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
1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
《紋樣設計學》秉承 “基于工作過程的崗位技能要求”的原則,員工角色化,將學習融入工作中,做中學、學中做,以紡織面料設計師設計紋樣為貫穿主線,設計以市場為導向、崗位技能要求為基礎,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工作能力。
1.1 虛擬真實工作環境,員工崗位化。項目“源自生產,高于生產”,與進入真實工作環境所接觸的實際工作任務具有一致性,根據學生從業所需知識、技能的整合,以對教學內容的序化,科學合理的設計學習性任務,符合紡織品設計領域相關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可持續發展性。
1.2 整個教學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行為導向教學模式。圍繞一個項目、多個任務實施進度展開。課程以實際工作任務為主線,將完成工作必須的相關理論知識構建與項目之中,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學會完成相應工作任務,訓練職業能力,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
1.3 多元化實踐活動,滿足不同技能能力 、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同的任務,采用不同的實踐活動,有實驗、市場調研、參加紡織服裝博覽會、企業參觀、頂崗實習、織物紋樣設計、紋樣二次設計。注重綜合實訓能力培養,與生產實踐零距離的運用能力培養。
1.4 “多元教師”參與教學。教師團隊中既有師德高尚、治學嚴謹,承擔國家及省教育研究或教學改革項目的教授專家,又有長期從事于生產一線的企業領導、高級工程師,還有執教能力強、教學效果良好、定崗掛職的優秀青年教師,教師、企業人員、學生三方共同確定項目任務,共同對產品進行評價。
2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反思傳統教學存在弊端的基礎上,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本著“項目驅動、任務導向、工學結合、能力培養”的原則,積極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進行改革,不斷改進與豐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完成項目教學的具體任務,寓學于樂。
2.1組建模擬紡織面料設計師的具體工作,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為了縮短學生在企業頂崗的適應期,保障學生頂崗學習的質量與效果,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項目安排,結合教學內容與任務實施,特安排學生進行職業角色化轉變,以一位紡織面料設計師的角色,針對不同時期的任務安排,在不同的教學場景中進行調查研究,完成其對紋樣的設計。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一方面改變了傳統上理論教學與實踐操練相脫離的狀況,真正實施課堂教學理倫與實踐一體化;另一方面為學生今后從事該崗位工作奠定基礎,實現教學生產零距離,達到實習就業無障礙。
2.2基于工作過程的模塊教學與任務驅動法。參考紡織面料設計師的具體任務,形成課程的驅動目標,整合課程內容成為具體執行任務,根據學生人數劃分小組,每個小組成立一個紋樣設計工作室,通過設計新產品,使學生熟練掌握紋樣設計中的知識,積累操作經驗,專業技能達到嫻熟程度,通過現場講解、實地操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3市場調研法?;诒菊n程緊密聯系市場的特殊性,為了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設計水平,感知各種流行信息,全面了解市場的發展狀況,把握紋樣設計的基本原則,實現無障礙就業,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帶領學生深入到不同類別的紡織服裝面料市場調查紡織服裝紋樣圖案,并將信息匯集課堂,展開討論,形成調研報告。
2.4 企業實景教學法。將教學內容轉化為任務,讓學生在完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項崗學習,體會真實的工作任務 ,使之加深對紋樣設計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帶回來,與教師共同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能。實現了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實現了教、學、做一體化,課堂與市場、教學與企業、內容與任務的一體化。
3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
本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十分注意運用現代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當然這些理念和方法的運用離不開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支持。這些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僅促進了教學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3.1多媒體技術手段的運用。本課程通過多媒體課件、各種紋樣圖案的圖片、音像視頻資料的展示,采用多媒體教學增加教學內容的信息量和提高直觀度,這使得學生可以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獲得更直接的圖文信息,把抽象呆板的理論內容變得生動活潑易于接受、樂于接受,提高了教學效果。
3.2微課的使用。本課程依托qq、微信等網絡技術手段制作了一個供學生遠程學習的“紋樣設計課程”——微課。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學習掌握情況有選擇地進行相應內容的學習,不受時空限制反復學習,直到學會為止。使得教、學方式更加自然。
4結語
教學方法的研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有充分的調研、科學的模式、精心的實踐、學校的支持。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教育工作者要不畏困難、不怕繁瑣、勇于實踐。《紋樣設計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任何畢業生到相關企業去工作,都會遇到圖案設計的問題,非?,F實,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盡最大努力搞好該課程開發,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為祖國培養出更多的高水平、技能型服裝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裝飾藝術設計[M].百花文藝出版社,李娜,2011.
[2]紡織品圖案設計創意數字化表現的實現[D].湯橡.山東大學2012.
[3]全顯色機織物混色原理及其應用研究[D].羅來麗.浙江理工大學2012.
[4]圖案設計的趣味性研究[J].饒維苗.美術教育研究.2013(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