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東 計偉
摘要:伴隨著我國城鎮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的城市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國民社會環境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在城市建設規劃的過程中,現階段的重點目標就是要實現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將生態城市規劃融入現代城市規劃設計中,有利于促進城市建設的改變。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城鎮化進一步的深入發展以及創新貢獻力量。
關鍵詞:城市建設;發展理念;設計;理性思考
一、城市規劃的內涵
規劃作為城市發展的先行指引,其理念決定了城市戰略目標的前瞻性和世界性。前段時間,規劃部門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構建了一個總體規劃框架,提出了“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的新型城鄉空間格局、“青山綠水抱林盤,大城小鎮嵌田園”的田園城市圖景以及規劃建設“九化”原則。當前,全市上下正按規劃奮力推進戰略功能區、示范線建設以及土地綜合整治等重點工作,掀起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熱潮。可以設想,未來十幾年的跨越式發展建設將奠定成都這座特大中心城市的總體格局,決定以后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城市形態、風貌特色和生活品質。有如千年傳承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項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理念可能長久地造福于一座城市。而城市一旦建成再要修改,絕非朝夕之功,且要付出極大的經濟代價。
要想做好一個規劃設計,首要要知道什么是好的規劃設計,換句話說就是要提高關于規劃設計的敏感性和評估才能。許多年輕的設計師乃至有些長時間從事規劃設計工作的設計師,常常感到困惑的工作就是看不出一個計劃的好壞不知道怎樣評估,不知道從哪個視點切入進去分析和談論。
城市規劃終究規劃什么?關于這個問題一向都有不同的爭辯,一種很常規的誤解就是城市規劃是介于建筑規劃和城市規劃的中間范疇,就是把二維的規劃計劃立起來,也就是總平面規劃加3維形體,說得白一點就是規劃建筑。這種了解過于狹窄了,也有人以為城市規劃是規劃外部空間,這雖然比形狀規劃論前進一些,層次更高一些,可是仍是未能真實闡明城市規劃的本質。
場所解讀是設計師的基本功,一個好的規劃設計計劃一定是根植于基地的,而不是閉門造車的。可是場所解讀的工作卻常常被人疏忽,許多設計師在做規劃的時分,底子不去看現場,或許也不細心地去踏勘現場,上來就畫圖,并且常常上來就在電腦上畫圖。一方面訴苦項目平平,沒有什么特征;一方面卻很干凈利落地把有可能做出特征來的場所元素干掉,無視場所風貌和特質,特別是CAD畫圖更簡單把地勢簡單化處理。
建筑布局、方式、風格,界面,交通安排,美化系統,文脈維護,分期實施是規劃設計評標時需求討論的幾個技能層面的問題,這也是設計師要注意表達的幾個方面,特別是規劃的整體布局。關于規劃布局問題,要點在于次序的掌握。如在講到哈爾濱的招標項目時,任何計劃要看在什么當地,這是我們在規劃中需求分辯的。當這個區域有次序的時分,不要去搞亂,只需求融入,把本來的結構修補一下就能夠了;當這個當地沒有次序的時分,需求去建構次序的時分,這個時分能夠去建構。本來就存在次序,只需求發現它、認可它;本來的次序松散了,就要去把它整合好。
我們也常常能夠看到構圖很花哨的規劃計劃,比方一些很強硬的圓形構圖,這樣的構圖本身就是特別向心的,其實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體現。這樣的規劃設計往往顯得很自我,很難跟周圍的環境交融在一起。為此,有關城市建設專家以為,做規劃時首要要忘掉建筑師的自我體現欲,拋棄關于方式、構圖等特別激烈的尋求,而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研討區域現已有的結構和次序上,讓自己的計劃更好的融入到城市中去,努力創造調和一致的城市形象和環境,這樣才能夠規劃出一座契合當地前史、文明的頗具特征的城市來。
二、城市規劃建設原則
因為人類是城市發展主體,所以,城市規劃建設的合理布局將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為此,只有遵從和諧性建設原則,充分考慮人們方方面面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發揮城市作用,將城市逐漸打造成人們生活的載體;(2)人與自然的協調原則。即在當今社會發展背景下,“可持續發展觀”逐漸被提出,因“可持續發展觀”倡導對生態環境形成一定保護,所以在城市規劃建設工作實施過程中,應遵從“人與自然協調”的原則。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城市建設對當今生態環境的破壞,正確處理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兼顧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3)綜合性原則。即在城市規劃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多方因素的影響作用,包括生產要素、經濟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等等。只有遵從綜合性建設原則,才能為人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空間,達到可持續性城市發展目的。城市是人們生活的空間載體,只有保證城市規劃建設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為子孫后代創造良好的生活空間,滿足子孫后代生活需求,應強化對其的落實。
三、建筑設計與城市設計的關系
(一)在發展趨勢上的關系
我國在本世紀50年代左右,關于建筑結構和城市發展觀念開始有了轉變,開始朝著超大城市的建設開始發展,經過幾年的建設,我國相繼也出現了很多的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但是隨著社會化的進程和人們對于建筑功能的要求越來越多,慢慢的開始朝著多元化和多功能的建筑發展,比如現在的寫字樓,一般都集住宅和辦公以及娛樂休閑為一體,因為城市的功能強大了,相應的建筑功能也要跟上城市發展和人們實際生活購物及娛樂休閑的要求,也相應的改變了建筑設計賦予建筑原始的功能,不僅僅是簡單的辦公和居住功能,隨著社會的發展,建筑設計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城市的設計也朝著三維的方向發展,在土地資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之下,城市建設和設計逐漸開始向高空領域發展。
(二)在相互作用上的關系
城市設計不能取代建筑設計在城市環境建設中的作用。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的規模,和城市建設水平不同于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但也相互獨立,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城市設計的整體風格和發展規劃。
結語
總而言之,現代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在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推動下越來越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城市的生態建設的意義愈發突出。因此在具體的城市規劃與設計中要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從城市的交通、經濟、居住區以及人口容量和自然環境的保護方面實現對生態理念的落實,從而建設現代化的生態化城市。
參考文獻
[1]李金紅.城市住宅建筑設計改進和創新[J].吉林建筑設計,2004(03).
[2]曲劍波.淺談綠色生態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體現[J].廣東科技,2010(12).
[3]李衛東,張靜.城市居住環境與園林景觀淺析[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