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岱本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為學生創設與之相符的學習情境,進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形象的情境快速的理解并掌握教學內容。在小學語文古詩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借助古詩了解到詩人內心的豪情壯志和思想情感,同時還能在古詩中感受我國上下五千年發展歷史中的人文情懷。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古詩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在課堂中發現古詩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借助營造熟悉、趣味學習情境的方式將古詩的內容和含義直觀的展示出來,以此讓學生得以借助不同的角度感受古詩學習的魅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古詩具有意境美,是由詩人內在的情感與外界事物緊密結合而創設出來的生動、含義深刻且鮮明具體的人物形象或者畫面。古詩意境的表現形式為詞句,在進行古詩閱讀時,通過巧妙的詩句能夠啟發學生聯想,使其自主體會詩句外更深層次的意識,深刻體會詩的中心含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詩句的意境為切入點,對詩句中表現的內容進行生動形象的描述,從而創設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感染及熏陶。例如,學習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一詩時,全詩運用生動的詞語創設了一個富有神話色彩的藝術情境,寓情于景,情與景相融合。全詩感情基調愉悅輕松,流露出作者遇赦回歸后的歡愉輕松之情,讀起來氣勢昂揚、酣暢淋漓。若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抓住這一點進行教學,以詩句創設一定的情境,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進入詩的意境,深刻體會詩人的中心思想,從而揭示詩句表達的主題。
二、創造學生聯想,激發思維
學生學習古詩是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古詩句的形象和節奏之美。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把詩句中描繪的景象進行在想像,通過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繪制出一幅自己腦海中的圖畫,將語言轉變成為畫面,這對啟迪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是很有幫助的。例如,在講《詠柳》這一首詩時,詩中作者緊緊抓住春天柳樹剛剛發芽的狀態,充分運用比喻和你人的修辭手法,將新柳擬人化,賦予它生命在詩句中就將自己對柳樹的贊美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尤其是對二月的春風的描繪“似剪刀”,使畫面更加生活起來,及時歌頌柳樹,又是在歌頌春風,也提醒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贊美那些美好事物的創造者。又如在講《塞下曲》時,始終對將軍的描寫雖然不是直接描寫,但是處處都在體現著將軍的英勇與無畏。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詩方面的教學時,就要充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實現情境教學。在古詩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情感需求,根據學生的表現加以指導,讓學生能夠自主將教材與自己的想像相結合,通過聯想的方式將自己想成為古詩中的主人公,體會當時情景中作者應該具有的心情,在把握全詩氛圍的前提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這一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降作者的感情帶入到自己的內心中去,既能改善學習效果,又能提高學習質量。
三、借助圖畫,再現美的情境
教學《早發白帝城》時,在逐字逐句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詩句的意思,教師用簡筆畫再現情境,用粉筆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學生邊講,教師邊畫,畫面從無到有,處于變化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通過畫面,感受詩中兩岸懸崖峭壁,猿聲啼叫,一葉輕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飛流直下的景象,畫面靜中有動,從有限的畫面想到無限的畫外,感受畫中的情,聽到畫外的音。活躍學生的思維,更好地理解詩句。又如學習杜甫的《絕句》,在學生明確詩意的基礎上,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像,把想象中的畫面畫出來,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千秋雪、萬里船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學生邊畫邊想象,給畫配上顏色,引導學生進入詩的優美意境。再如學習《小池》一詩,詩中初夏秀美的小荷花池,充滿生機,引導學生自學,自讀幾遍,展開想象,畫一畫,可以結合生活實踐用自己的經驗去豐富形象,表現詩中優美的意境和活力,這樣學生學習興趣激發起來,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自學能力得到培養,真正實現學有所思,學有所得。
四、豐富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多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在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帶動下,取得了很大的發展與進步,多媒體技術也因此應運而生,它也是社會經濟水平、科技進步的必然產物,越來越多的行業領域已經離不開多媒體技術,而它最重要的價值之一就是體現在小學教學中。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審美、想象還是智力、思維還都處于成長中,在學習古詩中一定會有不理解的生澀詩句。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古詩內容、情感、思想,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的輔助,引入情境教學法,設計符合小學生思維、性格、認知能力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豐富教學手段。
綜上所述,古詩的確是一項比較枯燥的學習內容,在小學生接受能力尚未得到更好發展的情況下,教師一定要學會合理利用情景教學的方式為學生營造直觀、形象的課堂學習情境,以此引導學生快速掌握學習內容。
參考文獻:
[1]王強.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5).
[2]趙艷梅.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價值[J].快樂閱讀,2013(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