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梅
隨著國家對英語教育的重視,如今英語教學已經越來與普及,走進了城市、農村的課堂。普及化的同時也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特別是關于語法教學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英語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初中英語是承上啟下的一個關鍵環節,它是小學英語的承接和發展,也是高中英語的鋪墊,其影響不言而喻。
一、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問題根源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問題根源可以歸結于兩個方面,首先就是小學和初中教學的銜接過渡做得不好,英語基礎知識不夠牢固。小學的英語教學,只可以說是讓學生培養一個英語語感,學生更多的只是單純地記憶、背誦,由于學生的知識有限,認知水平也存在局限性,所以并沒有真正地去理解過。這就導致了初中英語教學的種種問題,一下子要讓學生接受整套語法知識這是比較困難的,基本上可以說是讓學生從頭學起。面對這樣一個新事物,如何教學就顯得尤其關鍵。語法教學通常就是給學生介紹英語中新的語法知識,了解新的語法結構。這種過程往往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身為老師,在教學前,應該自己首先對語法要有深刻的理解。在教學前,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英語水平,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保持三問狀態:反復思考這樣的講法學生能不能接受呢?是否可以理解呢?有哪個方面感覺還是解釋的特別清楚?這三問不僅可以讓老師了解自己的教學不足,也能促進老師本身教學能力的提升。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身為老師更要有這種思想,要反復借鑒、思考,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改善有很多種方法,比如可以借鑒其他優秀老師的講解,或者通過閱讀相關輔導書籍,自己總結出語法教學的第一步常常就是介紹新的語法知識。
語法問題的出現另一方面是與英語語法本身的特性有關。英語語法是隨著歲月的流逝,一點一點積累下來的固定使用的語法。這個年代與當時那個年代的表達存在很大的不同,思維方面的差異也不是一點點而已,可以說是非常巨大的。這就導致了這個語法知識具有一定的時代感,具有時代差異性。很多語法解釋也是非常抽象的,不好解釋,難免會比較無聊、枯燥和乏味,學生提不起興趣,老師單方面的教學難以產生共鳴,課堂氛圍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整個英語語法教學。
二、樹立英語語法正確教學概念,改善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對學習問題也是越來越重視。重視帶來的好處之一是促進了教育界的發展。什么東西都具有兩面性,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夾帶著許多危害。過度的“重視”讓社會彌漫著一股浮躁的風氣,急功近利,凡是都帶著目的性去完成。要切切實改變英語語法教學的窘境,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首先自己就應該樹立正確的英語教學概念。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存在許多問題,甚至部分老師對語法教學非常不重視。語法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說投入多,最后還不一定效果好。這個“投入”和“產出”之間的差異性,讓許多老師直接放棄或者一筆帶過語法教學,在教授語法時常常只講授與學生中考的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局限性。初中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時刻,課堂的時間是老師與學生接觸、進行交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學生獲取英語知識的關鍵途徑。教師充分認識到語法教學的重要性,樹立正確健康的英語教學概念是實現教學效果的基礎。
三、創設情境,使語法教學形象化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體驗和學習語言。學習語法的最終目的不應該只是關注語言的表面形式,而應使語言學習者能夠在特定的場合及情景中運用所學的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目的。在講授新的語言現象時,教師在真實的環境或設置模擬情景來開展語法教學(包括利用實物、圖片、對話、表演及多媒體手段等),能使語法教學更加形象化、直觀化、真實化和趣味化,更容易促進學生理解及運用語法規則。比如教授比較級時,老師出示姚明、周杰倫、多啦A夢、哈利波特、比爾蓋茨的圖片,讓學生用more…than, fewer…than,less…than這幾個關鍵詞造句,試著將自己和圖片中的人物進行比較。Eg. Bill Gates is richer than I. but I think I wil be richer than her someday.再比如教學過去進行時時,老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情景: Your English teachers ccup was broken yesterday. Do you know who did it?讓學生用I was doing … at this time yesterday.It wasnt me.However…was/were doing…,maybe he/she/they did it.來回答。學生挨個回答,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很快就能掌握過去進行時was/were+doing的用法。
四、融入語篇,加深理解運用
傳統的語法教學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從詞素、詞、短語到句子,把語法定位在句法層面上,沒有進入篇章層次,而且對有些現象往往不加說明。而將句子語法置于篇章層次教學中,能克服學生掌握了語法知識但卻不能寫出結構清晰、能表達作者意圖、實現交際目標的文章的弊病。具體地說,就是將某項語法技能放在語篇中的諸多語法群中加以選擇,流暢輸出,得以證實。如教師可設計一個話題,讓學生運用所學語法技能或對課文中的某一情景要求學生進行描述。這樣,新學的語法技能就能融合到眾多已學到的語法能力中去,并成為其要素之一。 如果老師能能在教學時把語法教學融入到語篇中,在閱讀文章時對文章中的語言現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然后再引導學生根據語境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又不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如在教學被動語態時,導入部分,教師給學生講述這樣一個故事:It was Childrens Day, Tom went fishing with his father. After a while,a small fish was caught.Then the fish was take home. The fish was put on the table. Tom looked at the poor fish. He didnt want to kill it. So the small fish was taken back into the river.But to their surprise,the small fish was caught by a big fish.生動有趣的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語法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只有轉變觀念,更新傳統的語法教學觀念,尋找到一種既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總結語言規律的能力的新式的語法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掌握語法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余敏.新課標下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探究[J].科技創新報,2009(06).
[2]杜俊桃.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新探[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