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雄
【摘要】 目的 觀察與探究人工股骨頭置換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效果。方法 6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 觀察組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 對比并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手術耗時和術中出血量。結果 對照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66.67%, 觀察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3.33%, 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6667, P<0.05)。對照組患者的手術耗時為(76.24±11.62)min, 術中出血量為(228.65±32.50)ml;觀察組患者的手術耗時為(111.25±20.05)min, 術中出血量為(418.62±56.40)ml;觀察組患者的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2748、15.9847, P<0.05)。結論 應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存在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患者患者的效果明顯優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 但患者的手術耗時較長, 術中出血量較多。
【關鍵詞】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全髖關節置換術;老年股骨頸骨折;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2.027
老年股骨頸骨折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骨折, 骨質疏松是重要原因, 對患者的機體健康帶來較大威脅[1]。老年患者因身體機能低, 大多合并各種慢性疾病, 手術治療帶來的創傷可能會對患者產生嚴重的影響, 所以安全有效的治療十分關鍵。本文對于使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以及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存在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 下面將所研究得到的結果進行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本研究,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對照組中, 男10例, 女20例, 年齡62~86歲, 平均年齡(72.30±4.55)歲。觀察組中, 男9例, 女21例, 年齡63~88歲, 平均年齡(72.31±5.53)歲。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股骨頸骨折的分類方法 根據患者的骨折線的位置進行分類[2-4]。①肌骨頭下的骨折類型:骨折線是在股骨頭下面, 對旋股的內側動脈和外側動脈所發出的相關營養血管支會產生損傷, 致使患者的股骨頭出現比較嚴重的缺血癥狀。②經股骨頸骨折類型:骨折線是在股骨頸的中部, 經常呈現為斜形, 大多數有一個三角形的骨塊和股骨頭進行連接。③股骨頸基底骨折類型:骨折線在股骨頸和大轉子以及小轉子之間的連線部位。
1. 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 經過患者的髖關節的后外側入路, 將股骨頭進行切除, 對股骨頸進行修正之后將人工股骨頭給予安置等。觀察組患者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 經患者的髖關節的后側入路, 給予股骨頸的截骨, 將股骨頭取出, 對圓韌帶進行切除, 對髖臼進行磨挫, 之后安裝臼杯與襯墊, 對患者的股骨髓腔給予擴充之后將生物型假體進行植入。
1. 4 觀察指標及評分標準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評定參照文獻[2]分為優、良、差, 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比較 對照組中, 優11例, 良9例, 差10例, 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66.67%;觀察組中, 優15例, 良13例, 差2例, 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3.33%;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6667, P<0.05)。
2. 2 兩組患者的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手術耗時為(76.24±11.62)min, 術中出血量為(228.65±32.50)ml;觀察組患者的手術耗時為(111.25±20.05)min, 術中出血量為(418.62±56.40)ml;觀察組患者的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2748、15.9847, P<0.05)。
3 討論
股骨頸骨折屬于較為常見的骨折, 股骨頸骨折和中老年存在股骨頸骨折的患者的骨質疏松所導致的骨質量的降低具有一定的關系[5-9]。對存在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患者實施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治療方法抑或是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方法均具有明顯療效, 不過均具有各自的優缺點, 因此, 選取合適的術式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及時治療十分重要[10]。有研究[11]顯示, 對存在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患者實施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治療方法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優點, 其中,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治療方法手術耗時比較短, 手術創傷比較小, 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方法的遠期療效更好一些, 并且沒有術后髖臼磨損等相關并發癥的情況。本研究的結果顯示, 對照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66.67%, 觀察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3.33%, 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6667, P<0.05)。對照組患者的手術耗時為(76.24±11.62)min, 術中出血量為(228.65±32.50)ml;觀察組患者的手術耗時為(111.25±20.05)min, 術中出血量為(418.62±56.40)ml;觀察組患者的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2748、15.9847, P<0.05)。可見與使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治療方法相對比, 對存在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患者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更好, 不過, 使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手術耗時要更長一些, 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也更多一些, 因此, 需根據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選取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或者全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 張時文, 李宣明. 全髖關節置換術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 中華創傷雜志, 2014, 30(7):692-694.
[2] 雒萌, 哈斯. 人工股骨頭置換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學創新, 2013, 10(36):28-29.
[3] 朱雪峰.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21例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學創新, 2011, 8(27):31-32.
[4] 張貫林.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24例股骨頸骨折臨床觀察. 中國醫學創新, 2013,10(4):133-134.
[5] 楊立軍. 全髖關節和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用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的對比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8(19):88.
[6] 徐魯, 余華晨. 全髖關節置換術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 中國現代醫生, 2015, 53(10):46-49.
[7] 趙偉明, 孫啟釗. 人工股骨頭置換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 中國現代醫生, 2015, 53(32):70-72.
[8] 王立. 全髖關節置換和人工雙極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的效果觀察. 中國現代醫生, 2016, 54(6):59-61.
[9] 石異輝. 兩種手術方法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分析. 中國現代醫生, 2011, 49(11):110-112.
[10] 趙會, 周君琳, 劉清和, 等. 人工股骨頭置換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的3年隨訪療效比較. 北京醫學, 2015, 37(11):1022-1024.
[11] 周忠華, 何勁, 趙銀必. 全髖關節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對比. 中國老年學, 2012, 32(17):3682-3683.
[收稿日期:201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