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和《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分別是美國20世紀小說家威廉·福克納和凱瑟琳·安·波特的優(yōu)秀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本文試對比分析兩部小說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塑造手法的異同,以探討作家創(chuàng)作手法的多樣性和藝術性。
【關鍵詞】艾米麗 韋瑟羅爾奶奶 人物形象 人物刻畫
《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以下簡稱《艾》)因其獨特的藝術手法和精巧的人物塑造代表了美國小說家威廉·??思{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以下簡稱《韋》)則是美國短篇小說家凱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說的典范。兩部作品都以精煉細膩的筆觸塑造了兩位女性悲劇人物形象。本文試對這兩位悲劇人物形象作一比照,并分析作家人物刻畫手法的異同。
一、人物形象解讀
從人物分類來看,艾米麗屬“圓形人物”,具有矛盾的雙重人格。一方面,艾米麗孤僻冷漠、頑固專橫、拒絕變革、思想僵化。在強勢的父權和貴族勢力的淫威下,艾米麗成為舊制度、舊觀念的受害者和犧牲品。為維護這些傳統(tǒng),她拒絕納稅和郵政服務,放棄與外界交流,放棄追求自己的幸福。另一方面,艾米麗勇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追求自由,充滿了反叛精神。父親的死使艾米麗獲得自由,開始大膽地追求愛情,“每逢禮拜天下午他們乘著漂亮的輕便馬車弛過”。然而世俗的壓力和隨之而來的愛情幻滅徹底擊垮了這個作為“紀念碑”和“傳統(tǒng)的化身”的南方淑女,并最終導致了她畸變的心理和扭曲的人格—她毒死荷默,以一種極端、扭曲和恐怖的反抗形式為愛情結局。柔美的玫瑰還未綻放,就只能換上鏗鏘,悲情結尾。
韋瑟羅爾奶奶體現出“扁平人物”的特征,個性鮮明,是個聰明能干、倔強勤勞、樸實剛毅的南方傳統(tǒng)老婦人形象。她坎坷一生,先后經歷戀人遺棄、丈夫早逝、女兒夭折等多重打擊,依然努力成為賢妻良母。即使在病榻上,韋瑟羅爾奶奶放不下的還是自己積勞一生所操持的家。韋瑟羅爾奶奶愛的始終是那個棄她而去的喬治,對他的想念“猶如從地獄里冒出來的一片煙云”。她一生虔誠,篤信上帝,期盼上帝在臨終前給予進入天堂的暗示,卻在無盡的遺憾與思念中走向死亡。
二、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塑造是指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包括其言行、性格、情感、思想)的具體描繪?!眱晌蛔骷彝ㄟ^多樣化的寫作手法刻畫了兩位栩栩如生、個性突出的女性人物形象。
1.意識流寫作手法。《艾》和《韋》兩部作品都運用了意識流這一現代主義寫作技巧,但二者各有側重。在《艾》中,作者??思{巧妙地運用了時間蒙太奇的手法,將艾米麗的不同階段的事件以特寫鏡頭的方式跳躍呈現于那座陰冷黑暗的舊宅內,這種手法使主人公的人生經歷并行交錯,如同電影片段般一一展示出來,凸顯了人物的立體感。
《韋》文著重通過內心獨白,將時而清醒、時而昏迷的老奶奶的回憶與現實巧妙地交織在一起,逐層展示人物的經歷、情感和性格。小說中老奶奶的意識活動共發(fā)生了七次,在這一連串跨時空的從淺層到深層的內心獨白中,始終串連著老奶奶的孩子、農活、家務、財產、遭遇,真實清晰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2.敘事形式。艾米麗這一悲劇人物得以成功塑造的載體,在于第一人稱復數“我們”這一獨特的敘事視角。敘述者“我們”代表全鎮(zhèn)的人們,他們作為旁觀者見證了艾米麗的人生:“我們把這家人一直看做一幅畫中的人物……”;“這就是我們最后一次看到荷默·伯隆”;“等我們再見到艾米麗小姐時,……”第一人稱視角的運用,使得艾米麗不同人生階段的外貌形象和主要活動的描寫直接、清晰、富有層次感,生動真實地揭示了艾米麗的形象變化和內心世界的情感波動。
《艾》文中時序倒錯的手法的運用可謂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全文充分運用倒敘和情節(jié)交錯設置伏筆、懸念,將過去和現在顛倒、交錯,融匯于一體。這一手法為小說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涂抹上一層神秘的色彩,揭示了主人公內心世界的無奈、糾結與斗爭,以及與外部世界的矛盾和抗爭,體現了人物的多元化和復雜性。
在《韋》這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理時間取代了物理時間,彌留之際的老婦人的思想活動自然地流淌,使讀者隨之一同體驗她的經歷和情感。波特成功地通過頻繁轉換視角的手法來反映人物飄忽不定的意識活動。在作品開頭,作者首先用第三人稱敘述老奶奶,接著以老奶奶的視角來敘述哈里醫(yī)生,其后敘述角度又轉為第三人稱來描寫哈里醫(yī)生。這種人稱和視角的頻繁轉換從不同角度生動刻畫了人物形象。
三、結語
《艾》和《韋》都不愧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精品?!栋肺闹τ谕獠康拿枥L,通過外貌、言語等特征來展示人物形象的矛盾性和復雜性;《韋》文則更多的透過人物的內心世界來揭示人物多側面的個性。總之,兩位作家精巧的人物刻畫手法都較好地烘托了作品的主題意蘊,增強了其審美效果,為讀者帶來了獨特的審美體驗。
參考文獻:
[1]黃源深.外國文學欣賞與批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