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春燕 編輯/公子
“秋老虎”一發威,你就成了“病貓”?
文/張春燕 編輯/公子

張春燕
女,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中醫科主任。從事中醫工作26年,中醫功底扎實,擅長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過敏性與代謝性疾病、婦科病、痤瘡、黃褐斑、失眠、老年病的診斷與治療。
門診時間:周二全天(南院)周一上午、周三上午(本部)

“秋老虎”,本名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早晚較涼快,白天陽光依然強烈。
初秋時節仍是“秋老虎”橫行霸道的日子,一個不小心,就會中了“秋老虎”的埋伏。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需警惕“秋老虎病”。
被“秋老虎”襲擊,最容易患上的10種病
1.心血管病
悶熱的高溫天氣,易耗氣傷津,心氣心陰受損,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增加了冠心病的發作風險。
2.中暑
中暑不僅發生在夏天,要注意防暑,避免高溫時期外出尤為重要。
3.空調病
立秋后,因天氣炎熱空調照舊開,溫度太低容易出現腹痛、吐瀉、感冒、頸腰肩痛等癥狀。
4.肺炎
立秋后早晚溫差大,加之夏季暑熱損傷氣陰,機體免疫力下降,同時吹風扇、開空調,室內外溫差大等導致身體適應性差,易誘發呼吸道感染、導致肺炎。

5.面癱
立秋后早晚涼,若依然貪涼吹風,使得“虛邪賊風”乘虛而入,侵犯肌表,常常會導致面部神經麻痹,嚴重時嘴歪眼斜。
6.腸炎
夏季人們為防暑降溫而貪涼飲冷,導致脾陽受損,脾胃功能減弱;“秋老虎”這段時間,悶熱的天氣適宜細菌的繁殖,因而腹瀉、腸炎成為這段時期最常見的消化道系統疾病。
7.紅眼病
紅眼病是“秋老虎”時節最容易導致的眼部疾病。如果家中有人感染紅眼病,應避免共用毛巾、臉盆、水等,注意洗手,防止細菌進入眼部。
8.口腔潰瘍
立秋后氣候從悶熱變到涼爽,機體不能適應氣候的變化,體內積蓄的暑熱不能及時排出,就會出現口腔黏膜潰瘍反復發作。
9.扁桃腺炎
季節交替人體免疫能力變差,因此“秋老虎”這段時間扁桃腺最容易受細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腺炎。
10.皰疹
夏季過后,季節交替,人體免疫力下降,易受皰疹病毒的侵襲,在唇周出現水皰,引發皰疹。
“秋老虎”最容易傷害哪些人?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體的元氣旺盛,就不會被“秋老虎”傷害。“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元氣虧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兒童、孕產婦、體弱多病的人,最容易受“秋老虎”傷害,上述疾病發生的幾率較高。
“秋老虎”來了,應該吃什么?
季節交替,易造成抵抗力下降,注意健康飲食是預防疾病的關鍵。
1.蔬菜
菜花:預防感冒。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是預防感冒的好辦法。菜花含有的維生素C比大白菜、黃豆芽菜要高3~4倍,是一種非常好的血管清理劑。
菠菜:預防口腔潰瘍。菠菜中的核黃素豐富是有效預防口腔潰瘍、唇炎、舌炎、皮炎的重要營養素。
芹菜:促進睡眠。芹菜有降血壓、降膽固醇和鎮定神志、提高睡眠質量的作用,適合體質敏感的老年人。
2.水果
檸檬:生津解暑。檸檬可以生津解暑,開胃醒脾,還有祛痰功效。可以用檸檬泡茶、入菜等。
香梨:潤肺止咳。香梨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可適用于“秋老虎”所致的干咳、口渴等癥,也可用于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癥。
葡萄:補肝益氣。立秋后葡萄上市,葡萄味甘微酸、性平,具有補肝腎、益氣血、開胃、生津液和利小便之功效,是老人、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3.中藥泡飲
(1)白菊花泡飲。白菊花性甘味苦,微寒,具有疏風清熱、平肝名目的功效,用白菊花泡飲能夠緩解頭暈頭脹、視物模糊、白睛充血等癥。(2)金銀花泡飲。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在秋天飲用,能夠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目赤尿黃等癥。(3)蒲公英泡飲。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是常見的藥食兩用的食材,蒲公英泡水喝,能夠治療熱毒引起的疔瘡腫毒、目赤咽痛、乳癰、尿頻尿急等癥。
五個“需注意”
1.注意防秋燥
對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開水中加鹽或蜂蜜。
2.注意防暑降溫
正午時盡量不要出門,出門做好防暑,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開空調時間不宜過長,溫度不宜過低,注意換氣,避免直吹。
3.注意防感冒
晝夜溫差變大,冷熱交替小心感冒。要勞逸結合,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運動健身,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4.注意清淡飲食
經歷夏季的高溫酷暑,腸胃相對虛弱,消化功能減退。立秋后,更要注意清淡飲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5.注意調節情緒

保持樂觀的情緒,不要過于悲觀,也不要過于焦急。心平氣和,對于身體調節也是大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