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紅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嚴格遵守教學計劃,書寫好備課薄和聽課本,然后檢查學生練習、作業,再有針對性地與學生座談。我們欣喜地看到,廣大教師和學生主體的活動以及課堂內外的教學活動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教學的實效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依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
一、十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以語言實踐。
教師首先要切實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功能,從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做起,構建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動為中心(activity-centered)的新課堂。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學有所用,在語言實踐中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能力,激發學生樂學的興趣,思考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創新性,真正變英語教師(teacher)為英語教育工作者(educator)、教學組織者(organizer)、設計者(designer)和指導者(instructor)。牛津M3(Unit3的Reading)Lost civilizations的話題是“失去的文明”,通過對精讀課文的學習,學生對文章中Pompeii的了解,并從“Unfortunately, all the people were buried alive, and so was the city﹗”等句式中表現出作者對歷史名城的遭遇深表惋惜。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漸次提問:What was the city like 2000 years age?What happened to Pompeii in August AD79?引導學生深度思考:How was the buried city discovered?教師順勢引申,舉例并深入到“How did the author feel about the loss of Pompeii?”,完成了對學生愛護歷史文物的情感教育,并為學生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語言素材。教師利用這些素材,借助學生已有經驗,激發學生表達的興趣,促使綜合運用所學語言完成“四會”任務。
二、樹立大英語教學觀,關注學生的學習,培養反思型教師。
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不僅要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等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且要使英語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視不同的課本素材、學習任務等,靈活運用討論法、辯論法、表演法、探究性調查法和引申法。老師可就學習的話題、問題展開討論,學生發表意見,補充更新,整理匯總,互相提問。這種討論法有較大的操作性,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對問題提出不同看法,相互爭辯,調動各方的智慧和積極性,使思路處于激活狀態。筆者在教牛津英語English and its history的(Reading)時設計了一個話題:“Imagine youre traveling alone to England. How will you communicate with your English friends? And why?這類問題的回答因人而異,精彩紛呈。說using spoken English的理由很讓人歡喜,有的答using sign language等,也令人忍俊不禁。在回答What will happen to you when traveling alone?時,更是把課堂氣氛激活到高潮。
三、充分用足多媒體,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e時代,計算機和英語是兩大基礎學科,也是兩大工具學科,因此英語教學與計算機應用的整合是相得益彰、兩美兩贏之舉。我校各班都配有多媒體設備,加上校園網、ftp等的支持,充分用足網絡資源已是可能和必需。教師注意運用多媒體時要做好以下事情:(1)幫助學生掌握Internet的常用技巧;(2)推薦、介紹合適的英語學習網站,如中小學英語教研網、高中英語多媒體教室,中學英語合作網、英語貓、高中英語網、萬千英語族、英語之聲21stcentury online等等。(3)鼓勵使用網絡圖書館,適時完成研究性任務;(4)用好網絡交互性,增強口語交際水平和筆頭寫作能力。對于教師來說,通過網絡可以得到更多自我充電的機會,提高自身語言文化和信息技術素養,提高英語素質,主動構筑終身教育體系,促進英語教學向更高層次延伸拓展。
綜上,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全面關注學生知情意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牢記為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原則,整合多元學習方式,勇于實踐,積極反思;以教材為基礎,激活教材,開發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與時俱進,全方位地用好媒體資源;重視不同課型的模式教學,加強英語教學的實踐性,注意創設情景的實用性,重視寫作能力的培養;充分注重過程評價,同時拓展學用渠道。新課標指導下的有效教學方能顯效,新課標所倡導的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的目標就一定能達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