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摘要:當今時代,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催生出了各行各業新的工作模式,其中學校教育管理方式變革令人耳目一新。“互聯網+”行動計劃最早由李克強總理于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這一相關觀念在小學班級管理模式中的靈活應用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能夠更好的推進班級工作與時俱進的開展。網絡多媒體由此作為一種新型工具,在提升小學班級管理效率、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提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班級管理模式;班級管理
作為學生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實施者,小學班主任工作需要與時俱進,在如今的信息時代充分借助于網絡多媒體之便,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管理新模式。在“互聯網+”背景下,過去傳統的管理模式顯然存在部分局限性,可能會對學生學習能動性的調動、個人興趣的發掘產生一定限制。基于此,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小學班級管理值得深入探討與分析。如下,筆者將以個人經驗為基礎,淺析“互聯網+”對于小學班級管理模式的相關影響。
一、“互聯網+”能夠創新小學班級交流模式
一方面,“互聯網+”興起最為典型代表為智能化手機校園平臺的誕生與應用,與此對應地,家、校有機鏈接正是借此之便,使得家長能夠更為便捷的實時、靈活地了解學生日常情況。無論是學生風采、班級公告,還是學生相關課程、課業成績等,家長只要想了解,便可借助于本交流平臺獲得知曉;同時,家長還可以同教師建立一對一、多對一的互動、交流。最為直接地,學生在課堂或課余萌生的各種問題,可以即時反應到平臺上來爭取同學與教師的幫助,這一嶄新的交流模式極大的跨越了時空界限,在更新師生關系方面起到了橋梁作用。
另一方面,對于構建和諧、融洽的班級關系而言,網絡平臺能夠為學生間自主交流提供場所,這一環節對于獨生子女比例相對較高的當今社會而言十分必要,極大的拓寬了學生交往面,促進學生間互相了解乃至團結,這對于構建班級和諧環境十分有利。同時,“互聯網+”孕育而生的交流平臺中,博客工具在資源共享方面能夠起到推動作用[1]。無論學生、教師還是家長,都可以將聽到的、看到的發布到博客中,促進群體間思維交流與碰撞,這使得班級管理變得透明、公開,也有利于班級相互學習、共同進步良好氛圍的形成。
二、“互聯網+”孕育出嶄新的班級管理大數據環境
班級綜合管理事物繁雜,涉及層面較多,由此衍生出的數據龐大而冗雜,唯有借助于科學、高效的大數據系統,才能實現高質量管理。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所涉數據分類角度較多,如學生成績、通訊錄、綜合素質評價、班級工作計劃、學生學籍等。完全的記錄為紙質冊子既不方便,又不利于保存,而電子檔案則很好的兼顧了兩方面問題。只要有需要,便可打開數據庫,以一定方式搜索查找,便能夠對于各個方面了如指掌,由此便極大提升工作效率。更進一步地,大數據能夠協助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成長動態,無論是學習成績、興趣特長,還是獲獎、受處罰記錄,都能夠分門別類的進行管理。科學的信息系統能夠使教師自學生細節思想狀況,至班級大方向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基于此,預警機制能夠建立,在預防學生思想問題出現方面起到作用[2]。與此同時,大數據能夠為教師提供全面評價學生的依據,教師可在明確學生優點、缺點的前提下,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從而有針對性調整管理模式。
三、“互聯網+”促進班級數字化管理環境的形成
在班級數字化管理環境的形成過程中,“互聯網+”作用體現在很多方面。
第一,充分體現在提供新的管理模式借鑒方面。在日常教學及其他事務管理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遇到各種問題,鑒于問題多且繁雜,教師往往在短時間內很難甚至無法給出一一對應的完善解決方案,而在“互聯網+”環境下教師能夠在信息的海洋中搜索、找尋能夠應對問題的各種案例、經驗。因此,“互聯網+”便利下的小學班級管理模式將更加高效、科學。第二,充分體現在班級活動“多樣化”設計方面。在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主題班會、課堂教學等過程形式往往過分單一,很多都單一限于紙面、黑板等;同時,教師刻板教條,缺乏生動性和特色的教育模式與小學生好動、好奇心重的性格特征不相契合,而承互聯網之便,各類教學活動能夠設計的更為多元化、富有創造性。例如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教師可鼓勵學生自行查找ppt素材或制作班會畫冊,且學生可以自主準備來在課堂上自主發言[3]。
四、“互聯網+”是小學班級管理重要的虛擬空間構建來源
如互聯網上通常見到的網站主頁一樣,班級也可以創建自己的主頁,通過借助于虛擬空間構建這一形式來彰顯班級文化。可以說,虛擬空間構建的重點在于促進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形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分工,在班級取得一定成績、組織集體活動后編寫簡單的報道,借此豐富課余活動,培養學生對于文字、圖片、音頻及視頻等形式的組織[4]。同時,數字圖書館等也能夠成為學生張揚個性、培養愛好的場所。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借助于網絡查詢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甚至結交與自己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其他同學,給予學生充分空間實現最大限度互動交流。同時,教師借助于數字圖書館的瀏覽記錄功能,能夠對于學生興趣點形成全面掌握及,從而有針對性的跟蹤并發展學生個性。
總結:
在多媒體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小學班級管理模式也應借信息時代之便,從傳統模式中脫身出來,將借助于發展學生個性、愛好來促進教學管理工作的逐步完善。在本文中,筆者總結了“互聯網+”對于小學班級管理模式的相關作用,即能夠創新小學班級交流模式、能夠孕育出嶄新的班級管理大數據環境、有利于促進班級數字化管理環境的形成以及是小學班級管理重要的虛擬空間構建來源,以此為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借鑒。
參考文獻:
[1] 基于網絡教室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龔道敏,電化教育研究, 2002 (2):73-76.
[2] 網絡環境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張昌齡,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4 (3):29-29.
[3] 網絡環境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劉玉鳳,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4 (20) :29-29.
[4] 淺談網絡環境下小學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張健,電子制作, 2016 (14) :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