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梅
提高教學有效性是近年來新課改實踐的重要關鍵詞之一,也是我們教師追求課堂效果的重要體現。傳統高耗低效教學迫使我們不斷探索,在大量實踐與研究中,讓我們不斷反思。小學數學作為奠基教育平臺,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就成為我們數學教師必須靜下習來思考并實踐的現實課題。下面,我結合多年實踐,談談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實踐策略。
1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學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在以學彰教的新課改實踐的今天,提高教學有效性,就必須提高學的有效性。作為課堂的主體,我們如何提高其學習效果,既是教師角色問題,也是學生學習狀態問題。因此,教學設計要想方設法促使學生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題目。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數學學習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而在思想上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成為學習主體,有較強的數學學習自主性。
2引導學以致用,培養應用意識
數學源于生活,學數學的目的是反哺生活,提高生活服務能力。正如美國數學家波利亞所說:“數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盡其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學數學是為了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只會解答某一種類型的應用題、概念題等,卻不知道為什么學數學、學數學有什么用,以及在生活中怎么用數學。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如果數學教學仍舊視而不見,不走生活化教學之路,那么學生學數學仍然會感到迷茫,感受不到實用性,只知識為“高分”為學,就會陷入“求分”未得而失支信心的窘地。因此在教學時,我們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如教學“圓的認識”后,讓學生解決“為何現實生活中車輪都做成圓的,而車軸都裝在圓心上”這個實際問題。再比如教學“統計”時,讓學生統計教室內各種清潔用具的數量、統計學校各年級各班學生人數及男女生人數等,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于我們生活有多么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增強應用意識。
3搭建交流平臺,倡導教學民主
民主的課堂不僅是氛圍活躍的課堂,也是師生平等對話的課堂,更是學生有心理安全感與自由感的課堂。而我們知道,傳統教學教師獨攬講話權,一言施教百家,一節課自始至終都是獨角戲。顯然,這在新課改實踐的今天,這樣教學不僅教學有效性差,調動不了主體參與,還要讓更多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主角,成為知識主動探索者,始終處于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為此,我們要搭建交流平臺,倡導民主教學。這樣,學生不但能提高學習興趣,還能使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根據學生回答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時,有學生馬上站起來說:“老師錯了,應該是有四條邊圍成的圖形,他們都有四條邊。”等他剛一說完,另外一個學生提出反對意見:“應該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條線段都叫做邊。他們還都有四個角,而且都是直角。”…… 由此可見,自主的、開放的、民主的課堂,學生發言多積極,學習興趣多濃。雖然有點“亂”,但適度的“亂”,在教師控制之中的“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與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地學。
4實施直觀教學,更新教學手段
靈活的教學手段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也是讓課堂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證。隨著“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實施,以多媒體為核心的信自技術走進了尋常教室,不斷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沖擊著以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創新型教學手段,是直觀教學的有效工具,集符號、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視頻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于一體,能調動人多個感官來獲取相關信息,不僅利于拓展教學內容,提高信息傳播速度,提高教學效果,還能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創造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營造教學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不僅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思維特征,還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記憶知識,并且還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從數學角度來研究如何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數學教學中去,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手段,變單一媒體為多種媒體,增強知識形象性,讓更多學生愛上數學,掌握并運用數學知識。
當然,要提高教學有效性,還有很多策略可施。但無論哪種策略方法,我們都要基于學情和內容來選擇。只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教師共同配合,形成良好的雙邊對話互動,才能提高教學有效性,從而把數學課堂變為了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主陣地,實現我們的教學夢。
參考文獻:
[1]白麗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6年.
[2]崔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讀寫算,2014年.
[3]王桂.關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探討[J].新校園,2014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