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云
【摘 要】論文從中小學校固定資產“虛提”折舊的核算方法談起,提出了“實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新思路。從“虛提”到“實提”,固定資產折舊核算仍存在不少困難。中小學校會計制度改革勢在必行,無論“虛提”還是“實提”固定資產折舊,都應做好各種應對準備,從容面對改革。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idea of "real metion"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from the accounting method of "virtual mention"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rom the "virtual mention" to "real mention", fixed assets depreciation accounting is still a lot of difficulties. The reform of the accounting syste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imperative. Whether it is "virtual mention" or "real mention" of fixed assets depreciation, we should do all kinds of preparedness and face reform.
【關鍵詞】中小學校;固定資產;折舊
【Key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ixed assets; depreciation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7-0097-03
1 引言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在我國事業單位(含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中小學校)內施行,新制度增設累計折舊、非流動資產基金等科目,首次引入了固定資產折舊要求。固定資產是中小學校運轉的基本物質條件,近年來,隨著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教學現代化、信息化的要求,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的數量和價值也不斷提高。為了更加科學合理地管理好資產,更加真實地反映出其價值,固定資產折舊必然成為教育成本計量的重要部分。筆者擬從五個方面對中小學校固定資產折舊問題進行探討。
2 固定資產折舊的含義
固定資產是指中小學校持有的使用期限超過1年(不含1年)、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中小學校的固定資產一般分為六類:①房屋及構筑物;②專用設備;③通用設備;④文物和陳列品;⑤圖書、檔案;⑥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
固定資產折舊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折舊金額進行系統分攤[1]。使用壽命是指固定資產的預計壽命,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應計提折舊額為固定資產的成本,不考慮預計凈殘值。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開始計提;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
在舊制度下,中小學校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按原值入賬。在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盡管其發生了損耗,價值逐漸減少,但賬面仍以原值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值與實際價值的差額將越來越大,致使資產負債表中的凈資產數據失實。此外,由于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使教育成本核算不真實,容易造成資產浪費,資產配置不合理等。
3 對固定資產“虛提”折舊的理解
實行新制度后,中小學校固定資產折舊核算體現了會計制度變更的漸變性和過渡性。因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以收付實現制為主,于是,產生了收付實現制下能夠反映固定資產價值的核算方法:即在計提折舊時借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貸記“累計折舊”,與企業把折舊額計入費用的做法不同。劉盛蓉[]將此折舊方法稱為“虛提”折舊。這種“虛提”折舊不需要從相應的收入中得到補償,是一種不進行補償、不完全的折舊制度。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由于中小學校的非營利性。中小學校是非營利的事業單位,經費投入機制是以政府財政撥款為主的,其經濟活動首先追求的是社會效益,與企業不同;二是中小學校具有公共產品的屬性。固定資產折舊費雖然是教育成本的重要內容,但該折舊費不能從學費收入中得到完全的補償。
實際工作中,中小學校一般在月末對折舊業務進行處理:首先編制“固定資產折舊計算匯總表”,計算出本月應計提的折舊額,然后據此進行賬務處理。其中本月應計提折舊額的計算方法為:本月應計提折舊額=上月折舊額+上月增加折舊額-上月減少折舊額。根據本月應計提折舊額編制轉賬憑證入賬:借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
4 中小學校“實提”固定資產折舊核算的方案設計
“虛提”折舊僅減少固定資產的價值,與成本費沒有直接聯系,沒有把折舊費用計入各預算部門的當期支出,如果能進一步將計提折舊與各預算部門的當期效益掛鉤,對學校固定資產的管理將會更有益處。
筆者建議采用“實提”,即折舊時借記事業支出,貸記累計折舊。讓折舊與費用相聯系,體現資產轉移價值[2]。目前,事業單位的支出項目分為基本支出項目和專項支出項目。其預算也根據基本支出項目和專項支出項目作安排。專項支出項目實行專款專用,專項核算。如果能夠在收付實現制下對項目核算嚴格控制的同時體現權責發生制原則,實現項目核算雙余額管理,也許對于固定資產折舊核算會是個很好的嘗試和突破。
項目核算雙余額管理,即一個項目兩個余額,一個是權責發生制下的余額,將項目的收入減去該項目對應的“教育事業支出”等支出類科目累計發生額。即:權責發生制下的項目余額=項目收入-支出類科目累計發生額。
另一個是收付實現制下的余額,將項目減去該項目已支付的金額后的余額,即收付實現制下的余額=項目收入-支出類科目累計發生額-(支付的非流動資產額度-累計折舊)。在實際操作中,項目負責人可支配使用的余額為收付實現制下的可用余額。
5 “實提”固定資產折舊面臨的問題
要實行上文提出的“實提”折舊的核算方式,尚有一些問題急需解決。
5.1 固定資產折舊機制有待健全
現行固定資產折舊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且最后的凈殘值為零。這是相當理想的一種方法,給“虛提”折舊帶來便于操作的好處。但跟“實提”折舊的要求相比相差甚遠。所以我們需要對固定資產折舊會計的相關制度進行完善。比起之前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這已經是進了一大步了,但是無法滿足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因各種人為因素損壞、社會因素減值、市場波動等導致實際價格與賬面價格背離,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更影響領導決策,不利于主管部門考核中小學校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
