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祥
企業文化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而領導力文化作為其核心內容,是助推企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是企業最為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發展需要領導力文化
中國五礦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冶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國文清同志在中冶集團2017年工作會議上從“戰略掌控是企業最核心的領導力、改革創新是最激發活力的領導力、抓班子帶隊伍是關系事業成敗的領導力、紀律嚴明是最具約束力的領導力、一馬當先是最有說服力的領導力”等五個方面進行了非常系統的闡述。中冶集團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的D級企業,經過短短幾年時間躍升為A級企業,能有如此逆勢攀升、涅槃重生的跨越式發展,離不開對黨和國家事業骨子里的信念忠誠和激情澎湃的熱血忠誠,離不開“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精神指引和“聚焦中冶主業,建設美好中冶”的愿景指引,離不開堅強有力的各級領導團隊和共同擔當,離不開全體中冶人在各個工作崗位上扎扎實實的工作。歸納起來,這就是中冶集團的領導力文化。正是有了這種責任擔當、催人奮進、團結奮斗、扎實工作的領導力文化,才鑄就了中冶集團今天的矚目成就。
領導力文化的具體體現
領導力是一種意識力
領導力離不開忠于職守的責任意識,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是形成領導力的基礎。
體現之一:忠于職守。既然選擇了一種職業、一類崗位,就要愛崗敬業,認認真真地干好本職工作,這是從業者的基本職業操守。這既是對企業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作為國有企業的黨員干部,還要有更高層面的愛崗敬業,那就是忠誠。正如國文清同志提出的“對黨和國家事業骨子里的信念忠誠和激情澎湃的熱血忠誠”,這是黨領導下的國有企業的干部應該具有的政治品質。這絕不是唱高調,這是作為中央企業的稟賦使然,也是作為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
體現之二:服從安排。有句順口溜,“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名干部,組織安排他到某個崗位,尤其是困難崗位上工作,是組織對他的信任和考驗,這時更需要干部具有一種堅決履行好崗位職責的服從意識、大局意識,哪怕是不愿意干的崗位,也要克服困難,欣然接受,這是對干部的職業素質要求。對待組織安排的工作,如果存在“挑肥揀瘦,拈輕怕重”的思想,是不可能干好任何工作的。
體現之三:勇于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企業越是處于艱難時期,就越迫切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勇于擔當,在困難面前不退縮,敢于沖鋒陷陣,主動接受挑戰,大膽開拓創新,善于解決問題,以出色的工作業績體現自身的價值。
領導力是一種執行力
領導力離不開有執行力的企業文化。記得幾年前有一本暢銷書叫《贏在執行》,說的就是執行力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力文化,再好的戰略構想也都是紙上談兵。
體現之一:制度完善。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企業來講,這個規矩就是制度,它是企業各項工作正常運行的基本規則。規則沒定好,勢必會導致扯皮拉筋,影響運行效率。因此,要提高領導力,必須把規章制度制訂好,做到覆蓋全面,高效精煉,可操作性強,使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標準化。所以,我認為提高執行力首先要看這個單位有制度沒有,有流程沒有,流程合不合理。
體現之二:執行嚴格。這是執行力的關鍵所在。制度制訂好了,如果只是掛在墻上,寫在紙上,說在嘴上,也是空中樓閣。所以,無論是管理制度,還是上級安排的工作任務,作為管理者,必須按照制度或者上級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嚴格執行。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或者是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工作安排后,隨即拋之腦后,上級不過問則不推進,或者推一下動一下,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體現之三:響應快速。在戰場上講兵貴神速,速度永遠是致命的因素。在商場上也是如此。執行力強不強,給人的直接感覺是反應迅速不迅速。逆勢行舟,不進則退。辦事拖沓、反應遲鈍,勢必會被市場淘汰。中冶集團“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企業精神就是加強執行力的文化特征,有些單位推行的24小時工作法、一天辦結制也都是講求辦事效率。
體現之四:管理精細。講求速度第一,并不是不要求工作質量。隨便應付、糊弄了事、草草交卷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真正執行力的要求是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而要把工作干好,必須要把工作安排得細致周密。在國際慣用的“PDCA”工作方法當中,P是最重要的環節,即策劃環節。在周密策劃之后,就是認真實施,定期檢查,改進提升,及時反饋。只有這樣,各項工作才會有真正的提升,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領導力是一種凝聚力
領導力離不開美好的發展愿景和上下左右的密切配合。
體現之一:共同愿景。企業愿景是指企業的長期愿望及理想追求,是組織發展的藍圖。好的企業愿景會不斷激勵著廣大員工為之努力,為之拼搏。中冶集團提出的“聚焦中冶主業,建設美好中冶”的企業愿景以及構建“青年人理想向往的高地,中年人創業發展的平臺,老年人休養生息的港灣”的共同理想,加之“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新興產業領跑者,長期堅持走高技術建設之路”的戰略定位,都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引領力。
