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玲,靳璐巖
(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太原030001)
我國現階段扁桃產業發展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方 玲,靳璐巖
(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太原030001)
現階段,隨著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產業扶持優惠政策不斷出臺,扁桃產業迎來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但隨之而來也面臨一些問題。文章詳細介紹了我國現階段扁桃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即管理粗放、農戶積極性低;科技含量不足;產量制約因素較多。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具體對策,即精細化管理,探索扁桃發展新模式;增加扁桃產業科技含量,提高農戶積極性;多措并舉,保證產量。
扁桃 問題 對策 科技 模式
扁桃是世界著名的木本堅果樹種,食用以果仁為主,果仁香甜適口,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扁桃生產國和出口國,集中分布在加州地區。我國扁桃栽培歷史也有1 300余年,傳統產區為新疆天山以南地區,又稱巴旦木,是傳統的營養保健佳品。我國北方其他省市如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河南等,大多自20世紀90年代陸續開始進行扁桃引種試驗栽培,目前已培育出一批適宜當地發展的優良品種,且總結出配套栽培管理技術,并在生產中進行推廣應用?,F階段,隨著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產業扶持優惠政策不斷出臺,扁桃產業迎來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但隨之而來也面臨一些問題。
在扁桃建園的過程中,多數農戶認為扁桃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扁桃苗木完成栽培或者嫁接,保證一定的扁桃苗木成活率,就完成了產業項目的實施,不重視后期的施肥、授粉、剪枝等工作,放任扁桃發展,以致樹勢衰弱,新梢生長量少,流膠病嚴重,花量大但發育不健全。在修剪過程中,有的種植戶為了減少時間和精力的投入,不分品種,不分樹形,主枝一律平剪,造成枝條徒長。部分種植戶缺乏發展熱情,積極性低,不重視水肥管理,不重視雜草處理,長此以往,造成扁桃基地荒草叢生,植株長期處于饑餓狀態。以上這些因素都會造成扁桃結果期延遲,難以進入豐產期。
在脫貧攻堅的特殊時期,扁桃產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滲透到貧困戶的發展中,產業發展中對貧困戶產生的紅利,也是衡量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但貧困戶長期處于貧困狀態,消磨了信心,缺乏個人發展規劃,缺少干事創業熱情,導致其進取意識不強、內生動力不足,出現“等、靠、要”思想。另一方面,產業扶貧優惠政策不斷出臺,貧困戶選擇增多,習慣了政府送錢送物,對自身發展產業缺乏耐心,缺乏信心,主動參與熱情不夠。
扁桃品種多為自然馴化而來,品種良莠不齊,其適應性、結果期、豐產期等性狀及在生產中的經濟效益差別較大。我國培育的扁桃品種有100余個,其中新疆就有90多個,但每個品種在栽培中所占的份額不大,沒有一個品種在生產中處于絕對優勢。在扁桃全產業發展過程中,育苗業是發展扁桃產業的重要組成收入之一,但一些育苗戶單純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培育銷售一些不宜用于生產的劣質品種,品種低劣直接導致扁桃苗木栽植后成活率低,長勢萎靡,苗木有抽梢現象,后期出現貪長,給農戶造成較大經濟損失,阻礙扁桃產業在貧困地區的推進。
扁桃種植戶接受先進科學技術的來源主要依靠相關技術人員對其的培訓和指導,但我國很大一部分扁桃種植地區處于貧困邊緣地區,相關技術服務隊伍發展相對滯后,技術服務人員數量較少、待遇差、隊伍不穩定且水平有限。有的地區,由于政策的鼓勵和優惠,或由于科研項目向前推進的壓力,相關科研單位和技術人員組織了多期相關技術培訓,但在培訓的過程中存在內容單一,主題泛于理論,具體操作性不強,培訓課程不成體系等問題??茖W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扁桃先進技術在農戶中的傳播。
扁桃喜光、不耐濕、 怕春季低溫,對環境要求較為嚴格。早開花扁桃品種易受低溫和晚霜危害,中、晚開花扁桃品種基本可以避免晚霜的危害。全年無霜期短,年平均溫度偏低等氣候條件,都會對扁桃正常生長發育和開花坐果產生不利影響,冬季極端最低溫度過低,對扁桃越冬更為不利,主要表現早春抽條嚴重、花期低溫霜凍嚴重,樹體凍傷甚至凍死。溫暖干燥地區,光照充足,無霜期長,但降雨量偏多,易感染病蟲害,影響扁桃果實坐果率。
扁桃大多為異花授粉品種,自花不孕,授粉品種的搭配、輔助授粉的效果等對扁桃的坐果率有著較大的影響。但傳統的種植農戶往往忽略授粉的重要性,沒有在授粉期間采取必要的輔助措施,造成扁桃授粉不良、坐果率低。
扁桃樹受流膠病和茶翅蜷的危害較重。多數種植戶對樹體流膠重視不夠,沒有采取專門的防治措施,造成樹體未果先衰。茶翅蜷則造成扁桃幼果大量脫落和果實流膠,降低了產量、品質以及掛果率。此外,由于扁桃種植戶對病蟲害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相應的防治技術手段和措施,往往靠天吃飯,導致扁桃產量持續走低,擴大了病蟲害在扁桃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制約作用。
