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彭措++菊花拉姆
新的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小學數學教師積極投身到教學改革中去。研讀教材的價值,研讀教材內容模塊,研讀數學教學的總目標及具體目標等等,對新課程標準全方位的研讀。為實現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教師努力營造有趣、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現狀分析
現在的課堂教學方法改進了,在傳統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上增加了“過程教育”。“過程教育”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玩數學”的活動中,體驗其中的樂趣。
(一)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課前與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交流,拉近師生關系;課中不斷鼓勵學生大膽的想,大膽的做,大膽的說;課后提倡學生不懂就問,鼓勵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探討,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在這過程中,師生是平等的參與者、合作者。以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愛上老師的同時也愛上了數學。
(二)讓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數學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上好一節(jié)數學課的關鍵,只要學生的學習有一種沖動感,對生活經驗有親切感,學生是能積極學好數學的。新課程教材增加了生活化的數學內容,激發(fā)了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三)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考慮數學的自身特點,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提供給學生主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合作與交流等機會,而不再是生搬硬套地把知識塞給學生,“滿堂灌”已經不再是教師的授課方法。
(四)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新課程標準提出三維目標,三維教學目標中的其中一點就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一節(jié)課只有在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興趣盎然,精神集中的情況下,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與態(tài)度,加強課堂的調控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究、學習數學知識。
二、采取對策
(一)激發(fā)興趣,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小學數學有效學習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小學生數學學習自身積極性的調動。而教師與家長必須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小學生只有正確認識數學這門學科,才能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不再畏懼數學這門學科。其中趣味性的故事性的激發(fā)是小學生興趣調動的好方法。小學生了解數學學科的奇特性也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發(fā)現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可以引入孫悟空分餅的趣味小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在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時,悟空化緣得到一張餅,唐僧讓悟空平分,但是八戒說自己肚皮大所以吃得多,一塊餅不夠。悟空聽他這么說就把這塊餅分成八塊,給八戒兩塊。八戒十分開心。而悟空卻笑話八戒是個呆子。借助這樣的小故事思考分數的問題,八戒究竟有沒有多吃餅就會引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在問題的驅使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新知識,也在問題分析與探討中實現問題的解決,實現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因此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將單一的問題融入到具體的故事中,能取得不一樣的教學效果。
(二)靈活多變,做好數學問題的解答
小學數學的學習以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為指導,實現學生舉一反三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數學學習中引入類比思想,讓小學生利用該方法去解決相對簡單的問題,找到兩個問題的相似性,從而將已知的數學對象特點及規(guī)律等轉移到另一個數學對象上,解題也更加靈活,小學生在數學問題解答的過程中也更加積極主動。因此在小學數學學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其使用類比等數學思想,靈活地解決問題。從本質上來說,教師掌握并引導小學生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實現一種數學形式向另一種數學形式的轉變,在轉變的過程中實現問題的解決。
(三)養(yǎng)成習慣,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制力差,因此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是數學學習提升不可缺少的方面。小學階段的學生也具有愛玩的天性,活潑好動,教師可以循循善誘地引導,通過數學興趣的激發(fā)、數學解題技巧的講解把握,讓他們能養(yǎng)成數學學習的好習慣。在教學中我發(fā)現有個男孩特別討厭學習數學,在做題和做作業(yè)時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家訪才知道,這個男孩在家里做數學作業(yè)時都是媽媽指導幫助,其形成了數學解答的依賴性,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試著引導他獨立思考,并鼓勵他、肯定他的表現,讓他逐漸養(yǎng)成自主解題、與小組合作探究的好習慣,數學學習效率提升了,其數學學習成績也有所提升。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可以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并自覺運用到后期的其他科目的學習中,對于小學生未來的成長發(fā)展都是十分有幫助的。好習慣的養(yǎng)成也讓小學生樹立起自主學習意識,在遇到數學問題時能按照數學解題思路由淺入深地思考,在小學合作探討中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內化,解答數學問題。
綜上,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更多的是打基礎的階段,在小學數學學習中養(yǎng)成好的習慣,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并且能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就是小學數學學習方法的正確體現。只有做好小學階段學習方法的優(yōu)化,才能奠定后期數學學習的基礎,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及自身成長來說意義重大。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也存在學習方法不明確的情況,因此對于其潛在的問題,及時加以糾正才能讓數學學習更高效,更富趣味性,實實在在地促進小學生的成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羊錦冰.試論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2(8):69.
[2]齊輝.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1):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