、評價標準的制定、評價操作系統的設計、實施評價和對評價結果做出反應等幾個方面構建,應該根據創業服務工作的目標,制訂評價內容體系,依據評價內容體系制訂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而使評價內容具體為可量化的評價指標,保證評價的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張顏.工科類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實效性研究[J].才智,2005(4).
[2]李紅亮.高校大學生對創業服務體系需求的調查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6(6).
[責任編輯:高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