科學合理完成扁桃栽培全過程工作。稀植樹一般采用自然開心形和主干形,密植樹常采用自然杯狀形和自由紡錘形。扁桃修剪每年在夏季和冬季兩個時期進行,以疏剪為主,適當短截,保留中、短結果枝。扁桃定植當年,利用芽的早熟性和多次分枝的特點,通過夏季修剪,選出主枝,培養側枝,當年即可形成穩定骨架結構。幼樹輕剪,多留花芽,采用先截后疏的方法培養結果枝組;盛果期疏除過密枝、競爭枝、病蟲枝,適當短截或回縮結果枝組,改善通風透光和培養更新結果枝組;衰老樹采用重回縮法,促使隱芽萌發新枝,更新枝組,復壯樹勢。扁桃樹施肥一般為每年3次,第1次宜在早春或秋冬,以速效氮肥為主;第2次在果實膨大期,以氮、鉀肥為主;第3次在果實采收后,以堆肥、廄肥等有機肥為主,通常結合秋季深翻施入。在生長季節還可對葉面噴灑一定劑量的磷酸二氫鉀和尿素。
以優質高效生產為目標,建園時盡可能選擇條件相對較好的園址,以利于走效益化生產道路,山地建園時最好先進行土壤改良,以增加保肥保水的能力,為扁桃生產打好基礎。
在有條件的地區,支持有發展積極性的個人或其他組織成立扁桃專業種植合作社,建立精細化扁桃發展基地,通過基地化發展,走規模經營的道路,以加快扁桃產業的發展步伐。鼓勵有意愿的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入股,獲得收益分紅,用效益帶動更多農戶的積極性。以市場為導向,培育龍頭企業,通過市場機制,采取“公司+農戶”的市場運作模式,將分散的農戶、小企業組織起來,形成產、供、銷一條龍,共同參與市場競爭。
建立品種園,發展優良品種。選擇扁桃優良品種作為主栽品種,對選擇優良扁桃品種的農戶進行政府補貼,淘汰低產品種。新建扁桃園時應根據所在地區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選擇適宜當地栽培的優良品種,并在適宜地區進行大面積推廣,開展精細化栽培管理,提高扁桃的質量和產量。大力開展扁桃新優品種培育,通過育種為扁桃產業提供品種貯備,加速扁桃品種更新換代。
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科學技術人員把技術帶到田間地頭,各級政府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更多技術人員加入技術服務隊伍,加強對技術服務隊伍的資金投入,保障當地相關技術人員的福利待遇,保證技術服務隊伍長期穩定。深入廣泛開展包括栽植密度、土壤管理 、整形修剪、病蟲綜合防治、花果管理等栽培技術研究,建立適合區域氣候、土壤條件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體系。
大力開展扁桃產業科技培訓。通過技術培訓,促進優良品種和豐產技術的科技推廣,形成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體系,提高農戶對種植扁桃和后期效益的認識水平。采取典型戶外出學習、科技專家到村培訓及專家田間地頭指導等多渠道的方式,切實使農民掌握扁桃生產的科學技術和規范化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扁桃生產技術水平,同時也增強農民通過發展扁桃致富增收的信心。成立由當地技術人員組成的鄉土技術服務隊,由當地技術服務隊為當地扁桃種植提供長期服務,同時也可以培養一支鄉土技術人才,真正把技術留在田間地頭。
大力宣傳產業發展優惠政策。通過宣講,讓農戶真正掌握優惠政策,變“輸血”為“造血”,客觀上不給農戶創造“等靠要”的條件,讓農戶積極參與到整個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讓其從思想上和行動上,把自己融入到產業發展中。
因地制宜選擇發展區域,按照現代農業生產要求建立規?;a基地。宜將扁桃示范基地的重點放在我國中西部氣溫較高、降雨偏少、空氣較干燥的區域。選擇發育期長、晚熟的品種,可以避開雨季。對于易發生霜凍的扁桃發展區域,建園時選擇適合當地自然氣候、地理環境且品質好、產量高的晚花品種,在秋季噴灑一定量的矮壯素,促進枝梢壯實,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霜凍。在建立扁桃果園時合理配置授粉樹,同時輔以蜜蜂等昆蟲授粉或人工授粉措施,保證扁桃授粉質量。在一些產量較低的扁桃園內,人工授粉對于增加產量具有明顯的作用。
采用電視、互聯網、移動數據等平臺向農戶宣傳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適宜時間和主要技術措施。病蟲害高發期間,指派相關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扁桃種植農戶進行實地講解,發放病蟲害防治物質,及時向農戶傳遞病蟲害相關防治技術信息,從而有效提高農戶對病蟲害防治的重視程度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積極做好示范引導工作,建立符合現代化標準的扁桃示范基地,通過扁桃示范基地的榜樣作用,提升農戶信心,增強農戶發展扁桃產業的熱情,引導農戶向示范基地主動學習扁桃規模化栽培技術。
[1] 李疆,胡芳名,李文勝,等.扁桃的栽培及研究概況.果樹學報,2002,19(5):346~350
[2] 張晉泉.扁桃栽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山西果樹,2004,(6):22~23,27
[3] 潘曉云,王根軒,曹孜義,等.扁桃在我國的適宜氣候生態引種區研究.生態學報,2000,20(6):1069~1075
[4] 李鋼.浮山縣扁桃示范園建設探討.山西科技,2014,29(1):84~86
[5] 梁艷霞,王占和,張志玲,等.我國扁桃發展現狀、問題及發展前景.現代園藝,2015,(12):9~9
[6] 梅立新,郭春會,劉林強,等.我國扁桃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1(4):95~98
[7] 李東遠.喀什地區扁桃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新疆農業大學,2015
[8] 王田利.扁桃在我國的發展及豐產栽培措施.河北果樹,2016,(5):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