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爽
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必須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教師一味地單方面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會降低,這樣會大大降低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雙向的交流溝通才是學習、教學的正確方式。而小學語文課屬于一門基礎性學科,與其他學科息息相關,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語文學習的實質就是交際溝通,因此語文課程中的溝通實際上是為學生交際能力的應用提供某種機會。
一、 課前與學生溝通課堂準備情況
在語文教學課堂開始前,教師可以提前幾分鐘到教室,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以及課下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簡短的交流對學生課前的學習準備情況做一個大致的了解,方便規劃好教學重點。其次,在上課前與學生交流語文知識的學習也能夠讓學生提早地進入課堂學習的狀態,為課堂的有效展開做好準備,提高課堂效率,也能夠喚起學生的學習激情,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課前與學生進行適當的溝通,也更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距離,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更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本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材,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前去教室與學生進行簡短隨性地溝通交流,詢問學生上節課所學課文 《一夜的工作》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比如文章中的生詞、文章對周總理工作的細節刻畫、或者是文章中的語言感染力等等,教師為學生解答上節課的疑惑。然后,引出我們今天新學的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與前一篇課文不同,本文是一篇記敘文有一定的故事情節,但同樣也有許多對小女孩的細節描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前預習,詢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學生溝通對課文的思考,然后了解到學生的疑惑,在課堂上準備好解答。通過短短幾分鐘的交流就能夠讓學生做好提前進入課堂的準備。
二、 課堂提問
在語文課堂中,師生交流的黃金時期就是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階段了,在這個過程中,以教師的提問為學習線索,學生不斷地進行思考學習,通過對問題的探討,教師與學生進行充分地溝通。課堂提問不僅能夠讓學生高度集中課堂注意力,也更能夠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判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課堂提問,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與老師直接地溝通往往能夠使學生樹立學習地自信心。
當然,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從淺層面的問題思考到深層面的知識,提問并不是要去為難學生,在學生沒有思考出來問題的答案時,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去鼓勵,實在不知道也沒有關系,教師應該體現對學生的關懷。另外,在課堂的交流中,教師除了與學生進行語言上的交流還應該 進行非語言的交流,例如,眼神交流、肢體交流等等。
例如,在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兩小兒辯日》的學習中,課堂中首先理解文言文的含義,即是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教師可以對其中的某些詞語意思(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進行提問,學生根據課前的預習和平時文言知識的積累做出思考回答。比如,教師提問“我以日始初時去人近”中“以”字的本文意思和現代漢語的意思,學生進行回答。
三、 小組討論時,教師進行溝通指導
現今,教學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可能并不是傳統的教師單方面講解了,而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對某一個教學問題進行小組探究討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而教師則主要負責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對學生的疑惑進行解答和知道 ,對最后各個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分析評價。
例如,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材,課文《釣魚的啟示》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教學,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師提出課堂問題:“歸納大鱸魚誘惑人之處?”、“理解父親為什么把大鱸魚放掉?”、“從這篇課文中你所獲得的啟示是什么?”根據學生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小組之間 討論這三個問題,教師則在下面進行指導,告訴學生該如何去尋找線索,從文章中哪些地方的描寫能夠看出父親的性格,然后學生再通過思考就能夠理解父親的做法了,進而就能夠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關于道德的主旨了。
四、 課后學生與教師溝通學習心得
課堂結束以后,教師應該留下來,留時間給學生提問題,為學生解答課堂中的疑問。也可以與學生交流學習的感受,了解當前教學進度學生是否能夠接受,以便及時做好教學調整,也可以聽取學生的教學建議,教師能夠找到最適合學生、學生最需要的教學方案。同時,這也是學生對課堂知識的一次鞏固過程,學生通過思考可能會問道一些課外知識,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知識拓展,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例如,例如,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材,課文《落花生》的學習中,課堂中學習這篇課文,幫助學生理解文章脈絡,仔細理解文章如何敘述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然后逐步理解文章的主旨: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描寫揭示出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優秀品格,告訴人們人要做有用的人,而不要做虛有其表、只講體面、華而不實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課后學生可能會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問道:“在現實生活中,什么叫做體面的人?”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向學生講述一下做人的道理,對學生進行人生觀上的教育。
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之間溝通,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教師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應該利用每個與學生互動的機會,采取有效合理的方式與學生進行常態化的交流溝通。
參考文獻:
[1]張志軍.小學語文課堂討論策略淺談[J].新課程(上),2017(02).
[2]高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指導初探[J].吉林教育,2017(05).
[3]張超霞.巧用課件,構建高效小學語文課堂[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