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超國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表現力與求知欲,還沒有形成一個健全的自我意識。因此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將學習成績作為教學中唯一的重點,而是要注重學生想象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并運用創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從而有效的推動教學的進展。
一、創新教學觀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動,教師在教學觀念上也要做出一定的轉變。首先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采用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理念,對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引起必要的重視,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注重針對性和適應性,使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有所提升、有所收獲。教師切記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在沒有掌握學情的情況下就盲目的開展教學,這樣只存在于形式的課堂設計往往都會影響到教學效果的有效發揮[1]。
其次新課改提出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并在教學中處于主導者的地位,注重教學情境的創建,并通過多樣性的方式來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一些實物、網絡資源、課堂演示等較為直接的方式,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和理解。同時也可以通過旁征博引的形式,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探討一些新知識,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習效果得以顯著的提升,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始終的秉持著創新的思想,摒棄以往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上做到創新,從而為實現高效課堂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尊重實際學情
新課改提出,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就是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突破以學生分數為教學成果唯一衡量標準的限制,并從學生的學習現狀與長遠發展為切入點,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上多多進行創新,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更多的思想情感與人文關懷,從而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語文學科的魅力之處。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上更好的做到創新,就一定要尊重學生學情,以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使教學效率得以有效的提升。
例如,由于小學生在認知、身心特點、行為處事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以有效的保證每位學生在教學中都能夠學有所獲,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情的兩極分化,以提升教學的全面性。
三、營造課堂氛圍
小學語文是學生進入學習生涯后開設較早,也是較長的學科,而小學生由于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因此在剛剛開始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營造課堂氛圍引起必要的重視。以讓學生能夠在生動、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更好的獲取知識,從而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教學課堂中能夠勇于發言、敢于質疑,使其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使自身的表達能力也得以一定程度的提升[2]。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教師在教學導入中就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問問學生:“在你印象中春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探討,在討論結束后,抽取幾名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再自然而然的導入“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在散文家朱自清的筆下,春到底是什么樣的呢?”以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也會起到一個有效的鋪墊作用。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無論是人們的學習還是生活也變得越來越信息化。而多媒體技術作為信息技術的一種,現已成為教師開展教學所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工具,同時也是新課改下教學創新的一個重要的體現。多媒體集聲音、視頻、圖片、文字為一體,并具有形象、生動、直觀等優勢,不僅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拓展學生視野,給學生更多的感染力,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文章所描述的場景和思想情感,以使學習效果一舉數得[3]。
例如在學習《日月潭》一課時,只憑借教師以及教材文字的描述,很難讓學生體會到課文中所刻畫的風光旖旎。因此教師在這時候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現一些有關日月潭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能夠以最直接的方式對文章所描述的景象進行欣賞。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從而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五、提升教學方式的實用性
教師的教育目標不僅只是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更多的則是要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以為其形成健全人格起到幫助的作用,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取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實用性,以保障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平時可以多多鼓勵學生看一些課外書籍,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將一些優美的、富有哲理的段落或句子進行摘抄,再與同學一起討論和分享,以讓學生提升自身審美觀的同時,也豐富了自身的知識儲備,從而為寫作積累一定的素材。
綜上,新課程改革對教學模式的創新做出了著重的強調,因此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和領導者,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始終的秉持著創新的理念,承擔起開拓學生思維的重任,以更好的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從而為我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更多關于新課改后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模式的有效策略讓我們在未來的實踐中一起探索吧。
參考文獻:
[1]李新玲.讓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小議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