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繼剛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在未來社會里,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中如是說。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方法,方法得當就做得快,做得好,學習也一樣,我認為小學生學習語文應掌握如下方法,具備以下能力:
一、課前預習要充分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對學生學好語文至關重要。學生在學課文時,如果學生沒有預習或預習不充分,聽課就顯得非常被動,學生在課堂中既要聽教師的講解,又要做筆記,跟不上教師的進度,對教師所講的知識不知所云,就會手忙腳亂,課堂效率不高,在復習時更是費時費力。如果學生課前有準備,上課時就會心中有數,課堂記錄就會有重點,不會出現“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現象,學生思維跟著教師同步走,學生對教師啟發性問題的反應也快,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還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
怎樣預習呢?
1、讀。認真閱讀教材,至少兩遍。
2、標。標出文中的自然段,每自然段有幾句話。
3、圈。圈出文中出現的生字詞及拼音。
4、寫。寫出生字的拼音,大寫字母,在生字中圈出部首,寫出文中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多音字、形近字。通過查字典或借助工具書寫出課文生字的詞語,至少三個詞,其中一個詞需寫文中出現的詞語。
5、勾。勾出文中的好詞佳句,必要時寫寫自己的感受、批注。
6、畫。結合課后思考題,把不懂的地方畫起來,并做上記號。
預習應注意讓學生養成預習習慣,良好的預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堅持每學一篇課文前都要預習。為了讓預習落到實處,有時帶有強制性,教師每次要定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還需要家長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孩子在家認真預習。
二、課堂學習講實效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僅僅是授“魚”,授得再多,終會有用完的時候。而有了“漁”的本領,將會受益終生,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方法。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教給學生學法,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受到學習的愉悅,產生不斷嘗試、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生字學習,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引領學生學習生字的形、音、義及譴詞造句,教師適當的補充、引導;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讀、思、議、悟。課堂中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在讀中升華情感,讓學生充分的探討,小組間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上課要求學生學會做筆記,而且速度要快。能質疑,養成愛思考的好習慣,文中要求背誦的課文一定要求學生背誦,增加積累,能當堂課識記的字詞及古詩等盡量讓學生當堂識記。讓學生能舉一反三,能把所學知識用到閱讀、作文中去,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其他的問題,力爭每節課都讓學生學得有趣,學以致用。
三、課后復習要及時
復習時,教師不再布置學生多讀多寫,而要把復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如復習生字:“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記,難寫,應重點復習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復習就怎么復習,可以反復練,可以同桌合作聽寫,也可以出一份自測題。”復習要及時,如檢查學生的生字掌握情況,一般是當節課學完當堂課聽寫檢查,第二天再次聽寫檢查。
四、海量課外閱讀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朵朵小浪花,學生在學好課本基礎知識之上,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多讀書,讀好書,博覽群書能快捷有效地積累知識,能潛移默化地提高閱讀能力和語文的綜合能力。
讓學生愛上閱讀,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如多鼓勵班上愛看課外書的學生,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作用。又如開展看課外書比賽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閱讀能力的機會,交流讀書心得、講故事、寫作比賽等。
五、走進生活
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我們的生活五彩斑斕,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總能從中發現和獲得無限精彩的知識和素材,觸動思維靈感。所以學生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多參與家務勞動,在勞動中有所感有所悟,體會語文的樂趣。
學生學會了上述學習方法,實際上是形成了學生自學的能力,一旦學生具備自學語文的能力,他將對語文及其他學科產生深厚的興趣,有了求知欲,主動性強了,他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一個孩子的潛能是不可估量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