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摘 要】語言充滿魅力的地理課堂必然要求教師使用積極語言、親和語言、學科語言和科學語言,從而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積極誘導學生投入到地理探索之中,使地理教學取得實際的效果。
【關鍵詞】語言魅力;積極;親和;學科;科學
教學語言的有效性、趣味性、科學性直接影響課堂活動的效果。教學語言必須具備足夠的魅力才能吸引學生樂此不疲。研究教師地理課堂的教學語言魅力十分必要。
一、使用積極語言
“積極語言是指教師以積極期待為目標,使學生產生愉悅體驗,發現個體優點及潛能,關注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條件,促進學生自律性品質、堅持性品質及智慧、美德的形成,建構起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的人際關系的語言。”這就是說,“積極期待”就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地理素養預設目標、發展方向,鼓勵他們積極追求,從而帶給他們更多的學習自信力。
請看:
師:今天咱們復習一下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特點。教材主要談到了北方、南方、青藏高原、西北等四大地區,大家能不能構建起一張系統的網絡圖,做到一圖看中國呢?(提出富有挑戰性問題,給學生以目標上的期待,刺激學生的好勝心。)
生:這么多內容怎么做啊?(面露難色。)
師:會用思維導圖,會畫圖,會列表吧?(微笑)(借用肢體語言,提供方式方法上的幫助,積極干預。)
生:對,我們怎么沒想到啊!(受到鼓舞,興奮起來。)
生:大家用分類法先把這些知識分類,然后就可以提綱挈領地歸納、總結出來了。
師:剛才這位學生太棒了,這正是今天我們需要用到的技法,同學們該知道怎么做了吧?(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點出、贊揚)。如果覺得,一個人做有點困難,不妨尋找你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喲!(提醒學生構建學習共同體,通過建構起“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的人際關系”完成學習任務。)
可見,積極的教學語言催生積極的學習力。
二、使用親和語言
親和語言富有表現力、感染力,幽默風趣、生動形象,具有多樣化的語言表達內容和形式。學生聆聽這樣的語言能夠輕松、愉快,不會產生壓抑感、枯燥感。地理和其他人文學科一樣,非常具有有利于營造這種親和語言的條件。地理學科涉及自然世界、風土人情,使地理課堂充滿著無數的神奇現象和無窮盡的美感。而“地理教學中千姿百態的美,不僅能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而且可以陶冶學生性情,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及人地和諧發展的地理人文素養。”所以,地理學科本身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關鍵在于地理教師要善于用富有魅力的語言把這些美表達出來,使學生感覺到地理學科的親和力。
在提及長江三峽有關知識時,執教者這樣展開對話:
師:長江三峽有什么特點呢?
生:……
師:其實,古人早就這樣說:長江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而兩邊的山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景色自然各有千秋,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或者“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春”。
生:我真羨慕明代的徐霞客,能夠游歷大半個中國,閱盡人間美景無數啊!
師:我也像變個孫悟空,或者化身一架無人機……
生:笑。
這一組對話,教師充分引入文獻資料,借助詩句形象地描述了地理內容,使學生沐浴在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或者采用幽默的表達增添了課堂輕松愉快的氣氛,一舉多得。
三、使用學科語言
地理教學畢竟是一場嚴肅的教育活動,必須體現地理學科特點,地理課堂教學語言本質上應當呈現地理學科的知識性、邏輯性,無論教學語言多么生動、有趣,如果喪失了學科性,也就沒有了教學價值。因此,教學語言的主體內容必須體現出地理學科的特點,清晰、準確地傳遞給學生地理學科知識,這才是地理課堂教學語言具有學科魅力的決定性因素。
“由于地理事物現象之間的整體性和關聯性,地理教學中常常要用到綜合分析的思維方式,通過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的不斷深入展開,形成對地理事物完整深入的認識”,這就是地理的思維。比如,我們可以利用風趣的形式引出山區的房屋建筑,以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然而,我們的落腳點應該放在借此認識山的地理知識,認識山區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上,所以,我們還應當引導學生分析房屋建筑與山勢、氣候、自然植被等的關系,從而把握山區的地理特點。
另外,在教學對話中,教師的語言要精準運用地理術語,以地理的方式表達,注意區別生活語言與地理語言的不同。如“天上云交云,地上雨淋淋”,這是外在的天氣表現,使用的是諺語;而從地理學科的角度衡量,這揭示的是對流雨的地理現象,我們在引導學生描述時必須使用相關的地理概念才具有地理學科的特點。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傳達地理學科知識。
四、使用科學語言
所謂使用科學語言除了符合學科語言的特點之外,還要注意表達的準確性、嚴密性、邏輯性、規范性,避免誤導性、錯誤性、歧義性信息的傳遞。“地理學科作為一種科普知識,它的表達在語言上要求其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也要求教學語言的科學與準確,嚴謹與規范,從而使學生得到準確信息。”
比如教師歸納有關中國國土的描述時這樣說:
我國陸地面積只有960萬平方千米,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15,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個歐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
“只有”一詞很容易誤導學生,使他們認為我國的陸地面積較小,不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1/15”應該是一個約數,所以,應當使用“約(占)”一詞;我國并不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只能位列其中之一。地理概念不可能使用不準確的語言去描述,否則就會傳遞錯誤或者不當信息。
【參考文獻】
[1]李海霞,趙國臣.積極語言讓課堂HAPPY起來[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02)
[2]劉宇.地理教學如何提升學生對美的感悟[J].地理教育,2017(13)
[3]劉呈高.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率策略研究[J].陜西教育·教學,2012(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