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洪林 編輯/易可
老房子被征收 補償利益不是遺產
文/孫洪林 編輯/易可

孫洪林
滬上知名房產律師,上海市人大代表,被市委組織部、人事局列為高級專家,2010年7月,受聘擔任上海市政法機關“案件評查專項活動”特邀評查員。經常應邀擔任東方衛視等電視節目嘉賓 。
宋女士近日遇到了煩心事,祖父母的老房子被征收了,家里的大伯、二叔和兩個姑姑自說自話把宋女士排除在外,私下里商量好了怎么分征收補償款。
被征收的老房子是公有住房,原來的承租人是祖父,祖父母相繼因病過世后,承租人變更為了宋女士的大伯。后來,宋女士的大伯還把他的妻子和女兒的戶口遷了進來。但實際上,宋女士的大伯一家并不在這套房子里居住。
實際上,這套老房子原來是祖父母在住,當初宋女士的父親及其兄弟姐妹也都在這里居住生活過,隨著成家立業,他們相繼搬出了老房子。宋女士的戶口在祖父母還在世時,就遷了進來,而且她也一直和祖父母一起居住在老房子里。祖父母過世后,宋女士仍住在老房子處。后來,宋女士結了婚,丈夫在婚前就有一套婚房,宋女士才搬出了老房子。這樣,宋女士的大伯就把老房子出租出去了。
這次老房子被征收,家里人都瞞著宋女士一家,宋女士是偶遇了老鄰居才知道。于是,宋女士找了大伯,大伯說被征收的房子是祖父母的,祖父母過世后,就應由子女均分征收補償款,征收的事與宋女士沒有關系。
無奈之下,宋女士將老房子的承租人大伯,以及在老房子處有戶籍的大伯的妻子和女兒告上法庭,要求依法分割征收補償款,其中宋女士分得一定金額的補償款。庭審中,宋女士提供了大伯一家三口曾經取得過福利分房的證據。
征收居住房屋的,被征收人取得貨幣補償款、產權調換房屋后,應當負責安置房屋使用人;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得的貨幣補償款、產權調換房屋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
共同居住人,是指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被征收房屋處具有常住戶口,并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況除外),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
本案中,老房子的原承租人雖為宋女士的祖父,但本次征收發生在祖父過世,且在確定了新的承租人之后,因此老房子的征收補償款不屬于祖父母的遺產,不存在由子女繼承的問題。而且大伯的妻子和女兒均曾獲得過福利分房,不符合老房子共同居住人的條件,不應享有征收補償利益。
雖然大伯也曾獲得過福利分房,但鑒于他是老房子的承租人,故其仍可享有老房子的征收補償利益。而宋女士在該房屋中實際居住,在他處也無福利分房,且戶籍在老房子處,屬于共同居住人,理應取得一定的征收補償利益。
法院采納了律師方的觀點,判決宋女士取得一定金額的征收補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