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興釗
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時事資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因此,為了強化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教師應當對此加以重視,并積極利用時事教學法,對社會上的一些有益資源進行挖掘和應用,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時事教學的意義
1、培養中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是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好時事資料,不但能豐富思品教學資源,還有助于學生把握時政熱點的價值,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1]。比如,在釣魚島問題上,某些國家歪曲釣魚島的歷史問題,嚴重侵犯了我國的領土主權。在教學中,可利用此類時事來讓學生認識到國家主權不容侵犯,應捍衛國家主權。又如,通過“天舟一號和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報道來增強初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增強思想品課教學生動性
一直以來,初中學生認為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枯燥、單調的課程,學習熱情和興趣不高,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2]。基于此,應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改革,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而時事教學就是一個創新,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時事政治資源越來越多,為思想品德課教學注入了諸多新內容,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教學的新鮮、生動、有趣。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時事教學的具體運用
1、課前預備時事資料
時事熱點資料的有效搜集是課前準備工作。在課堂教學前,教師應把教學內容事先告知學生,指導他們對即將講授的內容予以定位。然后,教師給每個學生分配具體任務,比如,通過互聯網查找時事的具體時間、內容等。在最初階段,可教授學生一些時事資料的搜集方法。資料的搜集極其重要,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良好開展,所以教師應結合學生情況合理布置任務。此外,還應進行科學分組,可把具體任務分派到每個人身上,如此學生就會更有針對性地搜集資料。讓學生有目的地準備學習素材,不但可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同時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2、展示并講解時事資料
在導入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對搜集到的時事資料的背景作簡單介紹,然后闡述該事件的具體過程,同時把自己所搜集的時事資料向其他同學展示。在此過程,教師可配合應用多媒體為學生創造一個展示平臺。如此能充分體現基于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此外,課堂上適當開展一些分小組競賽的活動,如此可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在此環節中,思想品德課教師應適時給予指導,認真聽學生講述,及時糾正錯誤,對有關內容要適時補充,讓時事政治事件越發豐富、更為翔實,如此為后續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3、利用時事熱點引入教學
課堂的導入環節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門藝術。導入環節沒有固定的形式和內容,完全依靠教師的發揮和教學內容的引導,在不同的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采取不同的引入方法。良好的開端對于接下來的學習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地將時事熱點話題帶入導入環節中,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提供可靠的保障。時事熱點的引入也是有很多方法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播放或者是新聞圖片播放等,同時也可以通過口頭敘述或者講故事等方式進行。通過有效的課堂導入進入接下來的教學,這樣的方式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課的樂趣,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4、引導學生主動討論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經過了小學六年的成長和教育,但生活閱歷仍然有限,對于很多的事物都不夠了解,或者認識不夠深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將一些時事內容融入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當中,有利于學生提升政治能力和認知能力。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對一些熱點話題進行討論,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強化對社會現象的認識,從而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號將一些有益的新聞內容剪貼在小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在課后進行閱讀,并在課堂上引導他們對這些新聞進行討論和分析。這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和了解國家的一些政策等方面均能產生良好的效果,也能幫助學生形成最為基礎的政治素養,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全面提升。
5、積極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一方面,對時事事件及學生搜集的時事資料開展小組討論是一個重要步驟。這需要教師把學生所搜集的材料進行有效篩選,提煉有效內容,進而提出相關問題指導學生去開展探討。探討結果可由小組組長向教師匯報,然后教師給予針對性點撥及評價。在指導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以便讓學生能夠正確、客觀地,用發展眼光去評價一件時事事件。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需要積極、全面地進行回答,并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
另一方面,學生在得到討論結論時,就他們對所學內容有了新的認識。因為是通過自身努力和小組合作得到的結論,更有利于他們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答中,即把學到的知識內化,這也是情感、價值升華的過程。同時,還能培養和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定期開展時事專題活動
教師在完成課堂知識講授后,可適當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時事專題活動,使學生在實際活動中深化所學知識理解,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比如,在每堂課上設計“10分鐘之熱點時事討論會”,要求學生搜集近期的熱點話題,同時在課堂上和其他同學分享及討論。而教師需要依照學生的熱點話題,引導他們用所學思想品德課知識進行合理的說明和解釋。如此,不但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及自主學習習慣,而且能讓學生加深對所學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
當前,對學生的時事教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促使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得到提升的關鍵。對此,教師需要格外重視,并在教學中積極利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實踐,引導學生多關注時事新聞和熱點話題,并且能以更加客觀的態度來看待社會事物,培養學生的親社會行為和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和良好的政治素養培養提供進一步的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