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黨
【摘 要】物業管理關乎民生及和諧社會的建設,故物業管理專業的發展有著較大的社會意義。論文結合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物業管理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分析了物業管理專業開設建筑方面課程的現狀,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Abstract】Property management is related to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profession has a greater social significance.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hat students should have in Jiangsu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College Property Management Major,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etting architecture classes in property management major,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關鍵詞】物業管理;專業培養; 建筑工程基礎
【Keywords】proper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8-0091-02
1 引言
物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應緊跟物業管理行業轉型升級的變化,了解如何培養學生使其具備企業需要的專業素質,并開設相關課程。物業服務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對房屋建筑及公共設施設備的維修保養,所以物業服務人員掌握建筑工程相關知識,對于順利開展各項服務工作非常重要。
2 物業管理專業與建筑工程基礎知識
2.1 物業管理專業
物業管理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物業管理是指業主委托物業服務企業依據委托合同進行的房屋建筑及其設備的管理,對市政公用設施、綠化、衛生、交通、生活秩序和環境容貌等管理項目進行維護、修繕活動。廣義的物業管理還包括業主共同管理的過程,和委托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進行的管理過程。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的物業管理專業是五年制高職,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物業管理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操作技能,具備物業管理的綜合職業能力,能在物業服務企業的客服專員、行政人事專員、品質專員等崗位從事物業管理客戶服務、行政人事事務管理、品質管理等工作,滿足物業管理行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對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1]。
物業管理專業的就業崗位主要有:物業前臺客服;物業服務客服人員、物業服務品質人員;物業行政、人事、辦公人員;物業管理中介咨詢服務的相關崗位;物業管理服務行業協會相關崗位;房地產行政管理相關崗位等。
2.2 物業管理專業學習建筑工程基礎知識的必要性
第一,可以更好地處理建筑質量問題方面的投訴。房屋剛交付的前兩年是房屋質量問題投訴的高發期,而處理這些質量問題,無論是否直接面對業主,都需要了解相關的建筑基礎知識,才能明確并確定進一步的維修方案。
第二,可以更好地管理公共設施設備。一個小區里的公共設施設備較多,而且其運作直接關系到多數業主的生活,所以對其維修保養也很重要。
第三,可以更好地進行裝修管理。無論是毛坯房還是精裝修房,業主在拿到房屋后,總會進行裝修,只是量大小的問題,而裝修管理會涉及建筑安全問題、小區建筑垃圾堆放問題等,需要物業進行管理。
第四,可以在前期更好地介入物業服務工作。目前物業服務大多數都是從建筑竣工驗收后期才介入開展,很少真正的從建筑的前期階段參與,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物業服務企業缺乏相關的專業人才,因此物業管理專業學習建筑工程基礎知識,有利于培養相關人才。
3 物業管理專業融入建筑工程基礎知識的現狀分析
3.1 有開設建筑工程基礎相關課程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物業管理專業開設有《建筑工程基礎與應用》、《建筑工程基礎與應用》實訓、《樓宇設備維護與管理》課程,要求學生達到的能力包括:能認識繪制常見的建筑圖紙;能看懂物業承接查驗的圖紙,會民用建筑的基本構造;能正確區分房屋的承重體系及結構;能正確判斷房屋缺陷產生的原因;能分析樓宇系統并理解管理措施等。
3.2 學生學習建筑工程基礎知識的積極性不高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物業管理專業是五年制高職,開設《建筑工程基礎與應用》是在第二、三學期,開設《樓宇設備維護與管理》是在第三學期,在學習這些課程之前學生對物業服務工作缺乏深入了解,沒有出去實習過,不能切身理解建筑相關知識的必要性,所以不能深刻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
3.3 建筑工程基礎知識不能很好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物業管理專業采用“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通過理論學習和企業實踐的不斷交替,達到學以致用、不斷提升專業技能的效果,得到用人企業的一致好評,但是學生跟崗實習、頂崗實習、課目實習全是在開設建筑工程基礎課程之后才進行的,所以在學習建筑工程基礎知識的時候,學生沒有相關實踐經驗,不能更好地發現工作中會遇到的建筑問題,也就不能開展針對性、有目的的學習。當然這些課程實施過程中也有一些小的實訓項目,比如出去參觀建材市場,了解建筑材料;參觀校園,查找質量缺陷,并進行分析,但畢竟時間有限,面過于狹窄。endprint
3.4 教師缺乏相關的企業實踐經驗
很多大學老師理論教學與自己的企業實踐經驗不匹配,這也是現實條件決定的,比如大學畢業即進入大學做老師,必定缺乏工作經驗,即使利用暑假參加社會實踐,還是存在很多局限,更何況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參與企業實踐鍛煉;如果有企業工作經驗后轉入學校做教師,如果其不能繼續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掛職鍛煉,其在企業的工作經驗也會很快過時。讓大學教師有更好的機會參與企業實踐,而且不耽誤教學非常重要,但也是一個難題。
4 物業管理專業更好融入建筑工程基礎知識的對策
4.1 在適合的年級段開設相關課程
在什么時間開設什么課程,需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參加實踐情況決定,當然也要考慮課時的安排,畢竟也要兼顧到一些基礎學科及后續專業核心課程的安排。但建筑工程基礎知識對于五年制高職學生而言,不宜在學生剛入學就開設,畢竟學生沒有上過高中,基礎學科較為薄弱,理解接受能力差,也認識不到其重要性,最好在學生參加了一定的企業實踐、積累了一些基礎學科知識之后開展[2]。
4.2 實現理論知識與企業實踐的更好結合
理論知識與實踐更好的結合,這是每個專業都需要并應該做到的,但現實總有很多限制條件,比如在講建筑工程基礎相關知識時,如果能讓學生實際參觀建筑施工工地,或者通過數據共享讓學生能在教室里看到實際的施工現場,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在講解建筑質量缺陷時,直接去住宅小區參觀實際的案例,并觀看維修師傅如何處理,那么學生不需要老師講解,就能直接掌握所需的知識。
當然如果因一些條件受限不能實現,可以像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物業管理專業一樣專門留出兩周的時間進行
實訓,教師帶領學生去建材市場參觀收集建筑材料,去校園或者小區收集整理質量缺陷,并進行原因分析,給出解決措施。
4.3 學校傳授的知識應與企業工作實際需要相吻合
筆者在擔任《建筑工程基礎與應用》課程時,搜集教材,很難找到適合物業管理專業參考的建筑工程基礎教材。教師找不到合適的參考教材,學校就應針對本專業制定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比如根據企業調查,了解企業需要學生具備的知識點,制定本課程需講授的知識點,比如城建院物業管理專業課程標準規定《建筑工程基礎與應用》應包括的內容有建筑的分類與等級、建筑識圖、民用建筑構造、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建筑力學、房屋完損等級的評定、房屋質量驗收的標準、常見房屋缺陷及原因分析等,比較吻合物業管理專業與企業工作實際的需要。
4.4 教師積極參與掛職鍛煉
教師扮演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要有良好的師德,廣博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學習能力,還需要具有較強的、熟練的業務能力,也就是專業能力,尤其是高職院校,更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那教師首先要具備專業技能,必須保持不間斷的企業掛職鍛煉,讓理論在實踐中沉淀升華,讓實踐技能通過理論學習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左文進.現代服務業視角下高職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當代經濟,2014(11):84-86.
【2】張妍妍.論高職院校建筑設備課程教學改革設計思路[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9):116-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