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圣++李晨琛



[摘 要]在WGS84坐標體系下,人們知道地球上兩點的坐標,就可以計算出兩點間的距離。通過光纜標定工作,人們可以掌握光纜的坐標數據,利用標定的光纜數據,知道光纜故障點距離起點的距離,再通過比對點與點之間距離,就可以較為精確且快速地得知故障點所在的坐標范圍,減少光纜故障維護的響應時間。
[關鍵詞]光纜坐標數據;定位;故障點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091
[中圖分類號]TN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6-0-02
在日常工作中,人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光纜斷了,但是斷在哪里了?OTDR可以測試出起點到斷點的距離,但是這個距離是否就是路途的距離?地埋的光纜若是斷了,怎么去尋找斷點?光纜如果不是直線,就無法直接得知斷點的地點。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道路與光纜并非重合,行車路程并不等于光纜長度。盤山路則有可能出現路程長度是光纜長度的兩倍。地埋的光纜若是在春耕期間被挖斷,那么尋找斷點的時間將會被延長。維修人員能夠快速尋找到斷點,就是節省搶修時間、節省人力、物力與財力。本文將從基本操作、計算能力驗證、數據驗證等幾個方面,對故障定位軟件進行說明。
1 故障定位軟件的核心構架
在WGS84坐標體系下,地球可以看作一個球體,其原點為地球質心,所以地球上任意兩點間的距離,可以當作一段弧長來計算。
1.1 計算地球上兩點的距離
地球上某一點的緯度與經度分別用x與y表示,A點表示為(x1,y1),B點表示為(x2,y2)。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AB兩點間的距離為L(A-B),其緯度值差為角θ,對應長度為Lθ;其經度值差為角α,對應長度為Lα。
圓可以看作由無數條短直線構成,而經度與緯度之間又屬于垂直關系,那么由圖3可以得知:
(1)
式中:θ為緯度差值,α為經度差值,L為長度。
1.2 計算兩點間光纜的長度
高度差與L(A-B)圍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此段纜長成為一個斜邊,據此可以算出兩點之間纜長距離。
在軟件得到點數據后,人們通過輸入斷點在光纜上的長度,公式會不斷將兩點間的距離相加,并與輸入的數值做比較,直到得出結果。
2 球體半徑對弧長的影響
由圖5可以看出,弧線長度與弧線半徑有關,所以驗證不同球體半徑值下對軟件計算弧長距離的影響。
由圖6可以看出,R在0至5 000米內的距離上,計算相對地球6 371千米的半徑而言,隨著0至5 000米的半徑增加,不影響弧長距離。
3 數據驗證與誤差分析
3.1 數據驗證
取樣為某段坐標數據,此數據的高度值為最低點1 230米、最高點1 362米,趨勢是先低再高,起點高度1 362米、尾點高度1 326米,差值分別為132米與36米。高差均值計算后為1.431米。距離設定為10 000米、20 000米、30 000米。
原始數據在上述長度舉例下的所求得值:
當高差為0的時候:
由圖8與原值圖7相比,不同距離的誤差分別為:4.03米、83.68米、90.9米。
由軟件計算截圖可以看出,在高度差不斷加大的情況下,點數誤差值也會隨之增長。誤差值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則需要通過實際驗證,積累更多的反饋信息才能得到結果。
3.2 高差值與其他引起結果誤差的條件分析
3.2.1 預留光纜的誤差
第一,標記的點一般自站外開始,那么自站內光纜托盤到第一個點的距離成為第一段誤差值。
第二,架空與地埋光纜均會有不同長度的預留,是第二個誤差值來源。
3.2.2 其他誤差
架空光纜由于桿子埋深不同,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數據偏差。此外,GPS也會在標定中產生一定程度上的誤差。
3.3 關于建立數據庫以減小誤差的設想
人們建立點距離值數據庫能夠減小數據庫誤差。現有數據均為點坐標模式,將點坐標計算轉換為兩點間距離的數據,將光纜預留長度作為兩點間距離的補充長度,直接加入到兩點距離,即將程序不斷提取出兩點的坐標進行距離計算并相加,轉為程序不斷提取出兩點間的距離并相加,從而解決實際使用過程中的光纜預留誤差,而且可以提高程序的運行速度。
4 關于故障定位軟件的后續建議
第一,該軟件要與地圖相結合,尋找到斷點后在地圖上顯示。
第二,開發者通過建立數據庫,并整合軟件,形成更方便的可視化界面軟件。
主要參考文獻
[1]徐紹銓,張華海,楊志強.GPS測量原理及應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2][美]埃克爾.Java編程思想[M].陳昊鵬,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