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耀立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給我國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資源環境保護刻不容緩。現階段,越來越多的資源環保型稅種及稅目被提上改革議程,自2016年7月水資源稅在河北試點開征以來,其所反映的情況是我們對水資源稅改革的重要認識依據。論文在明確水資源稅開征目的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河北試點征收期間所展現的各種情況,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議。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xtensiv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has caused great damage to our environ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imperative.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environmental tax and resource tax have been put on the agenda of reform since July 2016, the water resources tax was introduced in Hebei, the experimental unit situation is the important base of water resource reform. Based on the clearing the target of water resources tax collection,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each experimental unit reflects during the tax period, and points out the disadvantages existing in them.
【關鍵詞】水資源稅;河北試點;不足;建議
【Keywords】water resources tax; the experiment unit in Hebei, disadvantages ; advice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7-0087-02
1 前言
當前,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再加上我國水資源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不均,利用率低下等原因,導致各種水資源問題愈來愈突出,這也日益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2016年7月1日,我國首個水資源稅的征收試點在河北展開。作為全國水資源最匱乏的省份,河北省在開征水資源稅的第一個月即征得稅款1個億。那么這樣的改革方案從全國來看是否就一定是合理的呢?從長遠來看是否一定能促進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呢?這是值得深究的。
2 水資源稅開征的出發點
水資源稅作為一個稅種,雖然有著其他稅種普遍具有的特點,即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也有著相似的效果,如增加財政收入等,但其設立的初衷更多的在于控制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其調控意義大于稅收意義。
2.1 珍惜并充分利用水資源
第一,水資源總量有限。據統計,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處于全球第四位,扣除一些難以利用的,僅為11000億立方米。而且我國的人均水資源只有2300立方米,扣除難以利用的只剩900立方米,遠遠未到世界的平均水平。第二,水資源分布不均。在地理位置上,我國水資源呈現南多北少的分布,長江流域以南地區面積僅為全國36.5%,水資源卻占到了81%,所以才會有 “南水北調”工程。在時間上呈現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點,旱澇災害頻繁。第三,水資源利用率不高。按照萬美元GDP用水量衡量,我國當前是美國的2.7倍,日本的7.1倍。尤其在農業用水方面,我國渠灌區用水利用率大概在0.5左右,也就是說有近一半的農田灌溉水是被浪費了的。基于以上幾點,保護水資源成了我們每一代人不可推卸
的責任。而開征水資源稅的目的之一便是提高公民的節水意識[1],通過稅收的方式讓人們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也是通過稅收來強制某些單位或個人減少水資源的浪費現象。
