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要:作為一種有限的資源,土地現存量已無法滿足經濟發展供給,此外各級政府不合理的土地資源配置也造成市場失靈,一方面土地資源缺乏問題嚴重,另一方面又存在資源嚴重浪費現象,人與地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一定阻礙。因此,制定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及規劃措施是當前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土地規劃及土地資源的關系、問題及對策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
土地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是創造其他社會財富的主要源泉。隨著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興起,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已成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內容,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成為現今社會研究的熱門話題。[關鍵詞]土地資源 可持續利 用 我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土地資源是承載人類社會幾乎所有活動的場所。其持續利用是實現人類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因此,協調好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環境改善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系,對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1 土地規劃和土地資源利用二者關系
土地規劃是指一國或一定地區范圍內,按照經濟發展的前景和需要,對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長期安排。旨在保證土地的利用能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按比例發展的要求。規劃的依據是現有自然資源、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分布和配置狀況,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為的原因造成浪費。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在一定區域內,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在空間上、時間上所做的總體安排和布局。
土地規劃和土地利用時,需要將社會經濟發展作為依據,其核心內容是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在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上兩者具有相同的目標。所謂的土體利用總體規劃,一般是按照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我國目前的規劃體制下對土地的治理、開發、利用所做的計劃和安排。土地利用規劃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主要任務是對當前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從而確保可以永續利用土地資源。所謂的土地利用規劃,主要是綜合部署土地使用發展的計劃,其作為主要依據進行管理和建設土地資源。土地利用規劃是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發展規模以及未來使用性質進行確定,土地利用規劃是一種綜合性的規劃,主要目的是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及發展。
2 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1、土地利用混亂,功能分區不明確。其原因是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規劃管理和控制,導致土地利用散亂、破碎、無序、功能不明確,布局零散。工業、居住、商業、行政等各類用地相互穿插交錯,相互影響和干擾。如大量工業用地穿插在居住用地之內,甚至包圍居住用地。這樣的建設景觀差,而且使環境落后惡化,給今后的繼續發展留下了許多隱患。
2、建設用地構成比例失調,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超標。有的地區由于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而其經濟構成中又以“三來一補”、三資企業和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因“宅基地”制度,居住建筑多以獨門獨院的農村獨立式住宅建筑為主,占地大。如此一來,導致建設用地構成中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比例偏高。與此同時卻缺乏社會服務設施用地和基礎設施用地,如文化教育、商業教育、環境保護、市政設施、公共綠化地等設施用地。由于公共設施的匱乏,因而不能保障城鎮未來可持續發展。
3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研究
1、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各級政府部門要對建設用地加強控制,節約利用土地,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在各類用地規模的總量控制中,充分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作用,將土地供需平衡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使土地市場價格的合理性得到保障,同時通過多種價格調整手段使土地利用的總體社會經濟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大。對城鎮的內部潛力深入挖掘,將農村居民點集中到城鎮,鄉鎮企業集中到工業園區,對小城鎮空間進行適度開發,使建筑容積率得到提高,土地大幅節約。對后背荒地資源進行開發,對廢棄地進行復墾,從而使可利用土地面積不斷增加。
2、樹立可持續土地利用觀念。各級政府部門對生態環境加強控制,防止土地出現退化。在開發利用土地資源時,要始終遵循“人與資源協調發展”理念,不但使其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而且避免對今后發展造成影響。一是將傳統的思想觀念進行改變,對于各種問題不能片面看待,例如過于追求利益或推卸責任等。另外,科學合理的改造具有較低利用效率的土地生態系統,確保其發展呈良性循環。對農業種植方面加大投入,大力補貼農業種植,對三農建設不斷增強,采取措施懲治拋荒土地,使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在各種經濟誘導機制和產權制度中得到充分調動,對土地加大投入力度,避免土地出現退化。將土地利用的指標添加到地方政府績效考核中,將相應的獎懲制度建立健全。
3、積極建立約束和調控機制。對土地管理體制進行改革,使政府行為得到規范。為了防止一級市場被各級政府壟斷,需要對政府控制土地一級市場的行為進行有效規范。對政府官員加強管制,將調控約束機制建立起來。土地收益在地方和中央之間的分配關系進行合理確定,使各級政府能夠自覺對土地進行合理利用。推行可持續利用決策影響評價制度,通過確定和實施“最佳政策”來實現土地可持續利用,對現行和未來政策進行長久性地調整或評價,對管理政策影響土地可持續利用的因素進行評估,確保其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符合。
4、積極培育完善市場,使市場在土地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對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進行不斷推進,將原有土地“雙軌制”供給方式進一步轉變,土地交易行為由市場進行決定,從而在土地資源配置中進一步提高市場的作用。對土地產權制度進行明確,在交易市場中明確產權界定。對于所有權的問題,對國有土地所有者地位進行強化,對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產權關系進行正確處理。對于使用權問題,要對使用者的主體地位進行明確,將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建立起來,確保農民具有安全、長期、穩定的土地使用權。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城鄉二元的土地制度得到改變,實現了國有土地與農村集體用地的“同地同權”。試點農村集體土地入市流轉,使集體存量建設用地進一步盤活。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土地是城市發展的根本,不過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要合理規劃和適度使用土地資源,不允許大肆侵占和利用土地,需要對城市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綜合考慮。因此,在土地利用規劃中,要有效保護土地資源,節約用地,將土地利用與經濟發展兩者關系處理好,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從而使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得到推進,最終達到土地的可持續利用。與此同時,在土地規劃中,要對土地資源的法規不斷完善,加強監督土地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在對當前發展需要與未來生存問題進行綜合考慮的基礎上合理分配土地資源,將土地保護與土地開發的關系協調好,確保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羅攀,朱紅梅,黃春來,張環宇.縣域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0(06).
[2]白瑞娜,謝世友,趙昆昆.區域農業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10).
[3]李海燕.淺談制約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因素及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探究(電子版),2012,(7):56-58.
[4]吳劍雄.關于耕地保護與土地整理若干問題的思考[J].現代園藝,2012,22.
[5]張丙喜;淺析油田土地利用規劃與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7,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