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學工作者都非常重視,并竭盡全力地為提高有效性而努力。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事倍功半。研究物理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要了解物理學科的本質特點,然后按照其學科特點及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安排教學。物理是一門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主要以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通過具體的實驗講述基礎的物理原理,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有趣物理現象,重視實驗安排的是否合理和精準,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否符合物理的學科特點,課程的安排及教學設計是否調理緊湊、循序漸進,有無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的其他因素。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很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年夜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久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象通過演示“三棱鏡分解白光”、“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欲望。再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一樣是電,通入不同的用電器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為今后的奮發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二、重視課本和解題要規范
現在有許多理科老師一味地注重題海戰術,認為只要題做得足夠多,學生對各種類型的題都有所涉略,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課本遠遠沒有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上課不用課本,學生課后不看課本,這實在是大錯特錯。課本是教育部專門組織的該學科的權威專家精心編排、認真研討、實踐檢驗過的最合適的教學用書,它對知識的傳授具有系統性、條理性,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所有的大綱、考綱都是據課本而定,所以說課本才是重中之重。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并養成習慣,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讓學生從閱讀課本中嘗到收獲和成功的喜悅,讓他們逐步感受到課本的富有和深刻,是其它任何參考資料都不能代替的。
作業書寫潦草、解題不規范也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有效性。有些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到位,但是考試的不了高分,究其原因就是書寫潦草和解題不規范。所以物理教學一定要給學生揭示出物理學解題有哪些不同于別的學科的地方,解題的規范步驟一定要讓學生牢記于心。
三、注重實驗教學
初中物理一門科學性的學科,每一個概念和紀律、公式,都是通過物理實驗得出。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在大量的觀察、實驗的基礎上,使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質的共同特征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課實驗中,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闡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施展,創造性的解放。只要條件允許,能做的實驗就盡量準備給學生動手做,使學生在動手做實驗方面得到很好的鍛煉。但是,如果教師過多指導,學生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如果教師若指導不到位,學生的探究和學習活動又會混亂無章,盲目無序,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我們在實驗教學上多花心思,認真探究最適合學生理解接受的實驗。
1、我們設計實驗要內容典型、立意明確、步驟清晰、儀器簡便、操作簡單、演示規范。能夠準確而有代表性地表現課堂所要展示的物理現象或原理。課本要求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在課前要反復地做幾遍,找出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排除干擾。例如:“摩擦起電”一節的實驗中空氣的濕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會對實驗的成敗起到很大的影響。例如碰到陰天、雨天,實驗的現象很不明顯甚至很可能失敗。在實驗前最好把毛皮、綢布、玻璃棒、橡膠棒、驗電器等實驗器材進行晾曬。
2、對于一些不易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或是物理過程可以利用課件形象生動地展現給學生看。比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運動,導體容易導電與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等都可以通過課件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在教學中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
四、注重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通過反饋信息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契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并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復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
五、注重師生的情感融合。
情感因素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情感肯定會成為課堂教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教育因素,當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帶有了某種情感色彩時,就常常使學生記憶的映象更強烈和鮮明。教學是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機統一,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學生獲得知識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掌握著對學生的知識信息的數量、時機、方式和消化,也對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習慣和興趣有關鍵性的影響和控制作用,把抽象的事物直觀化和具體化,使學習更輕松容易。但是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就不會有任何成效。
參考文獻:
[1]崔璨.初中物理單元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延邊大學,2016.
[2]梁業實.EEPO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