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
摘 要 為了了解大學生焦慮情況,對12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 985,211高校大學生的焦慮水平要低于其他高校的大學生;大學生焦慮的總體水平處于中等偏下,主要焦慮來自就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的焦慮水平高于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文科類專業的大學生的焦慮水平要高于理工科類專業的大學生;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進行訪談,分析原因。
關鍵詞 大學生 焦慮 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7.081
An Empirical Study of Anxie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HUANG Ji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nxiety of college students, 1200 college students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ound: 985211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level is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college students; the overall level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xiety in the medium, mainly from the Employment anxiety; from rural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leve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udents from city; liberal arts majors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leve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interviews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empirical research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此次研究的對象為湖北省在讀大學生,由于考慮到學校批次、本專科、武漢市內外等諸多因素,我們采用分層抽樣的原則,并結合實施的可行性,抽取了13所學校調查,我們采用隨機分發和滾雪球相結合的原則分發問卷,一共分發13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00份,有效回收率為92.3%。
1.2 方法
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設計調查問卷,隨后通過四次試測,逐步完善形成最終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有三個維度:學業、就業、人際交往,每個維度的理論中值為18(6€?=18),每人得分的理論中值為54(18€?=54)。克隆巴赫系數為0.862,Bartlett 球形度檢驗P值小于0.001,說明有比較高的信度和效度。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2 研究結果
2.1 大學生焦慮的總體狀況
由圖1可以看出,總得分大于理論中值54的占43.0%,而得分在72和90之間的占4%,即有4%的人處于高焦慮狀態。
根據表1的結果分析可以得知,在學業,就業,人際交往三個維度上,只有在“就業”這個維度上平均分18.32高于理論均值18;并且,在三個維度上的焦慮程度而言,由高到低是:“就業”的焦慮高于“學業”的焦慮,“學業”的焦慮高于“人際交往”的焦慮。
2.2 大學生焦慮狀況與所在學校批次的關系
由表2可知,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985、211高校的大學生焦慮水平都是低于其他批次的。整體而言,各個批次的大學生都是在“學業”和“就業”這兩個維度焦慮程度較高,其中普通一本的大學生在“學業”這個維度上焦慮最大,二本的大學生在“就業”這個維度上焦慮最大。
2.3 大學生焦慮狀況與城鄉戶籍的關系
由表3和對數據做顯著性分析檢驗可得知:本次調查對象中,有424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和772個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總體上看,大學生焦慮水平會因戶籍所在地不同而有所不同(p<0.01)。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焦慮水平(M=52.14, SD=10.852)顯著高于來自城市的大學生焦慮水平(M=50.37,SD=11.009)。主要是因為其在“就業”上存在這種顯著差異,而在“學業”與“人際交往”上差異并不顯著: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在“就業”方面(M=18.68,SD=4.423)的焦慮顯著高于來自城市大學生在此方面的焦慮水平(M=17.70,SD=4.678)。
簡而言之,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焦慮在就業維度上的水平要高于來自城市的大學生。
2.4 大學生焦慮與專業類別的關系
由表4得知:本次調查對象中,有文科生514人,理工科生589人,藝術體育類學生90人。對數據進行顯著性分析后發現,文科生和理工科生的大學生焦慮水平有顯著性差異(p<0.01),讀文科的大學生焦慮水平(M=52.81, SD=10.556)顯著高于讀理科的大學生焦慮水平(M=50.52,SD=11.392)。主要是因為其在“就業”和“學業”這兩個維度上存在這種顯著差異,而“人際交往”這個維度上差異并不顯著。
簡而言之,理工科生的焦慮水平顯著低于文科生,特別在“學業”與“就業”兩個維度上表現明顯,并且在“學業”這個維度上,文科生的焦慮水平還要高于藝術體育類學生的焦慮水平。endprint
3 研究分析
3.1 不同學校層次的學生焦慮水平明顯差異的原因分析
調查顯示,985和211學校的學生無論在學業、就業還是人際交往方面,焦慮水平比其他批次的學生低。其中,在學業方面,普通一本的學生焦慮水平最高,在就業方面,普通二本的學生焦慮水平最高。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可能是社會用人市場對不同批次的大學生給予不同的態度與工作待遇,高層次學校的學生熱切被需求,低層次學校的學生自我否定承受巨大的焦慮,普通二本的學生感受到的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最大,因此就業焦慮水平最高。
3.2 不同戶籍的學生焦慮水平明顯差異的原因分析
問卷調查分析得出,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方面的焦慮程度更深,在對部分學生進行訪談后發現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農村大學生擇業預期過高,導致其就業困難。農村大學生經過一段大學生活后,他們千方百計地想在城市生活與工作,甚至寧可在城市中失業,也不愿回農村去工作去創業,有很多大學生表示其不愿意再回到家鄉去工作。這種落后的就業觀念本身就有局限性,想憑借不多的競爭優勢,在求職大軍中掙扎,無疑中將增加就業難度;(2)農村教育比較落后,教育資源比較缺乏,整體上來說綜合素質比城市大學生的素質低一點,所以競爭力不強;(3)社會資源少,社會關系網弱。現在要找到一份好工作,“關系”“人情”“背景”很有用,而農村的大學生沒有這樣的關系可利用。而像有的戶籍在城市的大學生就表示,“找一個工作不難,家里還是有點關系的”;(4)就業成本的增加,影響了農村大學生的求職過程。比如信息搜集費、個人營銷費、參加招聘會的各項費用等等,農村大學生上大學本來就已經使家庭負擔增大了,這些就業費用更增加了他們的負擔,為此,很多大學生只能選擇就近的招聘會或者校園招聘會,可選擇的大學較少,失去的機會也就更多。
3.3 不同專業類別的學生焦慮水平明顯差異的原因分析
從我們的問卷可以分析出理工科生的焦慮水平顯著低于文科生的,特別在學業與就業兩個維度上表現明顯,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學業方面,大學的理科類別班級中基本上是沒有文科生的,而在很多文科班中有很多的理科生。而大學很多文科專業都是要學習高等數學、計算機數據庫等等。這些科目對文科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而理科生學習起來就比較輕松。而文科本身要學習的大多是繁重的理論、綜合性較強,比較抽象的知識,不容易掌握透徹。再加上文科學生本身也比較感性,因而更容易產生焦慮;(2)在就業方面,首先,高校畢業生專業供求結構不合理,文科生的供給比大大高于理工科生的供給比,而且文科的替代性很強,而理工科的專業性要強的多,因此,文科生的焦慮水平較高。其次是社會輿論的影響,過去流行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社會上重理輕文的風氣比較盛行,甚至有部分學校、老師和家長認為:優秀生就該學理科,只有理科很差的人才會進入文科班;理科是有知識含量的學科,任何人都能學好文科;理科生在一定程度被打上聰明、優秀的標簽。久而久之,文科生缺乏對自己的肯定與認可,認為自己的就業前景一定不如理工科的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