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田
摘 要:“一帶一路”戰略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給山東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促進山東由經濟大省轉變為經濟強省。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契機發展經濟的同時,山東會面臨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轉型、企業經營模式落后和創新能力不足以及風險因素等諸多方面的挑戰。山東應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通過發展現代農業、促進企業轉型、打造旅游業新引擎等策略,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關鍵詞:“一帶一路”;挑戰;策略;開放型經濟
一、“一帶一路”戰略內涵及意義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訪問中亞及東南亞國家時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大倡議,后來,兩個倡議被合稱為“一帶一路”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搭建了平臺,使我國與沿線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投資貿易更加便利,合作模式更加多元,促進我國開放型經濟的創新和轉型。
山東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交匯區域,同時又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沿線地區,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山東應充分利用比較優勢,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契機,完善自身發展,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山東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盡管有自身優勢存在,還會面臨一些挑戰。因此,山東應結合自身發展狀況,制定和實施相應的策略,積極應對各方面的挑戰。同時,山東應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轉型升級,打造山東經濟強省,提升綜合實力。
二、“一帶一路”戰略下山東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1.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面臨轉型
山東是我國的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多年位于全國第三。雖然經濟增速較快,但由于經濟發展方式升級慢及經濟結構不協調,嚴重阻礙了山東省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山東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過大,2014年至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入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分別是40.66%、40.99%、41.0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占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率分別是43.46%、44.06%、44.28%。從而,可以看出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呈不斷增大的趨勢。另外,山東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不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推進程度也存在很大差異。截止到2015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是3.7%、51.3%、45.0%,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百分比分別是0.3%、4.1%、3.6%。因此,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還處于主導作用,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這種經濟結構的失衡也會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存在滯后性,不利于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2.企業生產經營模式落后,創新能力不足
“一帶一路”戰略給山東企業帶來了很多合作機遇,但企業自身發展存在諸多問題,阻礙了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多數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傳統生產模式,再加上基礎設施落后,導致生產效率較低,產品質量和國際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企業的產品供給不能迎合“一帶一路”戰略的產品需求。另外,企業經營創新和產品升級更新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各方面的努力,所以,對于能夠生產出有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并能出口到國際市場,傳統企業會面臨巨大的壓力。2014年至2016年山東主要出口商品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速度分別是19.4%、-10.1%、-11.2%,機電產品出口增長速度分別是13.4%、-1.6%、-3.1%。企業經營模式落后和創新能力不足,必然會導致產能過剩,資源利用率低,企業利潤率下降等問題,甚至會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3.沿線合作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
近年來,山東實行開放型經濟戰略,對外貿易穩定增長。但由于不確定性因素和風險的存在,企業會遭受一些不同程度的損失。2013年至2015年山東省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工業企業虧損企業占比分別是15.6%、14.6%、16.9%。由此可見,外商及港澳臺投資虧損企業的比率還未出現明顯的降低趨勢。全球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山東在參與“一帶一路”戰略中會受到一些阻力。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包括一些國家的“脫歐”熱潮、“貿易戰”策略、地緣政治沖突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不利于為沿線經濟合作創造和諧融洽的環境,阻礙企業之間達成高效和滿意的合作。另外,沿線各國政策、經濟、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差異,使得企業在走出去戰略中所面臨的風險增多。再加上企業自身跨國經營經驗不足,風險防控體系和監管機制不健全,在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中也會面臨一些問題。例如,由于文化和政策差異所引起的沖突導致企業之間合作達成率降低,由于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各項成本增加。
三、“一帶一路”戰略下山東經濟發展策略分析
1.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
山東是我國農業大省,農業發展良好。2016年農業增加值2834.9億元,比上年增長4.8%。農業出口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2016年農產品出口1075.3億元,增長13.1%。由于自然條件優越,光熱水資源豐富,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成為中國重要的農作物生長基地,很多農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山東推進農業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不僅有利于提高農業增值空間,帶動國內經濟發展,還滿足了沿線農產品稀缺國的不同農產品需求。
為促進農業更好地“走出去”,不斷符合“一帶一路”戰略需求層次和目標導向,山東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措施推進農業改革,實現創新升級。一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代農業不僅追求總量達標,更加注重質量保障,因此山東應積極完善和落實相關政策,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二是發展可持續性農業。通過實施土壤改良修復,農藥殘渣治理,秸稈綜合利用等工程,不斷推廣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滿足人們日益變化的需求。三是利用科技創新發展農業。鼓勵更多專業人才投入到高產和優質栽培技術的研發,提高農產品產出率和優質率。四是推廣規模和集約化農業。不斷提高集約化管理和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扎實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自然災害應對策略,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生產能力。endprint
2.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
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契機,山東積極推進開放型經濟,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出口市場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增長11.0%。新業態持續發力,2016年30家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出口209.1億元,跨境電子商務出口477.6億元,分別增長1.6倍和45.3%。外商投資增長較快,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477家,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63個,總投資額371.7億元,分別增長37.0%、86.6%。國際經濟合作步伐加快,“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新簽工程合同額513.7億元,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456.6億元,分別增長34.3%、11%。為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山東企業亟需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優化資源配置,推進轉型升級,增進企業實力。
推動企業轉型可以結合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跳出傳統模式,加快體制創新,淘汰僵尸企業。企業發展應結合市場規律,提升有效供給,激活新的需求。二是實施國際化戰略,拓展企業發展空間。充分利用新的商業模式,積極開發沿線市場大客戶和大項目。三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結合“互聯網+”,實現信息化和智能化生產,同時建立企業與用戶互聯的信息化平臺,實施產品差別定制策略,滿足多元化需求。四是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提升企業國際影響力。企業堅定新能源開發和清潔生產的發展理念,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推進產品標準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
3.借助旅游資源,推動旅游業新引擎
山東是中國旅游資源大省,全省旅游資源景點千余處,其中國家級資源446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處,歷史文化名城10處。2016年,旅游消費額8030.7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其中入境游客消費增長5.8%。山東不僅旅游資源豐富而且還有適合發展旅游業的區位優勢。山東地處環渤海旅游經濟圈,同時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交匯區域。可以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契機,全面提升旅游業,發揮特色區域增長極作用,同時為其他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帶動經濟發展。
打造旅游業引擎作用,可以實施以下幾個策略。一是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發展層次。實行旅游項目多元化和差別化策略,整合旅游資源,同時突出地域特色,形成具有影響力的旅游品牌。二是提高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實現全面改造升級,提升服務質量,增強旅游業競爭力。三是完善和落實推進旅游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推動旅游項目建設,建立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旅游交流平臺。四是推動交通業和旅游業互聯互動,拉長旅游業產業鏈。在特色旅游景點設立相應交通樞紐,利用海陸空交通網絡將旅游景點連接起來,還可以在合適的旅游區位劃分旅游帶。
參考文獻:
[1]王妍,李友藝.關于山東省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的研究[J].知識經濟,2016(7).
[2]王哲.“一帶一路”的山東引擎[J].中國報道,2016(10).
[3]張益峰,王淑云,孫文浩.“一帶一路”與“中心-外圍”產業格局的重構[J].煙臺大學報,2016(4).endprint