2.2 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們知道,生態環境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是互相聯系,互相補充的。而水作為萬物生長必不可少的條件,在生態系統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推出水資源稅,一方面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配合其他稅種減少水污染,從而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對水資源的開采實施更為嚴格地把控,減少對某個生態區內水源的隨意取用。從水資源的角度出發,征稅將對生態環境帶來積極作用。進一步而言,保護環境即是減少了大量的治理所帶來的成本,在我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這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3 河北水資源稅試點的情況
3.1 稅收收入增加
據統計,水資源稅試點的第一個月征得收入超1個億。此外,前五個征期納稅人超13000戶,申報納稅超7億,計稅取水量近8億立方米,其中接近九成的計稅水為地下水。
以上所述的收入增加,一方面是因為采用了差別稅率[2]。本次水資源稅的試點采用從量計征,用水資源稅的形式取代了水資源費用,對于直接取用地表水的單位和個人由費轉稅,只是平移,但對于采用地下水的單位和個人,會根據所采地區情況(非超采區、一般超采區、嚴重超采區)制定不同稅額。因此相較于以前所有的都僅為水資源費而言,會有更大的收入。
另一方面,對于水資源費轉為水資源稅,在立法層面上講,根據稅收的固定性,明確了對水資源使用應當征收的稅額。一是便于加強管理,二是減少以往以費征收時帶來的討價還價以及尋租行為,大大減少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并確保能夠征到一定數額的稅收。
3.2 部分單位行為改變
本次試點中規定,對于地表水稅額不低于每立方米0.4元,對于地下水稅額不低于每立方米1.5元,通過這樣的稅收杠桿作用,一方面不增加一些正常的生活用水負擔,另一方面加大對地下水以及超額用水的征收力度。
正是這樣的原因,部分企業開始改變自身行為,比如企業減少地下水的使用,轉而更多地使用自來水;一些高爾夫球場等用水大戶不再像以前一樣隨意用水,而是集約型用水;也有越來越多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自覺地引入環保節能設備,尤其是節水設備,來對污水進行處理,循環利用,這些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這個層面上可以說試點是成功的。
4 推廣水資源稅可能存在的問題
4.1 稅費平移的不完善
早在水資源稅試點之前便有王金南學者指出,居民飲用水的收費包括自來水水費、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三部分,其中污水處理費應該是向污水排放者征收的而不應該籠統地由費轉稅,也有網友指出工業發展,水資源被污染卻讓所有老百姓共同買單顯然是有失公平的。
而此次試點雖然做到了稅費平移,但將污水處理費計入水資源稅是不公平的。當下還有一個被熱議的稅種是環境保護稅,如果環境保護稅推出,那么污染費勢必會被納入其中,到時候就會出現重復征稅的情況,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此次稅費平移的不足之處。
4.2 從量計征是否合理
在2016年7月1日推出水資源稅試點的同時,對資源稅進行了重大改革,由從量計征轉為了從價計征。而水資源在當前被認為資源的一種卻仍然實行從量計征,主要原因是該稅種處于試點階段,采用該方法容易管理。但必須認識到其可能存在的不足:我國水價采用成本加成法,以成本加一定利潤來給予企業一定比例的回報率,公平但是有限,主要是不能反映水資源的稀缺性,不能讓人更加深刻地體會其稀缺程度。
4.3 上下游稅收分配問題
對于現實中的眾多大型水源,往往是跨省甚至跨國的,那么對于整個水源的污染情況受整個流域沿線的影響,尤其是上游的影響,那么就會涉及一個上下游的分配問題:一方面上游必須保護好水資源,因為上游的污染會直接對下游產生影響,另一方面,下游往往是主要的水資源出水地,那就意味著按試點方案來大部分的水資源稅是在下游征得的,這顯然忽視了上游對涵養水源做出的貢獻,因此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時,遇到跨縣跨省時必然要涉及如何分配上下游稅收的問題。
5 對完善水資源開征的一些建議
5.1 各稅種政策協同推進
在水資源問題上的“費轉稅”需要仔細加以區分,對不屬于水資源稅的污染費應加以剔除,這樣做一方面能使這個轉變的過程更加系統合理,另一方面也能平息公眾對于不合理的費用承擔發出的怨言。因此在“費轉稅”過程中我們要盡快推出環境保護稅或是相關政策,協同水資源共同完成“費轉稅”的過程,而不可讓水資源稅進行單兵突進。
5.2 從量計征逐步過渡到從價計征
明確水資源作為一種資源,與煤礦石油等有著共同的稀缺性,只有從價計征,釋放水資源的價格才能真正意義上體現其稀缺的程度。但考慮到水作為一種極為常用的資源,相對石油天然氣等,其價格彈性比較小,水價波動小,用從價計稅沒有很大的差異,況且從量計征比較方便。但在未來,應逐步用從價計征代替從量計征,并且根據各地區的不同情況采用浮動稅率進行調節。
5.3 逐漸擴大試點范圍,不可急進
正如上面所述,水資源稅的征收常常涉及不同區域間的收入分配問題。當前僅僅是河北省作為唯一試點,不存在這個問題,但如果當前情況較好就立刻推往全國,則容易在這方面出現混亂。因此需要在河北試點的基礎上,制定區域間分配比例、準則,適當擴大試點范圍,對新試點進行評估,完善相關工作。也可以考慮將這筆收入共同用于水源的維護,保持水土等。
【參考文獻】
【1】武永義.水資源稅試點之諫[J].新理財(政府理財),2016(06):54-56.
【2】孫韶華,閆起磊.水資源稅試點年內將擴圍 水泥等行業用水成本或增加[J].商品混凝土,2017(0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