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帥

[摘 要]本文選取2014年山東省70個縣域單元的經濟、人口和社會發展數據,通過使用SPSS 17.0軟件中的系統聚類分析方法,對這些縣域單元的發展情況進行分類,本文劃分為3類,并分析各類型特點,便于為山東省縣域經濟的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縣域經濟;聚類分析;山東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068
[中圖分類號]F127;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6-0-02
0 引 言
縣域單元是最基本的行政地域單元,具有經濟管理職能。縣域經濟是我國整個經濟的基礎,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經濟高度發展的中國,必然會出現縣域經濟發展差異的情況,適度差異有利于推動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空間轉移,但差異過大將使經發展偏離預設軌道,甚至影響新型城鎮化的建設。縣域經濟發展差異現在已經成為學者研究和探討的熱點問題,2014年,山東省有縣級單位137個,人口總數9 789.43萬人,生產總值59 426.59億元,比2013年同期增長8.7%,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三。第十四屆全國經濟百強縣排名,簡稱全國百強縣(市),山東省在百強中占據18席,山東在中小城市和縣域經濟發展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然而,各縣域單位發展不均衡,例如歷下區與商河縣同屬于濟南市,但生產總值相差6.3倍。
本文采用聚類分析,根據山東省現在發展的狀況,選取所轄10個市共70個市轄區、縣(市),將其聚成3個類別,避免外部環境對分類結果的影響,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分析,對其發展進行量化評價,便于為山東省縣域經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提供參考。
1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指標選擇遵循全面性、代表性、可行性、系統性原則,以確保指標可測性和可比性,且能簡明有效地反映縣域經濟發展的特征。本文借鑒此前學者的研究成果,總結有關區域經濟評價的相關文獻指標的選取;同時,考慮縣域經濟發展與新型城鎮化的內在聯系,選擇以下指標:年末總人口數、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額、出口總額、工業總產值、人均收入、地方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以及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
2 研究方法
2.1 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均來自于《山東省統計年鑒(2014)》《各市統計年鑒》以及區、各縣(市)政府工作報告,涉及山東省70個縣域單元。
2.2 方法的選擇
本文在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基礎上,采用系統聚類法分析山東70個縣域單元的發展情況。系統聚類的基本思想是:先將各樣品各化為一類,設定一個數值作為它們之間的距離,選擇距離最小的兩個合并成新的一類,計算新類與其他類之間的距離,再將距離最近的兩類合并,這樣每次減少一類,直至所有的樣品合為一類為止。
2.3 結果與分析
所有的縣域單元都包含有10個指標的數據,不同指標數據通常使用不同的計量單位,它們數值的波動范圍比較大,這必然會影響最后的結果。因此在進行聚類分析之前,本文要對收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這里使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本文分析選定用歐氏距離作為數量指標,進行分類,把山東省70個縣(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分為3類,如表1。
2.4 結論
在分類結果中,第三類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第二類發展程度居中,第一類發展水平最低。如,在平均社會生產總值方面,第一類為240.141億元,第二類為649.287億元,第三類為1 242.234億元,為第一類的5倍;在人均收入方面,第一類人均收入是12 000.48元,
第二類是15 488.9元,第三類人均收入為17 053.2元。
第三類包括黃島區、膠州市、即墨市、榮成市和滕州市,其2014年全年生產總值均位于山東省前列,而且工業總產值、人均收入等指標均明顯高于第二類和第一類,因此,社會發展水平上的差異是其主要方面。另外,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和政策因素等交織在一起,影響了山東省縣域經濟的發展。第三類中區縣基本都位于沿海城市,交通、地理等條件優越。
第二類包含章丘市、城陽區等15個區縣,部分位于沿海城市或者以工業為主,區域經濟發展程度居中。其比較優勢是資源相對豐富,但是否科學合理還有待進一步論證,筆者認為這些地方可以充分挖掘第二、第三產業方面的潛力。
第三類包含平陰縣、微山縣等50個區縣,絕大部分位于內陸城市,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不是很突出,產業結構也不夠合理,具體表現為:第一產業由于受資源的限制發展空間有限;第二和第三產業的主導地位不明顯。這些地方應充分發揮創新思維,沖破自身局限,走特色道路,找到經濟發展的突破口。首先,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如,沂水縣積極打造特大型組合現代農業園區,壯大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其次,要通過招商引資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縣域工業產業集群;最后,要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如濟寧微山縣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等景區。
3 結 語
發展縣域經濟,需要政府部門客觀公正地對自己的情況進行分析,找準自己的位置,科學定位,重新整合生產要素,實施工業強縣戰略,重視農業發展,培育和發展特色經濟。
主要參考文獻
[1]山東省統計局.山東統計年鑒(2014)[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2]高鑫,許文娟.基于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的遼寧省縣域經濟綜合評價[J].農業經濟,2013(10).
[3]胡燦偉,張俊飚.湖北省縣域經濟空間分異與優化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3).
[4]Richard A Johnson,Dean W Wichen.實用多元統計分析[M].陸璇,葛余博,趙衡秀,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