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俐
快樂的數學課堂是激發小學生潛能的重要場所,是從小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重要保障。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教學策略,構建快樂的數學課堂,使數學學習成為學生愉快的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讓學生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1探求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活躍課堂氣氛
新課標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符合學生求知行為發展過程。教師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吃透教材精神,掌握形象豐富的素材,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數學課上,各種形式的數學活動,孩子們有了“做”中學的多種形式和機會,在“做”中獲得認知、經驗,學得更成功、更有效。要創設條件,積極引導,讓學生都能獲得表現機會,注重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不同,精心設計提問和練習,布置彈性作業。教師把積極快樂的心態,帶到課堂中去,讓學生能感受到并主動參與課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好知識的基石。根據學生好動活潑的特點,在課堂上進行有助于教學的游戲。如對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可采用直觀演示,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圖形,積累表象,理解幾何圖形特征。
2注重營造合適的氛圍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一對矛盾的關系,要想緩解這種現象,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為學生創造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在課堂中始終保持微笑,用和藹的態度來影響學生,適當地講一些笑話來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快樂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其次,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適時地用暗示法來鼓勵學生進行提問,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最后,用語言來活躍課堂氛圍,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也可以稱之為一名優秀的演員,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利用自身的專業性來拓展教學活動,用自身的表演來激勵學生,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和愉悅性。例如,在元、角、分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始終保持和藹的態度,在開始時可以以一個小游戲來帶入課程的學習:“同學們,我們來玩猜硬幣的游戲好不好?”學生會興高采烈地回答“好。”教師可以將一元硬幣、五角硬幣以及二分硬幣拿給學生看,待學生充分認識之后,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將硬幣扔在地上,讓學生猜扔的哪一個。通過這種形式不僅達到了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還能讓學生對各個硬幣的特點有一個認識,從而方便本節課的展開。另外,通過引入游戲,創造了非常快樂的課堂,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對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感受成功,激勵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每一位學生都渴望成功,希望獲得同學的尊重、教師的喜愛、家長的肯定。成功能讓學生喜悅,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組織競賽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成功,提高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他人競賽和自我競賽相結合的形式,會讓優秀的學生通過“跳一跳,摘到果子”去探究更深層的知識,中等生通過努力不斷進步,向優秀生看齊,學困生也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從而讓所有學生都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4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和學生學習效果和課堂教學效率有著緊密聯系,生活化教學活動即重現生活畫面,啟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思維,在課堂活動中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合作、動手動腦的機會。小學生活化數學課堂的主陣地為課堂,數學教師所設計的課堂關系到是否能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還要不斷引導學生感悟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連加連減”時,就和全體學生一起做游戲,可是當學生聽到這個游戲要在課堂上完成頓時注意力集中起來,這時教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 40 顆水果糖,告訴學生哪個小組獲勝就能得到分發糖果的權利。之后教師先拿出 12 顆水果糖,又放回去 5 顆,問學生還有多少顆。不少學生一下子猜出了答案,教師將學生的計算過程都寫在黑板上并同時告知學生“連加連減”計算方法。學生在此過程中既吃到了水果糖,也充分調動了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性。可以說這種極其富有生活化的游戲情境能緊抓學生心理,達到寓教于樂目的。再例如,數學教師在講解“認識左右”一課中就借助多媒體 PPT 創設了一位靠左行走路人被自行車刮倒的教學情境,教師:“如果大家是警察,你如何分析這起交通事故?”學生:“可能騎車的人速度太快了。”也有學生說:“大概騎車的人喝酒了。”更有學生說:“那個路人違反了交通規則,應靠右行。”教師:“是的,認識左右十分重要,比如大家寫作業需要用右手,吃飯需要用右手,發言要用右手。”數學老師通過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案例讓他們直觀形象地了解左右知識,也在此過程中為學生普及交通安全意識,更為學生的快樂學習做好了鋪墊,達到雙重效果。
5有針對性的評價延伸快樂的情感
通過評價全面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歷程。在評價中,學生是被評價者,但是,被評價者不能被動的接受評價,而應主動的參與評價。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讓學生自評學習,是一種方法。數學日記可記錄今天數學課的課題以及涉及的數學知識;記錄理解得最好的地方與還不明白的地方;記錄所學內容能不能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簡單舉例;記錄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以及自己是否滿意等。學生主動參與評價自己的學習表現,允許他們對教師或同學做出評價結果發表不同意見,在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建立平等、民主的關系。合理恰當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科學的認識自己,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有效的激勵學生的學習信心,在學習活動之余繼續體驗積極的情感。
總而言之,我們要更進一步理解新課程改革理念,對快樂教學做更深層次的探討,讓小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放在教學活動的首位,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吳芬芳.如何打造輕松快樂的小學數學課堂[J].新課程學習(上),2013(09).
[2]張俊華.淺談如何構建快樂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