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健 車艷 何旭 沈春健 徐林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IABP)在心臟外科圍術期應用的時機。方法 回顧性分析37例行心臟外科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 總結應用IABP治療時機的選擇。結果 37例患者應用IABP后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血流動力學改善情況, 最終死亡患者7例, 死亡率為18.9%;術前應用IABP的24例患者中, 死亡2例, 死亡率為8.3%;術后應用IABP的13例患者中, 死亡5例, 死亡率為38.5%。術前、術后應用IABP的死亡率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898, P<0.05)。結論 在心臟外科手術圍術期應用IABP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術前應用IABP可顯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心臟外科;圍術期;策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24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起著為人體血液循環提供動力的作用, 因此對需進行心臟外科手術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與輔助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IABP有著改善重癥心臟病患者血流動力學、降低術后死亡率以及其他并發癥發生率的作用[1, 2], 但對于應用的時機還需要進行研究分析, 本院選取了2014年4月~2016年7月37例行心臟外科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分析了應用IABP的時機與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7月行心臟外科手術患者共37例為研究對象, 男23例, 女14例, 年齡最大81歲, 最小54歲, 平均年齡(67.5±5.4)歲。術前應用IABP患者有24例, 男16例, 女8例, 年齡最大81歲, 最小56歲, 平均年齡(68.2±5.1)歲。術后應用IABP患者13例, 男7例, 女6例, 年齡最大77歲, 最小54歲, 平均年齡(64.4±5.2)歲。
1. 2 方法 安裝IABP的具體方法為:①對患者的心率(HR)進行測定并設定好反搏頻率, HR<100次/min設定反搏頻率為1:1, 100次/min≤HR<120次/min根據反搏效果進行反搏頻率的調整, HR≥120次/min設定反搏頻率為1:2, 設定更加具體的反搏頻率以使良好充盈為宜;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腎上腺素等藥物, 待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之后再予以適量的血管活性藥物, 檢測到當腎上腺素<0.02 μg/(kg·min),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5 μg/(kg·min)時, 則緩慢降低反搏頻率[3];③降低反搏頻率至其與HR的比為1:2、血流動力學穩定24 h之后, 對反搏頻率再次進行降低并使其與HR比為1:3, 之后再對患者保持30 min左右的密切觀察, 患者沒有出現血流動力學波動則可終止反搏, 并將球囊反搏導管拔除。
1. 3 觀察指標 在IABP的植入期間以及植入完成后對患者的HR、血壓以及心率等保持嚴密觀察, 同時注意觀察患者是否有出血的跡象以及插導管側遠端肢體是否疼痛等表現, 記錄患者的死亡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7例患者應用IABP后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血流動力學改善情況, 最終死亡患者7例, 死亡率為18.9%;在應用IABP輔助的過程中, 7例患者出現穿刺點周圍皮下淤血癥狀, 其余患者并未出現其他不良反應或并發癥, 共30例患者康復出院。
術前應用IABP的24例患者中, 死亡2例, 死亡率為8.3%;術后應用IABP的13例患者中, 死亡5例, 死亡率為38.5%。術前、術后應用IABP的死亡率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898, P<0.05)。
3 討論
應用IABP對行心臟外科手術的患者進行輔助治療, 可使得患者心肌缺血的癥狀減輕, 同時給予已損傷的心肌細胞較好的自我修復機會。在心臟的舒張期間, 球囊可立即充氣以增高舒張壓, 從而有效的增加冠狀動脈血液流量, 使得心肌細胞的缺血狀態得以減輕[4-7]。應用IABP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舒張壓, 并增加冠狀動脈血液以及心臟的輸出, 以機械輔助的方式對患有心臟疾病的患者進行輔助治療, 從而起到降低心臟衰竭負擔的作用[8-10]。
根據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 對患者進行早期的IABP安裝應用具有較為理想的效果, 顯著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故在對行心臟外科手術患者的治療中, 應當果斷的應用IABP進行輔助治療, 降低因患者病情變化而導致IABP的效果降低, 從而無法使患者受損器官進行恢復, 進而導致患者死亡[5]。
綜上所述, 在心臟外科手術應用IABP進行輔助治療需要選擇術前進行安裝, 早期應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但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 宋建祥, 張亞軍, 張國培, 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在心臟外科圍術期應用的時機探討.中國臨床醫學, 2008, 15(6):758-759.
[2] 段大為, 李彤, 張文芳, 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臨床應用時機的選擇與效果分析.心肺血管病雜志, 2009, 28(4):223-225.
[3] 張紅, 吳朝光, 李儒正, 等.心臟手術圍術期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效果的分析.重慶醫學, 2012, 41(9):905-907.
[4] 劉勝中, 黃克力.心臟外科圍術期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體會.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4, 22(2):92-93.
[5] 劉勝中, 譚今, 黃克力, 等.心臟外科圍術期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9例效果分析.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4, 11(6):75-77.
[6] 趙鐵夫, 馬涵英, 孟旭, 等. 心臟手術圍術期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應用.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06, 22(4):225-227.
[7] 肖雅瓊, 杜心靈, 孫宗全, 等.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圍術期的應用.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07, 14(3):228-229.
[8] 房勤, 張玉海, 谷天祥, 等. 心臟手術圍術期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臨床應用. 中國循環雜志, 2010, 25(4):299-301.
[9] 趙鐵夫, 王盛宇, 馬涵英. 老年患者心臟手術圍手術期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應用.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07, 9(9):590-592.
[10] 胡述立, 許衛江, 危宇, 等.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心臟外科圍術期的臨床應用. 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 2012, 21(6):629-632.
[收稿日期: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