體現之二:團結合作。愿景確定之后,就是戰略執行、完成目標問題。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家喻戶曉。五個手指頭和一個拳頭的關系也是如此。其實這就是看有沒有團隊精神。每一個人都是團隊的一員,團隊的利益與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在團隊目標明確之后,只有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共同為之努力奮斗,才會形成戰斗力,最終才會產生1+1>2的效果,否則會恰恰相反。企業的發展需要這種團隊合作的精神,需要這種集體主義觀念。
體現之三:積極主動。是自己分內的工作范圍,理所當然地承接下來,不要推給別人。不是自己分內但與自己相關的工作,應積極配合,主動協助。與自己分內工作無關的工作,也要積極回應,盡可能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對待客戶的需求,即便不是本職范圍,也應負起積極聯系對口部門的責任,而不是簡單的回絕。很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推行的“首問負責制”就是典型的范例。endprint
體現之四:方法得當。有的同志在開展工作中非常順利、和諧,有的人卻總是阻力重重,推動不力。工作能否順利推進既涉及到上下級關系問題,也涉及到本人的威望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方式方法問題。對此,一方面應加強溝通,保持信息對稱,這樣在工作時不至于手忙腳亂、安排工作時過于突然。另一方面應相互尊重。學會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夠從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關系自然就融洽了,工作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領導力是一種無形魅力
這種魅力既有專業才能的因素,也有組織才能的因素,還有充當表率的因素,更有道德品質的因素,是一種自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體現之一:業務能力強。這種能力是適應工作崗位要求所應具有的才能或技能。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業務相當熟悉,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很強,甚至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無形中就會樹立標桿,吸引周邊的目光,他的領導力自然就會形成。
體現之二:組織能力強。如果不是某一專業的行家,但卻能有效組織身邊的各類資源,圓滿地完成交辦的工作任務,這也是一種領導力。管理的層級越高,越需要這種能力,也是國文清同志提到的“抓班子帶隊伍”能力。很多專業不對口的一把手,卻能把所在的企業經營得井井有條,蓬勃發展,就充分展現了這種能力。
體現之三:充當表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正如國文清同志所說的,“領導干部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是一種無聲的命令和激勵感召,‘一馬當先必然帶動‘萬馬奔騰”。一名干部,只有在堅定信念、擔當有為、團結和諧、清正廉潔等各個方面做出表率,才會在職工群眾當中樹立威信,才有號召力,職工群眾才能擁護你,才會形成領導力。
體現之四:品德品行高。有為才有位,有位才有威。但是光能干好工作是不行的。如果一名干部工作專業能力和組織能力再強,卻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形象就會大打折扣,不可能形成領導力。我們黨對干部的選拔任用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就是更看重干部的道德修養和道德品質。只有德才兼備的干部才會產生巨大的領導力,從而形成強大的“黑洞”效應。
領導力是一種約束力
領導力離不開紀律規矩的嚴格遵守。正如國文清同志在講話中所提到的,紀律嚴明是最具約束力的領導力。干任何工作,只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并且有責必問,失責必究,領導力自然就會加強。
中紀委十八屆七次全會提出,要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堅守職責定位,帶頭執行黨章黨規黨紀,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堅持經常抓、抓經常,持之以恒糾正“四風”,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在強化日常監督執紀上下功夫,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嚴肅問責。作為國有企業的黨員干部,我們要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切實加強對黨紀黨規的學習,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做到忠黨、信黨、愛黨。同時也要有底線意識、紅線意識,做到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時刻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勵,管好自己,管好親屬,管好身邊的工作人員。黨員干部帶頭講紀律守規矩了,企業也就風清氣正了,員工干事創業的勁頭就更足了,領導力自然會大大增強。
結 論
企業領導力文化的形成融合了包括企業愿景、企業價值觀在內的精神文化,全面、精煉、高效的制度文化,各種行為規范在內的行為文化等等,是綜合多種元素的文化體系。只有我們充分認識到企業領導力的形成因素和主要特征,結合實際,對標找差,才可能順勢而為,持續改進,打造形成具有本企業特色的領導力文化,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助推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