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琳+張萍
【摘要】 目的 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對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108例哮喘患者, 依據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4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 對比兩組肺功能指標及生活質量情況。結果 經護理, 觀察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用力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VC%)、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1.1527、9.4729、9.9848、10.1970, 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針對哮喘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 可有效促進其肺功能改善, 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臨床應用的價值較高。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哮喘;肺功能;生活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2.094
哮喘為較為常見的多發疾病, 臨床表現較復雜, 且患者病情不易控制, 故于治療同時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1]。相關報道顯示 [2],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哮喘患者, 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及預后質量, 為進一步驗證其應用有效性, 本研究就選定的108例哮喘患者資料作對比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8例哮喘患者, 依據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4例。對照組男女比28∶26, 年齡18~70歲, 平均年齡(44.69±8.44)歲, 病程1~14年, 平均病程(6.85±1.32)年;觀察組男女比29∶25, 年齡19~72歲, 平均年齡(46.12±8.63)歲, 病程1~13年, 平均病程(5.74±1.2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方案, 內容包括哮喘防治相關知識教育、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等方面。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 具體方案為:①入院第1天:依據患者精神狀態、血氣分析等對其病情予以評估, 主動向患者介紹住院環境。以溫和的語氣向患者耐心講解疾病治療相關設備及知識, 積極與患者進行心理溝通, 以提高其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②入院第2天:依據患者呼吸能力、臨床癥狀及血氣等變化, 評估首日治療效果情況, 并耐心向患者講解檢查目的、時間及相關注意事項, 協助其完成各項檢查。③入院第3天: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治療優勢, 親自展示干粉吸入劑與氣霧劑的使用方法, 且安排患者自行操作, 針對其出現的錯誤及時予以糾正。④入院第4天;向患者說明哮喘發作的原因、過程及避免或減少發作的方法, 并告知家屬吸入治療的優勢。⑤入院第5~6天:依據患者內心情緒提供針對性的心理干預, 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 并指導患者開展肺功能鍛煉。⑥入院第7天:向患者及家屬發放疾病防治手冊, 并囑其定期返院復查, 講解以往成功案例, 消除患者內心恐懼, 并促使其盡早康復。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針對兩組護理后肺功能指標水平予以記錄與分析, 主要包括FEV1/FVC、FVC、FEV1及SaO2水平。兩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進行評估, 包括4個維度, 滿分100分, 分值越高, 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經護理, 觀察組FEV1/FVC、FVC%、FEV1%及Sa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1.1527、9.4729、9.9848、10.1970, P<0.05)。見表1。
2. 2 兩組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經護理, 觀察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哮喘為我國發病率較高的疾病, 且多發于老年人群, 哮喘對患者的呼吸產生嚴重影響, 進而降低其生活質量, 加之臨床病情難以控制, 故治療期間實施有效的護理模式具有重要意義[4]。本研究對比分析選定的108例患者分別行不同護理方案的效果, 以期為日后護理提供參考。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由臨床路徑小組成員, 依據某種疾病、手術或診斷而制定出的護理模式[5]。護理人員根據臨床護理路徑標準的護理流程, 自患者入院至出院均給予此模式進行護理。本研究針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 規范化、系統化健康教育內容, 不僅能避免因護理人員缺乏經驗而導致的宣傳低效, 且有效促進護患間健康教育知識交流, 確保健康教育得以延續[6]。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哮喘患者, 可充分發揮護理與醫療優勢互補作用, 且護理人員有針對性、計劃性及預見性開展護理工作, 使其工作主動性與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 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此外, 臨床護理路徑模式中的健康教育制定是依據患者不同實際情況而制定出的針對性指導計劃。護理人員合理采用臨床護理路徑, 可有效促使哮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 以及對護理技術認知與護理依從性等均得以提高。同時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屬關于防治哮喘知識的認知度, 進一步加強患者自我護理的能力, 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7-9]。
本研究結果顯示, 經護理, 觀察組FEV1/FVC、FVC%、FEV1%及Sa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這與陳小丹等[10]結果相符合, 進一步驗證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有效性。但關于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變化情況, 由于受樣本少、環境等外部因素制約而未予以分析, 待進一步研究作報告。
綜上所述,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哮喘患者, 不僅能夠顯著改善其肺功能, 而且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可被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米日古麗·祖農, 布海力其木·依米爾. 探討全方位護理對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滿意度的影響. 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26): 120-122.
[2] 劉瑋, 王麗. 重度支氣管哮喘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Meta分析. 齊魯護理雜志, 2015, 21(11):4-7.
[3] 顧永珍. 延續性護理對出院哮喘患兒生活質量及預后的影響.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16):114-115, 119.
[4] 譚燕平. 一體化護理在改善哮喘急性發作患者情緒及心理狀態中的效果研究.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12):17-19.
[5] 鄧永蓮, 陳宗寧. 臨床護理路徑對腦出血患者心理和生活質量的應用研究.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5, 34(11):1453-1454, 1509.
[6] 郭朝鳳. 臨床護理路徑對哮喘患兒家長健康知識及治療效果的影響.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4):880-882.
[7] 楊淑梅, 王麗君, 孫瑜, 等. 臨床護理路徑對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中國現代醫生, 2015, 53(5):153-156.
[8] 周明. 臨床護理路徑對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30):18-19.
[9] 梁錦麗. 臨床護理路徑對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世界臨床醫學, 2017, 11(3):28.
[10] 陳小丹, 李惠, 鄒立華, 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患者急性發作中的應用.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4, 39(6):833-835.
[收稿日期:2017-03-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