5.2 固定資產清查不到位
長期以來,中小學校固定資產投資都是無償的,不提折舊,不計盈虧,也不進行投資效益考核,造成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重購置、輕管理、重資金、輕實物。學校從上到下,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普通教師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都不夠重視,怕麻煩,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一般都是兼職的,人員變動頻繁,交接工作執行不到位,固定資產的定期清查成為空話。固定資產和存貨劃分不清,固定資產明細分類不規范,造成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工作的混亂。
5.3 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會計人員作為特殊行業的人員,既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也要求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是保證,良好的業務素質是前提。處理固定資產折舊不同于以往一成不變的歷史成本,它的實質是引進了公允價值的概念,這些在資本市場比較發達、資產評估制度等配套法規比較完善的情況下容易確定相應的減值額。但在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折舊是按照現行的“虛提”進行的。若是可以參考企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會計,即實提,將更能客觀地反映會計活動。這個時候對單位的會計人員進行相關的業務培訓是非常必要的。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強化職業道德意識,提倡和監督會計人員依法核算、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工作態度,是提高固定資產折舊會計核算質量的重要保障。
5.4 會計信息有待更透明更公開
會計信息是學校開展財務管理的基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直接關系著整個單位財務管理的質量。實踐中,為確保中小學校會計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做好會計信息披露,確保會計信息質量至關重要。但大部分中小學校及主管部門尚未真正意識到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必要性。家長和社會公眾無法了解學校固定資產使用情況,也影響了學校預算工作的開展和執行。
6 “實提”固定資產折舊努力的方向
6.1 加強固定資產折舊管理制度建設
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學校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先決條件。要建立固定資產管理分級管理體制,將責任層層劃分落實到位。對固定資產的采購、驗收、保管、使用、維修、報廢及殘值處理等環節的管理進行相應的監管。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的數量和價值在不斷提高,在固定資產折舊具體操作中,應根據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固定資產折舊管理實施細則,從制度上確保折舊分類、折舊年限、折舊方法等折舊政策的一致性。比如:在選擇折舊方法時,房屋及建筑物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計算機、路由器、服務器等信息化設備可采用平均年限法并根據技術發展水平適當縮短折舊年限。中小學校作為資產折舊管理的責任主體,應認真核算,確保資產賬實相符、折舊工作符合上級政策要求。
6.2 做好固定資產清查工作
中小學校固定資產使用及管理過程中沒有設置專職的資產管理人,管理環節相對薄弱。因此,在“實提”折舊之前,必須對所有的固定資產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確保資產賬實相符。清查過程中發現的已經淘汰不用或已經報廢的資產應集中進行報廢處理,達不到固定資產確認標準的可進行重新分類。設置固定資產登記簿及備查簿,按時如實地登記。完善固定資產標簽噴碼管理,在此過程中合理確定每種現有資產的尚可使用年限,為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工作打下基礎。
6.3 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深入,學校固定資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更好地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我們財務人員除做好日常核算工作外,更應適時、適度協助本單位領導管好、用好固定資產,發揮出固定資產的最佳效益,這對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首先得讓財務人員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脫離出來,專職從事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其次,加強對學校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給財務人員提供充電機會,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專業水平,并將培訓情況納入到他們的年度考核中;再次,教育局還可牽頭組織財務人員大比武之類的活動,對一些業務能力低下,不適宜擔任會計工作的人員,應及時進行崗位調整,促進學校固定資產管理隊伍的專業化、知識化、規范化。
6.4 加強會計信息的透明和公開
與企業相比較,事業單位沒有強烈的競爭對手,不存在商業秘密,基本都能對社會公眾公開,或者在同行業單位內部之間公開,接受同行的監督。在固定資產處置時,不能僅披露減值后的價值,還應該披露歷次減值時間、金額、減值原因及歷史成本等。如學校資產減值時,公布這些信息,接受社會、學生家長、兄弟學校及上級部門的監督。
總之,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已經走出了有意義的一步,即進行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這步,而這個步子我們不妨再邁大一點,在延續收付實現制下“虛提”的同時融合權責發生制下的“實提”,這不是不可能實現的。會計的原則之一就是要客觀反映各會計要素之間以及實際發生的各種科目之間的關系,用會計的語言描述客觀的會計行為。為此,我們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改革,只有加強固定資產折舊管理,才能全面反映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的凈值,才能準確核算出教育成本,才能不斷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發揮資金的投資效益,從而提高中小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柏宏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探索[J].現代企業,2013(01):11-12.
【2】劉盛蓉.對高校“實提”固定資產折舊方案的思考:基于新制度“虛提”折舊的變革[J].財會研究,2014(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