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靳啟蒙
[摘 要]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在農村地區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是政府職能在農村的重要體現,其次關乎農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基于此,本文從理論以及現實兩個角度,以湯陰縣為例展開探究。湯陰縣是河南省北部的以農業為主的小縣城,雖然湯陰縣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結構不合理、供給效率低下等,文章分析了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湯陰縣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120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6-0-02
隨著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不斷推進,農村地區的建設也開始受到重視,尤其是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我國只有加強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才能為農村地區的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貢獻。
1 湯陰縣農村公共物品供給
湯陰縣地處中原腹地,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縣區,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面積645.86平方千米。人口普查顯示,湯陰縣總人口為52.160 8萬,其中,農村人口占2/3以上,下轄9個鎮、1個鄉,主要發展依靠農業和食品工業。
由于湯陰縣的發展與農業具有緊密關系,而農業與農村具有緊密關系,所以農村的發展尤其重要,但農村的發展離不開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湯陰縣歷年來重視農業的發展,重視農村的發展,對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采取了很多切實有效的措施,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仍然比較落后,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依然存在問題。
2 湯陰縣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1 湯陰縣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存在的問題
2.1.1 農村公共物品供需矛盾突出
湯陰縣農村公共物品建設標準低、要求高,隨著農村地區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素質的提升,人們對它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政府仍然按照原來的標準提供公共物品,將無法滿足農村地區居民的需要,如電力方面,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大功率電器的使用,使變壓器負重不堪,存在安全隱患;還表現在供給數量較少,需求數量大。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現在提供的公共物品未來不一定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的需求會隨著社會變化而改變,相關人員要考慮未來因素。例如教育經費不斷增加,目的是應對社會的需要,學習現代化知識。
2.1.2 公共物品供給結構尚需優化
首先,供給主體單一。現階段湯陰縣農村公共物品大部分由政府提供,供給主體單一,缺乏競爭機制,導致供給物品質量低,公共物品形式單一等。其次,湯陰縣公共物品供給是自上而下的供給方式,農民文化素質有待提高,無法表達自己的需要,公共物品的供給沒有滿足農村地區的真正需求,供給存在偏差,因此,相關人員應該建立自下而上的供給方式,先反饋需求,再提供給公共物品。
2.1.3 公共物品供給效率有待提高
政府的不重視與鄉鎮地區財力不足,影響了公共物品的質量與數量,以及政府行為偏好與資金存在缺口是導致該地區公共物品供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湯陰縣農村地區目前采用政府和村集體組織的混合供給方式,這種供給方式是較為正確的,但在供給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執行不當的問題,導致供給過程過慢或供給無法落實。
2.2 湯陰縣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產生問題的原因
2.2.1 農村公共物品政府不重視
政府的觀念,即對農村公共物品的不重視導致資金不足這一嚴重后果,一方面資金浪費;另一方面卻資金缺乏。政府大部分的資金都用于城市公共物品的建設,資金富裕,而農村公共物品的建設缺少資金,難以維持,如農村大部分地區沒有圖書館,覆蓋區域小,圖書破舊等,而城市圖書館卻藏書多,面積大。
2.2.2 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結構體制
湯陰縣農村長期以來采用強制的、從上至下的供給方式,農村公共物品是由政府與基層共同提供,這種機制忽視了農民對公共物品的需求,無法滿足農村地區的切實需要。另外,由于農民自身的局限性,其文化素質較低,低估了公共物品對自身的作用,常常出現不真實的表達。
2.2.3 城鄉二元制供給安排
湯陰縣把資金多用于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給方面,各種公共物品主要滿足城鎮居民的需求,造成了城鄉分配不均衡的問題,這就導致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公共物品短缺,農民既要負責生產,又無法滿足自身利益,導致生產積極性受挫。
2.2.4 公共物品供給主體問題
湯陰縣政府是該地區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給者,占據主導地位,但由于政府自身的局限性,會導致如“政府失靈”等問題,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給不能完全讓政府承擔,不然公共物品的供給會出現由政府壟斷,缺乏市場性與競爭性,也就沒辦法真正適應農村地區需要的問題。
2.2.5 公共物品供給監督不到位
從經濟人假設的角度看,人們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滿足自己的私利,然而公共物品由于本身的特性,即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會給公共物品供給的監督帶來一定困難。由于政府公共物品供給信息閉塞,供給是壟斷的,公眾無法進行監督,也缺乏服務反饋系統,造成了公共物品供給效率低下,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問題。
3 解決湯陰縣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問題的建議
3.1 轉變農村公共物品供給觀念
政府工作人員要積極轉變觀念,重視農村地區,加大資金投入,只有資金充足,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由于鄉鎮財力薄弱,沒有足夠的資金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因此,相關人員應該把農村與城市公共物品供給資金一體化,納入財政系統,確保農村地區公共物品的供給,以實現城鄉均衡發展。
3.2 完善城鄉一體供給機制endprint
相關人員不僅要增加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數量,還要提高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質量,以保證農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給,加快農村地區的發展速度,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市與農村平衡發展,實現公共物品城鄉供給一體化。
3.3 調整公共物品供給機構,增加公共物品供給主體
現階段,公共物品的供給來源于政府,政府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自然而然成為了供給主體。由于農村公共物品的需求多樣化,供給主體也應呈現多主體的方式,因此,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方式應引入市場化、多元化的方式,這也是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針對目前數量少、質量差、效率低等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法。因此,我國應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主體地位,調整供給機制,增加供給主體。
3.4 建立農村公共物品需求合理表達機制
相關人員要完善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機制,根據服務型政府建設目標,建立和完善民主表達機制,及時解決農民的提出問題,滿足其需求。要達到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最優化,就要充分考慮農村居民對公共物品的需求,因此,相關人員應實現決策程序由“從上至下”向“從下至上”轉變,鼓勵農民參與供給過程,為農民表達自己的意愿提供良好條件;建立健全基層民主制度,使農民自主選舉,選出表達農民意愿,真正為農民謀利益的好干部,同時還要進行監督。
3.5 加強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監督
加強對湯陰縣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監督、檢查,不僅需要公共物品提供者自身努力,促進公共物品供給效率的提升;還需要進行外部監督,因此湯陰縣要想更好地提高供給效率,就必須加強對公共物品供給的外部監督。加強對公共物品的理論學習,形成新的認識,政府或有關部門要重視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使其充分認識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重要性,從而更加有效地供給公共物品。
4 結 語
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關系著整個社會的發展,公共物品供給是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關鍵一環。本文以湯陰縣為例,分析農村公共物品供給落后于整個社會的問題,并對此現象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對如何解決問題提出了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1][美]詹姆斯·M·布坎南.公共物品的需求與供給[M].馬珺,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李克強.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與農民發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3]梁學平.中國公共物品的供給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